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温州——敢为天下先(上)

发布时间:2008-10-29

 

〉〉编辑手记

〉〉这里是温州

〉〉印象·商人

〉〉印象·建行人

〉〉未来……

〉〉温州名人

〉〉鱼圆、麦饼、温州人

 

 

温州地形卫星图

温州古为越地,也称东,又称城。为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温境建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温州建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现在,温州是浙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逾700万。

温州别名斗城、白鹿城。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编辑手记

2008年,全中国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改革开放30年。我们前往温州时,并没有刻意带着这样的目的,但在整个采访过程结束之后,我们却深深地感觉到,改革开放30年,温州,是一个不得不提起的地方。

温州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这座城市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地站在时代的锋口浪尖之上——假鞋被烧、温州炒房团、遍布天下的温州货……每一笔都浓墨重彩地写在历史与人们的记忆中。温州人自己戏言,我们靠海而生吃鱼长大,天生头脑聪明,就是既敢想又能干。

现在,温州已成为拥有近30个“国”字头称号的生产基地: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塑料之都……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经济,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在全国、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现在,温州人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特殊的群体,“温州”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一种无形资产。

温州民营经济是在与体制的角力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正如官方语言表述的,“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人创业创新的30年。30年来,温州人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不仅表现在制度变迁方面,还表现为创新发展模式方面的产业集群化和企业国际化等。温州模式的形成是创新的结果,温州模式发展的过程是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从创立温州模式,发展温州模式,到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温州人不断探索试验,体现了敢于试验的勇气、善于创造的智慧和务实创新的精神。”我们特意邀请了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请他为我们解答关于温州模式和温州体制创新的种种问题,希望能给所有读者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答案。

任何财富的基金都有密码,要解读温州人以及温州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的密码似乎还要回到原点——温州。于是我们走进温州,试着认识这里的水土和人们,并将我们看到的告诉你。

“温州——敢为天下先”将分为上下两期,上期内容主要讲述温州的地理水土环境,温州人的性格及其形成的本质原因,下期将详细讲述温州民营企业的故事和改革发展历程。

 

 

这里是温州

踏出飞机舱门,强烈的湿气和热浪扑面而来,地如其名,这里是真正的“温”州。

从机场出发十几分钟,还未进入温州市区,车子已经穿过三条隧道。在温州,隧道就和北京的立交桥一样,是最普通的道路类型,在温州的几天里,我们穿过的隧道多不胜数。而有多少条隧道,自然就代表有多少座山。和中国许多地区不同,温州不“盘山”而“穿山”,这和欧洲很多地方一样,似乎也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城市的性格:直面现实与问题,不逃避也不绕弯子,敢于“打破”,舍得花钱买效率,勇于为实现目标付出代价。

据《温州年鉴》记载:“温州三面环山,面临海,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78%为山地,17%为平原,5%为江河和岛屿。境内地势西南最高,东北最低,呈梯形倾斜。”

这段文字清楚的说明了温州的地理环境,即“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且山地面积占全城面积的78%,平原面积极小,对于人类来说,生存环境绝对算得上恶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无法自由出入,由于山地的阻隔,交通运输都极端困难,经济的落后、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因此在温州素来有这样的说法:到了温州,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在温州话中,“水路”与“死路”的发音是一样的,就是说,到了温州,三面都被山挡住,只有面向的大海还可以成为一条路,而一条水路也就被戏谑的说成了死路一条。

恰恰是在这样的“死路一条”面前,温州却活了。“死路一条”逼出了温州人的险中求生存,逼出了温州人的敢于冒险,不拒挑战。因为不冒险就没活路,不敢闯就只能等死,沿着一条水路,温州人从恶劣的地理环境中走了出去。用温州人自己的话来说,在长期“自生自灭”的状态中,温州人变得敢想敢做,要想不被淘汰,就要成为强者。

就这样,温州人变得“敢为天下先”,这份勇敢并不鲁莽,而是巧妙聪慧甚至狡黠的。也有说法是,温州永远走在制度之前。温州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温州模式,模式由经验而生,体制也都是建立在经验的积累之上,这就是为什么温州人一直走在了体制之前。不夸张地说,目前浙江乃至全国的民营企业用的几乎都是温州模式。

在温州,看到的是这座城市正在马不停蹄地奔腾着,街道上车辆和人群快速奔忙,节奏并不亚于大城市。温州人说自己闲不住,如果你看见有人在街边睡觉发呆,那一定不是温州人,温州人一定正在忙忙碌碌,忙着前进,忙着改变。

记者在温州只停留了短暂几日,领略到的温州如此,不知道在其他人眼中,又会有着怎样不同的温州。这里是温州,等你来亲自体会。

 

