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0-03-03

 

匣子topic · 杨飞

是一个杯具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继“打酱油”、“俯卧撑”、“寂寞”之后又一横行互联网的王道词汇。据传,第一次使用“杯具”一词的人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迅速流行开来,并如喜剧般逗引着人们笑的神经。“杯具”适用范围之广泛无异于前段时间流行的“囧”字,无论形容考试失败、恋爱挫折还是工作压力大,还是表达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负面评价,“杯具”全都适用。与“囧”相似,“杯具”也带有自嘲的成分,而且故意写成了错别字的“杯具”,看上去较之传统的“悲剧”似乎不那么深刻。如果说“我是一个悲剧”带着一种真实的绝望感,那么“我是一个杯具”就更多是一种玩笑。

而我一哥们的哥们,有一天酒后举杯吐真言:“我是一个杯具。”看那阵势绝非玩笑那么简单。我问,兄弟何出此言?哥们晃了晃手中的杯子,开始向我倒苦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银行职员,搞金融的,自己都不去做股票做基金,怎么能深谙其中的道理,怎么能为自己为客户理好财?这是我们行长的金玉良言,我这人,心眼儿有点小,但是不缺,脾气很好,但不是没有,想想人家行长都发话了,我能不听吗?买,买股票、买基金、买黄金,可从此我发现生活就像场夜宴,但是却十面埋伏,因为没买之前,这些玩意儿一个劲地涨,可我一买,就立马下跌。先买股票,看好了,一只极具潜力的,10块,嫌贵,没买,可它却一路涨到30块,买了,没想到第二天开始就一路跌到25块,当我忍不住以22块卖掉,它又开始上涨,到了40块时我又买了,可没几天又跌到30块,我一气之下全卖了,可随及又一路疯涨到60块,我不信邪,一咬牙又买了,可就在我买下的当口儿它掉头下滑,直到现在,我还是一名股东,因为这个极具潜力的股票一直在3040之间徘徊。

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我不尴尬,我笑,然后举了杯,哥们,那你买基金、黄金呀!哥们有点高,仅存的丁点儿脾气也没了,支支吾吾,晃着杯子道,总有这么一小部分人,专门拿别人的杯具品茶……我买,我当然买,基金、黄金、味精、脑白金,一样都不能少,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么多杯具?当我认为自己一定得跳出这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又一个的杯具里:买啥啥跌。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这时的哥们,已经是“内牛”(泪流)满面了,依然高举了杯子,直勾勾的,好,就算生活只是个杯具,我也要做个上品青花瓷杯具呀!可我注定将成为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我不但自己买,还给客户介绍,叫他们跟着买,上帝呀,知道他们有多么崇拜我吗?因为他们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叫他们买,他们就卖,我叫他们卖,他们就买,准赚!害得我不停地提醒他们,不要疯狂地迷恋哥,哥是个杯具,哥也只是个传说。

我终于忍不住了,哥们,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我终于知道去年为啥房地产业为GDP做出了13个百分点的贡献,房子疯涨,是因为你没买!对吧?是的,我没买,杯具的人生,人生的悲剧呀,很多时候我都在给自己赎罪,为我所做的一切,和自己做了好久的斗争,可是我依然还沉沦在其中,无法倒出来,所以注定我的人生会是一个杯具。

是呀,你还是别买房子了,不然的话,好不容易有点儿起色的经济又要下去了,你可不能做千古罪人……

可是……哥们,我年初刚买了一套两居室……

杯具啊。

 

 

体育漫谈sport · 郑和平

雪世界

“不是最好的机会,却是最后的机会。”面对人生艰难而又无奈的抉择,第21届冬奥会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传奇般地见证了花滑赛场第一次来自中国的一个非凡梦想的实现。历经跟腱撕裂痛楚,克服从宣布退役再到带着梦想复出的困难,申雪、赵宏博以30多岁的高龄和18年坚持不懈的追梦之路,终圆祖国期待了30年的双人滑冠军首个冠军,也帮助两人实现了世界四大赛事的大满贯,并成为1924年以来最年长的冬奥双人滑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30年冬奥征程里的第一块花样滑冰金牌,也是本届冬奥会中第一枚被非欧洲选手摘得的双人滑金牌,这个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46年来第一次没了俄罗斯选手的身影。

比起夏季奥运会,冬奥会虽然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盛会,但是其影响却不能相提并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冰雪运动如滑雪、滑雪撬、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在冰雪运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1908年第4届和1920年第7届夏季奥运会上分别增加了花样滑冰和冰球项目。花样滑冰和冰球加入奥运会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因天气条件给组织者带来诸多不便,尽管这两个项目都提前在4月份进行,但大多数比赛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在8月中旬才举行。这使得一届奥运会要长达5个月的时间,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太大。所以,冰雪项目最终从奥运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进行冰雪项目的奥运会。

