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投资犹如做人——访博时策略灵活配置基金基金经理周力

发布时间:2009-08-05

 

■ 本报记者 余江灏

 

 

 

    从长期看,基金经理只要呆在第一梯队就可以,就像买卖股票,不一定要抄到大底也不一定要卖到顶部,只要大趋势把握好就可以获得不错的业绩。一定要想清楚,基金经理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让客户的资产增值。——周力

 

    敢于坚守  勇于下注

 

    周力从2000年开始从事投资,2003年加入博时基金,十年间,既经历过网络泡沫的“洗礼”,也切身体验过漫漫熊市的煎熬,2006-2007年的大牛市,他为之而狂喜,随后2008年的大崩溃,也曾让他深感迷茫。

 

    做基金经理前,周力是地产行业的研究员,2005年,他提出在中国居民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加上人口红利的因素,房价进入上涨周期,同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利率也不会向上调很多,这样的环境对于房地产行业非常有利。但这个观点在当时的市场一直不太被认同。

 

    等到接手基金裕阳后,周力果断重仓买入了几只地产股,然而一直到20065月份,这些地产股都没有太好的表现,面对各方的质疑声,周立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判断。很快,地产股成为市场绝对的主角,一直持续到2007年底。

 

    2008年一季度,地产业的几轮疯涨过后,他又逐渐开始卖出地产股。“当时博时基金主动降低仓位,被市场称为‘空军一号’,大量的质疑声再次袭来。”事后证明,这一次,他的判断和做法依旧正确。股市随后的单边暴跌让很多人血本无归,周力早期的主动减仓,成功为持有人规避了部分损失。过去的三年,他管理的基金裕阳年复利达到19.66%,收益远远超越同期上证综指7.36%的涨幅。

 

    身为基金经理,周力每天都会面对海量的信息,各方观点、政策事件等噪音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投资情绪和投资判断力。“我必须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样,即使做错了,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进。”他坦言,从事投资,贵在坚持,在这个注定不确定的市场中,10次判断中可能有7次是不太确定的,但有23次可能把握较大,当感觉确定时一定要坚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要敢于下重注。

 

    甘于平淡  相对均衡

 

    周力说,他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投资的气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财富积累过程的关注总是他最大的兴趣所在。经过了十年的股海沉浮,如今的他对投资最深的感触是:要甘于平淡,投资就像做人,平平淡淡才是真。

 

    “基金经理就应该把追求客户财富的稳定增值当做主要目标。股市与体育不一样,体育是竞技,一定要拿冠军才有出路,基金经理应该追求客户财富的稳定增值。20%的年复利与18%的年复利都可以让你实现财务自由,但20%18%的增长率在排名的体现上也许会相差很远。”

 

    周力信奉“均衡配置”的投资理念。在他看来,不同时期应该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比如,在2008年下半年股市低迷的时候比较适用“价值选股”的方法,即“便宜中寻找珍珠”,寻找价值低估但是长远来看能够价值回归的股票。但是伴随着股市的反弹和上扬,股票估值变得不再便宜,投资方法过于教条可能会导致选股的保守和被动。由此需要逐渐修正和补充成长类投资风格,与价值投资风格相对应,“成长选股”就是“珍珠中寻找便宜”,股票已经涨到一定高度,市净率不低,但是业绩增长率本身还比较稳定,也就是更关心PEG(估值成长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股和价值股的相对表现存在周期性特征,相对均衡配置成长股和价值股,可以降低组合风险,提高收益水平的核心是“寻找经济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并下重注”。

 

记者的话:

 

    周力是我第一位书面采访的基金经理,事先不免有些担心这种采访方式的质量,但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返回来的文字思路清晰,内容平实。后来,我从他的同事口中得知,这是他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逐个问题亲自回答的。虽然没有见到本人,但从一行行的文字中,我看得出他对投资的那份挚爱。尤其喜欢文章开头的那段话,短短九十多个字,却浓缩了一个“基金掌门人”拼杀在“股海一线”近十年的心灵感悟。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