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没有完美的掌舵者

发布时间:2009-04-22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已经被引用过了无数次,但放在当下依然适用,时势造英雄,21世纪初期,华尔街的舞台是如此热闹非凡,人们都以为这会是个永不落幕的时刻。在金融海啸全面爆发的这半年中,这些“英雄”们的舞台命运也各不相同。有的已经隐退,有的正在当红,不管功过是非,他们所创造或正在创造的历史都是不可复制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些历史,记住这些在历史上曾经划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们。是为“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完结篇之意义。

 孤独的领导者奥尼尔

 

奥尼尔2001年成为美林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成为华尔街职位最高的非洲裔美国人。2002年成为美林首席执行官,次年接任美林董事长。美林前任CEO考曼斯基对奥尼尔的评价是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极强的管理能力。

 

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要选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中高尔夫球高手,那一定当属美林前CEO奥尼尔,高尔夫球场经常可以见到他挥杆的身影,但令人不解的是他总是和自己较量,每次打完球后将成绩放在网站上。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奥尼尔曾在2007年8月份打出了76杆的水平,时间正值次级债风暴开始对美国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影响之时,令人不免产生联想。

    的确,性格决定命运,奥尼尔特殊性格与他当前的下场不无关系。奥尼尔性格孤僻,不喜欢热闹,在美林工作20多年来朋友很少,不喜欢记者采访,社交场所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余暇时间主要是与妻子和他那对双胞胎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尽管这样做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但也在无意中忽略了与公众的沟通。他对此曾表示,他只用财务数字管理美林,只关心公司本身的发展。客户对他的看法是聪明、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概括性强,但外表给人的印象是冷峻,坚强,曾被证券经纪人视为“员工杀手”。 他很不喜欢那些只对公司忠诚,不对他本人忠诚的同事。由于他的秉性,在行里缺少支持者。他在同董事会沟通方面做的也远远不够,开会时基本是他一个人的表演,他会问些问题,但从不鼓励讨论。

    现年56岁的奥尼尔是华尔街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农民的儿子,爷爷曾当过奴隶,生长在自来水都缺乏的美国偏僻的阿拉巴马农村。奥尼尔13岁那年,全家搬到亚特兰大,父亲在通用汽车(GM)公司上班,奥尼尔中学毕业后也是通过介绍才成为汽车生产线的工人。由于工作勤奋,加上本人聪明伶俐很快就升为领班。但他并不满足工厂的生活,时刻梦想着有更大的作为。通用汽车帮助工人读大学的计划让他时来运转。他迅速报了名,边工作边学习,经过两年的时间拿到了大学文凭。好强的奥尼尔仍不满足,依旧思寻着迈向更高的台阶。功夫不负有心人,奥尼尔运气不错,在自身的努力下又拿到通用汽车提供的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的奖学金并获得了MBA学位。凭借哈佛的金字招牌,奥尼尔毕业后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财务部门工作,参加了一些为通用下属公司发行股票的安排。工作中逐渐对投资银行发生兴趣,投行业务具有的挑战性对他充满诱惑。

    35岁那年,他加入了美林的高收益债券部门,三年后成为部门主管。直接同美国臭名远扬的垃圾债大王,Michael Milkens 的Drexel Burnham Lambert Inc.公司竞争,Milken1990年由于涉嫌证券欺诈而坐牢后,奥尼尔的部门连续五年成为垃圾债的最大承销人。

    1997年考曼斯基成为美林CEO,阿里森成为行长,奥尼尔成为公司及机构客户负责人,业务范围含盖投行和证券交易,一年后升为首席财务官。由于奥尼尔的出色表现,考曼斯基又任命奥尼尔为美林最重要的经纪业务部门的主管,意在让奥尼尔有更多领域的业务经验。奥尼尔上任时机非常恰当,正赶上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牛市,但同时也已接近顶峰,奥尼尔立即采取措施撤消网上交易广告,加快营销富有客户的速度,由于经纪业务杰出的财务表现,奥尼尔很快就被定为美林接班人最佳人选。