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924年,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8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相隔交叉举行。为将冬奥会与夏奥会时间错开,故只有1992年冬奥会与1994年冬奥会相隔2年。

抑或本届冬奥会在冥冥之中,与中国有不解之缘,开幕式正好是中国除夕上午10时,而在大年初一凌晨,又产生了第一枚金牌。中国运动健儿没有辜负历史的机缘与巧合,续写着世界冰坛的神话与传奇,在温哥华掀起了一股强劲红色旋风,一举包揽了女子短道速滑4枚金牌,成为冬奥会短道速滑历史上第一支囊括所有冠军的队伍,终结了韩国在这个项目的长期垄断与统治,在呼啸的红色闪电背后,留下了韩国落寞的背影,也让中国队实现了冬奥会金牌历史性突破。在中国体育的历史上,中国运动员一共参加了九届冬季奥运会,前六届都与金牌无缘,盐湖城和都灵冬奥会各获得两枚金牌。但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总共取得五金、两银和四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军团首次进入前八,共有66名选手在17个小项进入前8名。“可以说,中国的冬季体育实现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是在温哥华冬奥会,温哥华是中国冬季体育的福地。”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这样评价本届冬奥会。

“你可曾见过风?”这是“以炽热的心”的加拿大人,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最热切的寻问。面对洛基山脉那无尽的怒吼,在天空中翻腾、斗争着的追风少年,似乎有些害怕。突然,他发现了很多身穿红色比赛服运动员在迎接大山的挑战。他们的身体从高山上飞驰而下,但灵魂却“勇上高峰”顶端。这一刻,他们战胜了自我,一切险阻都在他们脚下。

是的,这一刻,无论是圆梦的喜悦,还是落寞的背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永不停歇的追梦之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实现了人类自身的超越。这就是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闪耀的恒久光辉。

 

城里城外emotion · 王艳坤

乡的元宵节

对于元宵节,唐伯虎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花灯,总是元宵节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

在我生活的小城里,元宵节是一个比除夕更热闹的日子。除夕的热闹是家人的团圆,街上则是冷清的;元宵夜则是看灯和会友的日子,热闹是全城的。五彩的灯市从山顶一直延续到湖边,逶迤而来,铺天盖地的横穿了整个小城。山上的宫灯里是有灯谜的,猜对了自有一盏小灯作纪念。山脚到湖边多是走马灯,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在灯上一一闪现。伴随着灯市的,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吃摊。小城人嗜好甜食,所以小吃摊上尽是飘着浓浓糯米甜香味的糕点:糖年糕、桂花糕、玉带糕……汤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香”满路的节日里,大家都换上春装,邀朋唤友地出来看灯。从山脚到湖边,看一路、聊一路,当然也吃一路。

最幸福的要数八九岁的孩子了,点一盏精致的小灯,在灯市里穿梭奔跑,带着一份欢喜,一份炫耀,一份得意。那个年纪的我,是最喜欢元宵节的了,因为这天必定是我的花灯最出风头的日子。那时孩子们的灯都是家长们自己做的。而疼我的爷爷从秋天起就去山上竹林里寻找合适的竹坯子,挑选各种图案和蜡烛,给制花灯做准备。那段时间,每天放学我都会先急急地奔向储藏室看看我的花灯的进展情况。通常,过小年时,花灯就基本完成了。办年货时,爷爷会顺带买回一些彩色的皱纹纸和各式的颜料,对花灯进行彩绘。经过这道程序精加工后,我的花灯就正式“落成”了。会跑的兔子灯、会开的莲花灯、不同颜色的七星灯……爷爷都给我做过,比别的小朋友的方形灯、垂花灯要精致漂亮得多,在灯市上总会不断得到人们啧啧的称赞声呢。

灯市的高潮和结束都是在湖边。小城的春天来的很及时,说声立春,便迫不及待地莺飞草长起来。湖边细柳已经冒出绿芽,轻轻斜着,在夜色中随风拨动着湖面,淡淡又几点嫩色,权作灯市的陪衬。桃花正要开,半掩半遮,粉扑扑的,寥寥同暗香流水,在各样花灯的掩映下愈显娇羞。湖中画舫轻荡,玉桥横卧,蚌壳灯,龙宫灯,鲤鱼跳龙门灯,八仙灯等,如珠玑串在一起,机关巧妙,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时而还有焰火绽放于水天之间。无怪乎灯市总会成为唐诗宋词停泊的地方,才子佳人相会的背景。

