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寿险贴现,华尔街的新玩具

发布时间:2009-09-30

 

■ 卢芹

 

    9月6,《纽约时报》一则新闻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华尔街的各家金融机构准备推出基于人寿保险的贴现衍生产品,其中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购买病人和高龄人的人寿保单,高盛公司甚至已经推出了该类产品的相关指数。

 

    一时间,投资者纷纷猜测是否华尔街继房贷抵押衍生品之后又创造出了新的“玩具”。

 

    人寿保险贴现,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将旗下尚未到期的寿险保单出售,由购入这些保单的金融机构将成千上万的保单进行捆绑,并打包成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随后,金融机构将这些债券出售给养老基金、风险投资公司等投资者。?

 

    以一个价值100万美元,预期寿命70岁,全部保费为5万美元的人寿保单为例,如果投保人想将保单出售,保险公司的收购价格仅略高于5万美元。而按照人寿保险贴现模式,投保人将保单卖给投资机构,则能获得20万美元甚至更多。如果投保人在70岁前去世,持有保单的投资机构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高额的保费收益;如果投保人在70岁以后去世,那么投资机构可能略有盈利或出现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金融机构青睐病人与高龄人保单的原因。

 

    金融数据统计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有高达26万亿美元的人寿保单处于有效期。理论上,即使仅有一小部分投保人愿意出售自己的保单并最终成交,该寿险贴现衍生品市场规模就将达到5000亿美元。虽然没有2005MBS(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顶峰时期的9000亿美元那样巨大,但足以让作为美国金融“生命之源”的华尔街弥补一下之前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所遭受的损失。

 

    然而,事实上,人寿保险衍生品的风险也非常高。首先投保人可能因个人情况放弃保单,而保险公司最终不会就保单进行支付,投资者就会面临无利可图的局面;其次,新的医疗技术和新型药物的问世,将延长所有投保人的平均寿命,非常不利于投资者对风险进行评估,因为投资者的获利基础是建立在低寿命预期上的。再次,如果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人寿保险市场肯定会有一番巨大的改变,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由此看来,华尔街在经历了近一年的阵痛之后又顽固地回到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必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被“次贷危机”搞成满头包的华尔街此番重操旧业,将金融工具进行复杂的再创造,看似推陈出新,实则并没有跳出当年设计房屋抵押贷款衍生品的循环,只不过标的物由房屋贷款换成了人寿保险。或者说,已经被房地产贷款衍生品搞得焦头烂额的华尔街,已经到了必须且只能依靠此类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倍数放大机制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

 

    对于一心想从衍生品市场上捞回老本的华尔街而言,如果要对冲已有的交易沉量,减少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并最终为美元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便利,就必须在长时间内维持金融衍生品市场一定的交易增量。然而,5000亿美元的人寿保险贴现市场总量虽然庞大,但和已经被“玩”瘫了的房地产信贷衍生品市场相比,还是相形见绌。况且,当前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沉量已接近于1000万亿美元规模,想仅利用人寿保险贴现实现对冲,难度系数确实有点高。

 

    可以预见,在没有对现有金融体系彻底改革前,人寿保险贴现业务繁荣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很可能如“次贷”一般,最终走向崩溃,并引起金融系统乃至经济体系的连锁反应。如果真的发生了,面对既没有了住房、又没有了养老金的美国人民,华尔街的大鳄们还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新“玩具”呢?(重庆大学)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