乐极生悲

    奥尼尔上任后对美林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奥尼尔大胆挑战美林的传统文化,打破四平八稳的办事作风,背离了爱尔兰人开创的将华尔街业务办成为大众服务的经纪业务的传统,采取激进发展战略。美林曾经一度在奥尼尔的带领下迎来了鼎盛期,2006年美林证券自营和代客资金交易方面的利润达到70亿美元,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是22亿美元。

    奥尼尔为美林带来稳定的业务收入和长期增长潜力,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评价。由于资本市场的兴旺和有利的低利率环境,奥尼尔看到了难得的机会,加大交易业务,鼓励冒更大的风险,并将美林由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零售经纪商转变为重点在商品交易、私人股权基金、资产管理和债券业务方面的全球性金融巨子。因此美林的股票增长了69%,超出同业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幅。激进策略带来的是漂亮的财务报表,2006年2季度固定收益增幅就达到200%以上。股本回报也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06年的21.3%。

    正当奥尼尔还沉浸在2007年二季度漂亮的财务报表的喜悦中,美林却发生了84亿美元的核销,连他本人也难以置信。2个月前,他预测的损失仅有现在的一半,面对来自股东和投资者的巨大压力,董事会以未经董事会许可私自找Wachovia银行谈合并的事等理由将奥尼尔赶下台。一起工作了20多年的老朋友也在这次行动中一致同意要求奥尼尔辞职的决定。

    尽管奥尼尔过分孤立,但他的领导风格还是得到一些同事的认可。他们认为一旦公司陷入危机,奥尼尔还是能表现出一个领导者精力充沛和敏锐的风范,比如他在911过后的表现。911事件发生之后,奥尼尔立即裁掉14800名员工,关闭了全球266家机构,重组了考曼斯基在过去五年建立的国际业务。整掉一批业务上的对手。他裁掉的人员有着多年的经验,经历过美林的风风雨雨,有过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被裁掉毕竟对美林造成损失。尽管道义上遭到不少非议,但奥尼尔凭借杰出的领导才能使美林迅速从低谷中走出。不过奥尼尔由于过分强调盈利,忽视了市场份额。在业务拓展方面将赌注压在了风险极高的CDO市场上,终于酿成苦果,提前结束了否则将会是非常精彩的生涯。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奥尼尔离开美林的当天,美林的股价又回落到奥尼尔接任CEO时的水平。假如他能在高管层保留稳定的团队,也许能保留住位子,还能避免很多麻烦。但醒悟到这些已经太晚了。经营一家投资银行决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孤僻的性格让他在投行舞台大显身手后又重新回到起点,或许他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了。

    一场次级债风暴过后,奥尼尔带着1.6亿美元的退休金走了,而留给美林的是数十亿美元不再受投资者追捧的CDO。尽管在结构性信贷之外的领域,美林的表现相当不错,但79亿美元的次级债巨额亏损还是终结了奥尼尔的职业生涯,也使美林成为华尔街最大的由次级债导致的牺牲品之一。

 

解不开烦恼的普林斯

 

也许普林斯是冤枉的,因为花旗这样的金融机构对于任何一个高管来说都难以驾驭。

 

质疑中赴任

    现年57岁的花旗前首席执行官普林斯,从上台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外界质疑,对其执掌花旗这样一个超级航母与其经历和背景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花旗传奇式人物桑迪·威尔退休后,普林斯被推到聚光灯下,如何摆脱前任的阴影,超越象威尔这样具有极强个人魅力的前任,拿出自己的战略是一个巨大挑战。一些媒体评价,律师背景的他对银行业务缺少深刻理解,还有一些批评家认为管理花旗这样的金融机构胜任和负责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领袖级人物的特质。

