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左手和右手——访建行山东省分行卢冰

发布时间:2009-08-12

 

■ 本报记者 余江灏

 

 

 

    走进位于济南市闹市区的建行山东省分行大楼,乘电梯到9层,再穿过雅致而安静的财富管理中心,“卢冰工作室”便映入眼帘,一间稍显凌乱却充满墨香的屋子,靠近门口的长条桌上放着10幅连环画插图,粗看一下,画的是西藏百姓的生活片断。“这是我参加今年美展的一件作品,叫《天路风情》”,话音未落,一个身材高大,满脸笑容的人从堆满纸张、画笔和颜料的房间里走了出来,他就是卢冰。

 

    和线条结缘

 

    卢冰从小就对线条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父母是医生,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当时只有三、四岁的他独自在家,就拿着老相册里的照片,在背面比着画。“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潜意识,只要是喜欢的照片,拿过来就想画。”

 

    1987年,卢冰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开始从理论的角度领会线条的魅力。也是在那一年,他获得了自己绘画生涯的第一项“大奖”,全院纪念“12.9”学生运动绘画展一等奖。

 

    1994年,年仅28岁的卢冰首次参加号称中国美术界“全运会”的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两件作品——连环画《三国演义》和国画《齐鲁名贤图》便分获大奖(注:该届美展最高奖项)和优秀作品奖。接下来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他也都有奖项“入账”。

 

    卢冰说,一个画家一生能与线条为伍是一种幸事。虽然已经记不清总共画过多少幅画,获了多少个奖,但随着对线条理解的加深,他越来越感到线的博大与精深,也更觉着自己与线有缘。“当用线条构架的空间所显现出来的意象准确表达着我的内心情感的时候,我常会沉浸在一种线所赋予我的最直接的快乐中。”

 

    永远保持激情

 

    绘画,是笔墨与纸张的激情碰撞,如果一个绘画者创作时没有激情,画出来的画肯定是麻木的,感动不了人。不过,画一幅画有时要好几个月,如此长的时间里怎样始终保持这种激情,卢冰自己揭开了谜底。“我绘画的时候从来不起草图,直接提笔在纸上画,画完第一个人物后,再反复推敲第二个画什么、怎么画……就像是在看一部侦探小说,总是充满着神秘感,总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既能保持兴奋的状态,又有一种探索未知空间的乐趣。”

 

    在中国美术界,像卢冰这样不起草图的为数并不多,他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不管怎样,起早图的做法最后都能把作品完成,而不起草图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彻底失败,前功尽弃;要么就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如果事先起好草图,想好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搭配,最后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想象的好,这样会一直处在失落的情绪当中。不起草图,让自己不断去尝试,去创新,即便最后失败了,也是有收获的。

 

    画家与银行

 

    “卢冰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这样以一个并不是专做银行业务的人名来命名的工作室,在全国建行系统并不多见。刚开始时,卢冰也对这次采访有些不解,“我不是做业务的,你们为什么会想到采访我呢?”

 

    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字的最早发掘品便可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与华夏文明的发展有着不解的渊源,从春秋的孔孟、两晋的“二王”,再到颜真卿、张泽端、李清照……太多太多的文化名人从这里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域,在建行丰富多元的企业文化里,卢冰可谓如鱼得水。山东的各行各业中,喜欢字画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在营销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时候,卢冰的画总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济南空军、莱钢集团,这些如今在建行放着亿元金融资产的客户,都与他的画有着不解之缘。

 

    记者的话:和卢冰在一起的四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他用左手吃饭,可画画的时候却换成了右手,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左手生活、右手工作”。开始动笔写这篇文章时,一直为如何把画家和银行结合起来而“头痛”,后来,在一遍遍回想采访细节的过程中,突然间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既需要客户经理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优质的服务在一线“冲锋陷阵”,也需要卢冰这样的文化名人在后面“锦上添花”,这一点,就像左手和右手的关系。试想一下,当一幅赏心悦目的佳作呈现在面前的时候,相信任何一个客户都很难拒绝。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