 

印象·商人

温州,商人,这两个词几乎给人可以划上等号的内核印象。温州出商人,温州的商人更可以淋漓尽致地代表温州。到了温州,你可能很难找到没有商人的地方。因此对于温州商人的走访,显得是那么必然而又自然而然。如果说走访温州商人前,你还对他们心存好奇,感觉神秘,那么在与他们面对面之后,你的感觉就会是愉快、释然、心存真诚的钦佩。

康奈:众多温州商人的标准缩影

康奈的董事长郑秀康是位标准的温州商人,他中国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老板。他从白手起家发展至今,代表着典型的温州模式。他这样向我们介绍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样一个土地稀缺,极度穷困的地区,逼出了温州人的精神,逼得温州人放开手脚谋求生路。所以早在改革开放以前,温州就有很多人在偷偷做“私工”,比如自家鞋作坊这样的轻工业。70年代年温州就有了“万元户”,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改革开放,有了政策的支撑,温州的民营企业立刻就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了。他说,他就是这其中普通的一员。

进入康奈公司的办公室和展示间,都可以看到一幅书法:“健康发展,其奈我何。”初看有点奇怪,只能明白“康奈”二字取自其中,而仔细品味后,就能感受到这两句话中带着的那一份骄傲、自豪、强烈自信。参观康奈的车间和卖场,短短十几分钟,轰隆的机器声音让人对温州商业的发展和蓬勃生机有了最真实贴切的感受。

高邦:敏锐创新的魅力女老板

高邦的女董事长朱爱武,是真正的闻名不如见面。她准时出现,身材苗条,气质优雅,穿着自己品牌的服装,时尚而得体。

上世纪80年代,朱爱武从一个爱打扮自己的普通十八岁女孩,最先从自家隔壁的服装街敏税地捕捉到市场气息,开始做起服装创新和设计的生意,到十几年后成为一家服装企业的董事长,说起这些,她感觉一切是那么自然。她说温州人都是这样的,温州的土地决定了温州人必须要创新,因为求新求变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因为这样,现在的温州人都拥有着广泛的视野和先进的思维模式,人在温州,眼睛却盯着全世界。温州人擅于整合资源,借力、借脑、借知识、借势,这就是温州人的科学做法。

愉快的交谈过后,她将我们送到门口,从头到尾,这位女老板的举手投足都优雅得体,同时不失成功商人的干练气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部分温州商人还不懂市场规律,一些温州货进入市场后遭到反感,发生了火烧温州鞋的事件(这些所谓的假鞋是温州人做给当地人穿的,因为当地多雨潮湿,这些鞋样子好看,但只穿一周便会扔掉,俗称“七日鞋”,因为只穿七日便会更换,所以质量上没有要求。这些只针对温州生产的鞋却被运进了其他市场,讲究结实耐穿的人们不明就理,火烧七日鞋)。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国外仍然发生过火烧温州鞋及商品的事件,但现在却是因为温州鞋物美价廉“穿不坏”,严重威胁到了当地轻工业者而遭到的恶意报复。相隔十几年的火烧温州鞋,性质大不相同,正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温州的成长、成熟和壮大,温州商品畅销世界各地,温州商人堂堂正正地立于世界。

温州商人和别处的商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看起来很普通,很多“老板”们睡着地铺,既是老板也是伙计,所有事都亲力亲为。有些人的生意做大了,有些人仍在从小做起,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勤奋,耐心,敢想别人不敢想,敢为别人不敢为,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面。对于现状,他们永不满足,永远不会停下努力的脚步。他们渴望变得更好,但从不嫉妒,只从眼前出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们从不怕从小做起,任何细小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干,吃苦耐劳。他们敢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并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这一切都已经成为温州人骨子里的东西,这样的基因可能会世代相传,铭刻着温州人的标志。

 

 

印象·建行人

她是温州人,也是记者的同事,曾经和记者一样从事文字工作。到了温州与她见面,她却突然在短短一年之内从原来的办公室到了温州分行的理财中心,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岗位,让人意想不到。以下,是她和我们的聊天实录——

在一个岗位上做的太久,已经太熟悉了,几乎感觉没什么动力了。我的性格比较要强,追求完美。想考验自己,能不能再做一点事情。我对个人理财很感兴趣,就主动要求去做财富管理工作。