    普林斯出生在洛杉矶,是加利福尼亚建筑工人的儿子,年轻时酷爱音乐,在获得法律和国际关系学位后加入一家金融公司做律师。他非常聪明肯干,注意细节、是个工作狂,唯独缺少的是对人的热情,这也许同他律师背景有直接关系。他同威尔最直接的差别也在于此,威尔喜欢声张,做事动作较大,而普林斯则为人低调,更喜欢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当然,投资者更喜欢威尔的风格,为此,“威尔溢价”应运而生,威尔能为股价增值,而普林斯面对低迷的股价却显得束手无策,尽管曾一度想模仿威尔,但花旗的一些老员工毫不留情地说,威尔所具有的直觉、技能和对数据的敏感普林斯都不具备,这无形中给普林斯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但在处理危机方面,普林斯可称的上是转危为安的能手,当年股市泡沫破灭后花旗不断卷入监管和法律问题,普林斯在处理安然和世通公司为花旗带来的损害方面大显身手,威尔凭借普林斯的帮助才了断了一个又一个的官司,挽救了危难中的花旗。

    也许威尔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作为华尔街的传奇式人物,威尔将花旗集团带到了顶峰。相比之下,普林斯超越前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2003年以来,花旗平均净利润年增长为20%,但同期其他对手的表现都是超出预料。美国银行增长94%,JP摩根增长114%。再看花旗股价,近两年来增幅为10%,但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的平均增幅都在20%以上。

 

桑迪·威尔任花旗总裁的十七年间,每年要求的利润增长是15%,在他任CEO的最后五年里,在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案的推动下,花旗股票猛增160%。

 

    难怪外界称花旗集团是建立在桑笛·威尔的基础上,普林斯面临的选择是继承,或是重写花旗历史,这两种选择都很痛苦。当然,如何减轻外界对他管理银行能力的质疑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普林斯私下也不得不承认“最佳的”“世界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这些套在花旗集团上的桂冠给他的内心带来巨大压力,他必须接过接力棒继续冲刺。

颇有争议的转型

    普林斯上任后面临着业务模式的转变,从桑迪·威尔的并购增长模式转向依靠内部资源的有机增长模式。上任后他面临着两项重要工作,一个是早日摆脱监管者的纠缠,普林斯这方面很擅长,工作完成的不错,第二项任务是重新发现增长的引擎,他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将一些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部门卖掉、重新发展被威尔为了削减成本所忽略的一些业务。普林斯认为,花旗的增长主要依赖零售银行任务,公司与投行业务只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此,加大零售网点的扩张,重振零售银行业务是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产品研发和整合花旗不同业务板块的系统。

    普林斯还将海外新兴市场业务做为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对银行来说,新兴市场中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是业务增长热点,他们在购房、买车和学费方面的贷款需求不断高涨,为银行带来众多机会。同时,跨国集团在全球化的热潮中业务遍及的地区和国家不断增加,而在100多个国家和拥有8000多万海外客户的花旗正好适应这些跨国公司的需求,加快海外投行业务发展的步伐机不可失,跨境收购也成为花旗扩张战略的一部分,2006年仅国际业务利润就达到27亿美元。

    然而,事物的发展并非计划中那样完美,海外扩张为普林斯带来了新的烦恼,由于扩张面很广,战线拉的过长,尽管总量增长很快,但在那些经济高速增长的热点地区的市场份额却增长有限,投资回报还不太理想,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营销、技术和信用数据收集的规模效应,普林斯还需要花更多时间适时调整战略,发挥花旗在品牌和规模上的竞争优势。

    为了控制1.7兆亿美元资产的银行的庞大支出,普林斯任命Robert Druskin为首席营运官,他将全面审视各类支出情况,使支出方面和投资方面一样高效。对服务重叠将做调整,2006年10月,普林斯曾承诺三年内削减开支20亿美元,现在看来任重道远。

    普林斯的雄心是使花旗再现辉煌,但他首先要说服的是花旗30万员工,摆脱掉仅仅是个律师的印象,并表现出在银行业务管理方面超群的能力,但是在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下,由于次级债危机的到来普林斯没能够承受住考验,收购时的红火很快就被收购后的整合问题所替代。如何建立不同业务块之间的合力,使花旗以同一个脸孔面对客户一直是棘手的问题。普林斯就在这样解不开理还乱的烦恼中,结束了自己为百年花旗担当引航者的历史角色。

 

    除了华尔街的领袖们,还有这样一些人,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成为次贷危机的核心人物。事实上,作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历次金融波动中,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格林斯潘的“礼物”

 

