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小城诗人——访建行山东省滨州分行许烟华

发布时间:2009-08-26

 

■ 本报记者 晏明

 

 

 

    翻开许烟华的诗集,细细的品味,跟随每一首诗歌体会其中蕴藏的诗意,在他的笔下一滴雨,一棵树,一缕阳光,甚至是一叠钞票都被赋予了生命,就像他眼中的棉花,“积蓄了整个夏天的热量/在黑暗中释放着阳光/一床棉被盖在身上/梦里贴着暖暖的村庄”,朴实无华,读完却又让人想起点什么。同时,他的诗歌中又充满了哲理,“一些水依靠杯子站起来/一条路 依靠山峰站起来/一个影子 依靠墙壁站起来”,可是更多的事物没有了依靠又该如何,让人沉思。许烟华质朴而又富有哲理的诗歌受到许多人的推崇,正如诗评家张清华对他的诗歌所做的评论“他的诗是生活的结晶,现实的如影随形,少了时尚,多了触及生命的平凡。”亦如这本诗集的名称——《心影暴风》,思想的暴风,不断涤荡着诗人平静的心灵,吹去浮尘,唤来纯净……

 

    从县城走出来的诗人

 

    来建行滨州分行以前,许烟华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博兴县。初中时,他已经开始创办文学社,虽然期间几度转学,但是文学社并没有停止,《沃野》、《太阳风》,提起当时的这些名字他如数家珍,依然怀念当年文学社的油印小报,尽管上面的文字已不再清晰,但对他来说这依旧是一段难忘的经历。高中时期,许烟华的文章已频繁获奖,许多刊物也都留下了许烟华的文字。而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许烟华以后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娴熟的技巧。

 

    “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诗集’,一本叫做《青叶集》的手抄本,很多同学看过,有的还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意见,现在想起来,那似乎是一个人人爱诗让人留念的时代。说不清楚当初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记得小时候,偷偷拿过家里的两块钱,没有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去买零食,而是单单买了新华字典,天天翻开琢磨,或许对文字的喜爱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

 

    1990年在建行博兴支行工作以后,许烟华的创作进入了高峰,诗集《心影暴风》正是收录了从这个时期开始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一个普通的物体,一件平凡的事件都可以被赋予很强的生命力,这和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少了大城市的喧嚣,沉静的心,可以发掘身边每一个细节,然后在文字中注入自己朴素的情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诗中他是这样描述农民的丰收“开镰的喜悦很快/ 淹没在汗水里/问我红红的眼睛/问我酸酸的手臂/只有它们 只有它们知道/从播种到收获的距离”,即使是家门前的《老枣树》也被他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即使有我思念的目光常年浇灌/老树 也不结果了/其实 我也怕/长出些酸酸的往事来”。

 

    山东学者房伟这样评价许烟华的诗,“有一种朴素的想象力,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瞬间的诗意,并为之赋予一种优雅而抒情的永恒意味。他的诗歌,细细咀嚼之下,韵味独特,柔韧绵长,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又有着现代抒情诗的内在情绪律,在舒缓的语调中,透露着深刻的哲思。”的确,在他的笔下,即使平凡的实物通过朴素的文字也可以表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张力。

 

    那一腔“诗情”

 

    “我生活在一个没有几个人谈诗,没有几个人写诗的县城,从事着一份实质上与诗没有太多联系的工作,本来随大溜活着就是了,却偏偏庸人自扰喜欢上诗,所幸的是,我一直把读诗、写诗当做自己的爱好,并把这个爱好看得与别人打牌、侃球、看电视一样普通和毫无目的,生活中我没有刻意地去寻找诗,然而我与诗却常常在某个不可预见的时刻相遇,彼此报以会心的一笑。”在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中许烟华写了这样的后记。

 

    他不是那种落笔千行的诗人,有时甚至是一、两年不动笔,但他总是用情感期待与诗的不期而遇,就像他在《诗象幼年的一个朋友》中写的一样“……她快乐地笑着/在我找不到她的地方/她总是不期而至/让我莫名其妙地感动忧伤”,诗歌于他,成了“幼年的一个朋友”。

 

    记者的话:如今许烟华在建行滨州分行办公室工作,而且兼任着滨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很难把他的工作和诗人的身份联系起来,但是在和他的接触中我找到了答案,“这不是两种对立的矛盾体,只是职业和爱好的区别,何况在工作中这种身份也起到了帮助,虽然地方很小,但总能碰到同样爱好的客户,当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就拉经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工作中的许烟华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对于诗他爱的有些深而已。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