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基金为盾 打出漂亮翻身仗(上)

发布时间:2009-08-19

 

■ 范恩洁

 

    学理工出身的大可1988年走出大学校门。工作两年多,正好赶上中国股市起步。对投资理财一窍不通的大可就稀里糊涂卷入了这场洪流。90年代初,初入市时的集资炒股和出手购买认购证让大可一下变成了“百万元户”。

 

    由于早先大可在股市中的所向披靡,在亲戚中建立了威信。2000年,一帮亲戚们集资一笔钱,要求大可做幕后军师。尽管当时的大可已经是衣食无忧的白领一族,有体面的工作、不菲的薪水,按照他的原话“想为大家谋些福利吧”,于是自己也拿出部分积蓄,凑齐200万“雄师”,气腾腾杀入股市。

 

    喜怒无常的市场没有让大可再次尝到甜头。2001年“6·14”之后,大盘就掉头下行,进入了绵绵的熊市通道。成本在两千点附近的募集资金很快开始缩水,到2003年时,已经拦腰斩去一半。大可所处磁卡芯片行业,2001年正是鼎盛时期。出于对自身行业的看好,大可在股市上也购入了不少类似的公司股票,如天津磁卡。结果没过多久,科技股大跌,手中的股票市值也随之跌去近半。

 

    大可在采访中反复提到“信心”二字。在股市被套中越陷越深之后,他几乎对市场失去信心,这种无信心的状态更让资金深陷泥潭无力回天。

 

    总结当年的这场败仗,大可反省:一是对个股的选择有问题;二是在于自己的心态。当时家庭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可,对股市投入的精力并不太多,而长线投资的思路明显不太适合当年的行情。

 

    尽管亲戚们还一如既往地信任大可,但面对损兵折将过半的惨痛局面,他不得不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并寻找解套的出路。“我意识到不能死盯股票,要转换思路了。”

 

    重整:从单一军种到组合兵团

 

    和众多富裕阶层的人士一样,大可其实也属于偏好稳健投资的类型。分析前几年的作战方案,大可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战术”上,而是整体的“战略”有问题:没有防御之盾,强化进攻性的同时却集中了巨大的风险,结果往往一败涂地。

 

    “理财一定要攻防兼备。高、中、低风险的产品都要配置一部分,这样才能有把握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可总结出这样一条“血的经验”。2003年年中,大可终于找到令他钟情不已的防御武器——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有句口号,就是赚了指数就赚钱,这确实有一定道理。”大可在他的一篇帖子中分析道:“从比较长远时间段来看,公司会因为各种原因从辉煌到消失,但指数却是唯一不会消失的(除非证券市场关闭),可能10年以后(也许用不了)我们的指数会到达10000点,但指数成分股可能面目全非,投资某公司会赔钱,而投资指数则肯定赚了!”

 

    大可决定把指数基金纳入投资组合,这样在每一次行情到来之前,先购入指数基金,以把握住初期全面普涨的机会;等到局面明朗之后再针对性介入单只股票。他重新部署了自己的投资军队:主力军——20%股票,20%指数基金,后备军——60%流动资金(记者注:2004年底,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之后,大可遂用货币市场基金代替了流动资金)。

 

    (根据《理财,民间真的有高手》整理)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