“我2005年就注意到投资者忽视有关风险,但没想到问题爆发的规模会造成百年一遇的信贷海啸,导致自由市场体制的崩溃。我感到非常震惊,并对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后续效应表示悲观。”

 

    美国的次级贷危机让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再挠头,就在他接连向金融市场一再注资试图力挽狂澜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华尔街一再道出秘密:现在金融市场的这个苦果,是从一棵树上摘下来的,而种树的这位,不是别人,正是伯南克的前任艾伦·格林斯潘。

    在指责格林斯潘的文章中,首先提到了2001年的经济衰退,当时布什在格林斯潘的支持下推行让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可是却没能使美国经济走出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衰退。此后,美联储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除了降低利率还是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让美国人更喜欢贷款买房和负债消费,为了让他们借到更多的钱,美联储不断放宽放贷标准,结果造成许多人盲目借贷,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价下跌后,借款人这才发现其贷款额远远高于自己拥有房产的价格,可由于利率已经提高,那些人已经根本无力偿还贷款。在失去了房地产这台发动机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减速也就不难理解。世界银行前负责经济发展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还特别指出,格林斯潘鼓励非固定利率贷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十年间如果选择了非固定利率贷款,就能节省很多钱,可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危机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金融界的权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话自然很有份量,但不管功过是非,外人勿须多加评论,自有时间去验证。呈现在我们面前无法更改的历史是这位从1974年就以总统经济事务顾问身份涉足美国政坛,开始为美国的经济政策运筹帷幄,后辅佐了从福特开始的历任总统(卡特除外)的联储主席在18年的任职期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更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了“零通胀”的经济奇迹,他使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平均失业率在5.5%。而今年2月份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年来史无前例的8.1%,更有经济专家认为将在下半年增长至10%。

    无论怎样,艾伦·格林斯潘还是光荣地退休了,接力棒传给了后来者本·伯南克。

 

继任者本·伯南克

 

伯南克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潜质,小学六年级时赢得南卡罗来纳州拼字比赛冠军,如果不是后来在“edelweiss”(高山火绒草)这个单词中多加了一个“i”,他差一点就赢得了全美单词拼写锦标赛的冠军。

    本·伯南克1953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狄龙的小村子长大,父亲是当地的药剂师。高中时代,他是加州SAT考试年度最高分获得者,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达到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

    1975年,伯南克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最优等成绩,并于197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伯南克最感兴趣的有两件事: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波士顿红袜棒球队。“进入麻省理工后的第一个秋季,我逃了许多堂课,就为了看棒球联赛。”伯南克回忆说。那一年,波士顿红袜队输掉了比赛,他至今仍为此伤心。同时,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浓厚兴趣使他潜心思考和研究大萧条的原因,并开始长期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

    伯南克的大部分生活都与校园紧密联系在一起。1983-1985年他在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副教授期间,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

    1996-2002年,伯南克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为这所名校吸引了不少经济学人才。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也显露了天赋。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同事们更聪明或者职权更大,而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也从不参与政治纷争。

    在离开学术界进入美联储以来的近四年里,伯南克更多的是表现出自己的学者风范,而不像是一个体制内的政治决策者。凭借着自己脑子里的诸多新想法,他很快就赢得了“个人创意工厂”的称号。他的自由思想方式在那些早就习惯了美联储高度谨慎行事风格的银行家和投资者中很受欢迎。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伯南克的思维非常独立和活跃,但美联储此时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伯南克表示:“我认为,我的很大一部分贡献,是我作为一名学术界人士、一名智囊人员所做出的。美联储里没有人试图来协调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叫我闭嘴。”

    2005年初,世界金融市场将注意力投向伯南克的“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经济新理论。他在这一理论中指出,美国的经常性账目逆差并不是美国人肆意挥霍消费的恶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过分节俭的结果。伯南克的这一新理论已经成为了本年度经济界争论的一大焦点。

    同时,伯南克在美联储中也以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而出名,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美联储提高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在这一点上,他少见地和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见相左。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性格有点腼腆,平常衣着朴素,与布什在高层经济决策职位上偏好选择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相比,他显得非常另类。”

■ 本版文字、图片/辛乔利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