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一则报道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9-04-01

■ 本报记者 余江灏

    “都说基金要坚持长期投资,可这上面说基金过去十年赚的钱去年一年就赔完了,这是咋回事啊?”隔壁的张阿姨拿着一张报纸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

    记者看到,这篇文章中清楚的写着,在2008年上半年基金巨亏1.08万亿元的基础上,按照净值增长率预计下半年基金亏损额在4000亿元上下,全年基金亏损额预计在1.45万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而基金业在1998年到2007年十年盈利总规模也只有1.4万亿元到1.45万亿元之间,基金业十年赢利难抵一年亏损。

早期投资之喜

    1998年3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基金业规范发展的开端。根据晨星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3月27日,这两位“泰斗”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353.23%和465.62%,远高于同期沪深指数99.82%和121.86%的涨幅。

    1个月后,一只名叫基金兴华的封闭式基金获准发行,11年过去了,该基金以785.75%的累计涨幅在所有证券投资基金中独占鳌头。

    2001年9月,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应运而生,经过将近8年的运作,总回报达227.37%。而在这90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仅仅上涨了30%。

    2002年9月,南方基金推出中国首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7年的时间,这只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的基金,依然给投资者带来了153.66%的收益。

    如果张阿姨能在上述四只基金成立之初购买5万元并且持有到现在,获得的收益分别为17.66万元,23.28万元,39.29万元,11.37万元和7.68万元。

高位入市之痛

    “对不起,您要购买的基金已经卖完。”相信很多在2007年购买过新发基金的投资者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

    2006年12月,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首发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419.16亿份。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记者在晨星上看到了这样两个数据,“设立以来总回报2.09%”,资产净值64.26亿元(2008年12月31日)。

    2007年3月,证监会下发通知规定,新基金募集期内认购申请超过100亿份,则对募集期内的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比例确认”的原则给予部分确认。首只有机会体验新政的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却因首发规模仅为52.66亿元,未能如愿以偿。

    2007年4月,仅发行一天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就募集到了近1000亿元的资金,最终配售比例约为11.10%。截至3月27日,该基金的总回报为-0.72%。

    5个月后,纪录被一只名叫“华夏复兴”的基金轻松打破,该基金申请确认比例最终定格在9.711426%,这意味着投资者拿10万元资金认购该基金,最后买到的还不到1万份。然而,华夏复兴后来的表现并未让中签的“幸运儿”感到胜利的喜悦,“-19.00%”,成了压在他们心中的“一座大山”。

    如果张阿姨“有幸”购买到上述3只基金,同样5万元的本金,到目前为止的收益分别为0.10万元、-0.04万元和-0.95万元。

    看着记者罗列出的一条条事例,张阿姨恍然大悟:“原来过去一年的亏损主要是新基金在高位大规模入市产生的,而从长期来看,基金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这我就放心了,我现在手里的基金,赚钱的、赔钱的都有,那就再放个10年看看。”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