终于到这个岗位之后,最早碰到的就是资质问题,我没有理财师资格。温州人的性格也许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就是不甘人后,落后了就要赶上去。我去考理财规划师的资格,这个过程我感觉和温州人的创业如出一辙。最初看投资学、理财学的那些专业书籍,因为以前从没接触过,真的感觉专业,很深奥。但我既然主动请缨来到这个岗位,就一定要努力学好,那时候每天晚上都是挑灯夜读。第一次考试我连考卷都没有看懂,没有考上。我就是不服气,接下来那段时间我拼命学习,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就这样,第二次考试我顺利拿到了理财师的资格。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在原来的岗位上干得好好的要换,理财师的要求又很高。而且我也不年轻了,转岗时都37岁了,都已经算是人到中年了。我觉得自己有的一份就是勇气。温州人是有勇气的,最初炒房时温州人拥有的也是勇气啊,几千万砸下去,不是开玩笑,那是需要勇气的。

经过那段时间后,我感觉自己挺幸福的,有时候开车上班的路上,自己都会觉得心情很雀跃。接下来我还要去考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过的人都说那是非人的折磨,是要玩命的。我觉得这是个挑战,人不能停止前进。

我想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这可能也是温州人骨子里的一种性格,温州人就是不安分的。不能保持一成不变,总做一样的事情,就会没有激情。虽然我在国有银行工作,但我其实和外面的温州商人有一样的思想。包括投资房产、保险、基金,我都是走在最前面的,这些投资现在都有很好的收益。我觉得这就是温州人,敢想敢做,有勇气,不服输,我的温州人性格还是挺极致的。

 

 

未来……

温州的水土锤炼出了现在的温州人,这些温州人又正造就着新温州。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问题,遇到了困难,温州的民营企业也一样,旧有的温州模式已经再适应新时代和体制的需求。因此,温州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有的温州人也都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但温州人从不害怕面临困境,对于创造出新的温州模式他们充满信心,他们说,温州一定会有二次腾飞。

回到北京,在熟悉的西单街头忽然发现新开了一家具有超级规模的美特斯邦威旗舰店,这家温州商人所开的服装店占据了整座大厦,大大的“美特斯.邦威”几个字高悬于大厦门口。记者屡次经过这里,为整座大厦皆为此店而感叹的同时,几乎每次经过都会听到路人边看边念“美特斯邦威”几个字,而接下来无一例外,条件反射般的,所有人都会极其自然地接上一句:“不走寻常路。”

温州的现在被温州人的不走寻常路而走出,温州的将来也将继续走着不寻常之路,而这条不寻常路的彼端,必然又是一番无限风光。这一切,属于温州,属于温州人。

 

 

温州名人

南怀瑾(1918——)

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引人,对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的作用毋庸置疑。人们尊称他为“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其著作进入南学思想,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

 

大师(1880-1942

俗姓李,号叔同,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画及音乐,回国后,在津、沪、江、浙等地致力艺术教育,后在杭州出家。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1921年来温州,先后驻锡庆福寺、江心寺达12年,潜修律宗,完成佛学代表作《四分律比丘式相表记》。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才能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谢灵运(385-433

谢灵运“幼时寄养于外,族人名为客儿,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晋宋时文学家。少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与颜延之并称江左第一。”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鱼圆、麦饼、温州人

XJ/摄

到了温州,当地人会极力向你推荐他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鱼圆。在温州街头,随处可见卖鱼圆的大排档,或是已成连锁规模的鱼圆店。很多温州人的早餐都是一碗鱼圆,夜里吃夜宵还是一碗鱼圆,总之随时走进鱼圆店,来上一碗鱼圆,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品尝了好几处的鱼圆,原来鱼圆并不是想象中呈“丸子”的圆形,而是将鱼肉打成泥状,用手拨进锅里,因此形状都呈不规则的条状。鱼圆汤清纯甘冽,鱼圆口感滑嫩,味道鲜香,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靠海而生的温州人,多少年来吃着富含氨基酸、鱼蛋白、DHA的鱼圆,他们的聪明能干,也许真如他们自己所说,是老天赐予的吧?

除了鱼圆,至今还很受温州人喜爱的温州传统小吃,还有很多干粮类的食物,比如麦饼,比如灯盏糕。麦饼,是将一大块面饼烘烤干,然后从中剖开,在里面塞入豆芽、肉丝、咸菜梅干菜之类的食物,一大张热乎乎香喷喷,馅料十足口感丰满。以记者所想,这一类的干粮类小吃,是否源于当年温州人拼闯天下所需,因为这类干粮不易腐坏,保存时间长久,容易携带,有营养又口感好。时至今日,再吃到这样的小吃,仿佛还能感受到温州人从穷山恶水中走出去,带着这样的小吃,夹带着家人的关心,心怀无限勇气,拼闯天下的历史。

 

请您关注“温州——敢为天下先(下)”

□ 除署名外本版文字、图片/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