意兴阑珊之后,孩子们会把手中的灯放入湖中,让它们带着长辈的祝福和自己的心愿流向新的一年。大人们也会请一些蜡制的荷灯放入湖中,祈盼来年的风调雨顺、家人平安。此时的湖便成为灯的海洋,带着小城人的愿望与希冀,顺流而漂,迎接一个新的春天!(河北省邯郸分行)

 

 

瞬间moment ·年·希望

春节,在中国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为什么要过年,大抵是因为除旧,迎新,一元复始。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孕育着崭新的希望。道理简单,却深厚恒久。年已经过完,一切希望却刚刚展开。

 

 建土楼里的春节,孕育着安静详和的新年。陈秀玉/图

 

四川绵竹在灾后重建中,迎春打春年俗中的舞狮环节一片火红。王福明/图

  

春节庙会上的姑娘,帽衫里背了两只小老虎,俏皮地开始了新的一年。张霞/图

 

 

聊书斋chatting · 丁海霞

 

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历来尊崇诗书。“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黄庭坚则说,人不读书,肤浅无聊,“面目可憎也”。百业之中,读书为尊,韩愈在《进学解》里的自我描述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真是苦了他了。文人骚客们刚日诵经,柔日读史,在早晨读五经诸子之书,夜间读史集之书,午间读闲杂之书。分秒不废,孜孜不倦,目不窥园,通宵达旦,就连倜傥风流时也不忘“红袖添香夜读书”。如此推崇读书,西方诸国所不能及,《圣经》里甚至还有“读书繁多,身体疲倦”之类的训诫,不像我们头悬梁,锥刺骨,夏囊萤,冬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言必称十年寒窗苦,“读书破万卷”。

然而,究诸史实,又不免令人费解与泄气。我们一面是多如牛毛的倡言读书的高论,一面又是花样百出的禁书焚书手段。

治国瞧不起诗书,自古已然。例如《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不好文学,《史记·陆贾列传》更借高祖之口来说明:“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直截了当,痛快坚决,不愧是开国皇帝的圣旨。秦始皇更厉害,焚书坑儒,其烧书虽不及于医药、卜筮、种植之类,但《诗》、《书》之类确实是烧了不少。不但烧,偶语诗书者,还要弃市。清朝大兴文字狱,禁书如云,《红楼梦》、《水浒传》等皆在行列。但禁书往往是促进书籍流传的强大动力,因为这些所谓的禁书,大多是很有意趣的书,群众喜爱它,你越禁止,它越流传。故“雪夜闭门读禁书”成为封建时代一大乐事,金圣叹就以评读《水浒》为趣:“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只是百看不厌。”你瞧,他活蹦乱跳的,若无禁书政策,是不会产生这种独特奢求的。

朱元璋觉得读书人难以驾驭——谁知道他们脑子里装着些什么东西?总不能把他们都砍了吧!他寝食难安,冥思苦想,终于在一个阴森可怖的深夜,脑际异光闪现,八股之策诞生了。夏燮《明通鉴》卷三认为制艺——也就是八股,“盖上及学士刘基所定,仿宋经义之例为之”,我以为刘基乃授命而行,仅为讲释参谋尔,终极决策者仍是朱元璋。八股文考纲仅定于四书五经,且奉朱熹集注为圭臬,禁有新解。朱重八诡异地笑了笑,笑得民族最终被“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历史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考试方式。”士人品格开始下降,文艺形式开始僵化,创作停滞不前。清人张潮以文人眼光观八股,在《幽梦影》里说“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并且满怀希望地无奈感叹:“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朱元璋没烧书,但这八股取士的办法比烧书还厉害。清初粤人廖燕在其《二十七松堂集》中言:“吾以为明太祖以制艺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矣,其欲愚天下之心一也。”他又说,秦代焚书是使人无书可读,而八股取士则使人有书而不肯读。昼夜揣摩四书五经,其它“杂书”自然“咸束高阁,虽图书满前,皆不暇目,以为妨吾所为。于是天下之书不焚而自焚矣。非焚也,人不复读,与焚无异也。”

不过,朱元璋似乎还不放心,他还要亲自检查一下四书五经,看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翻检《孟子》时,朱元璋原本欣赏的脸色越来越沉,眼光越来越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未待读完,他便勃然大怒怒发冲冠地叫嚣:“此等土芥寇雠之语,岂是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孟子九泉有知,应当庆幸自己没赶上朱元璋治下,不然剥皮、凌迟、枭首等一大堆酷刑正等着他呢!

看来乱翻书不一定要去翻那些畅销书。倒是诸如《二十七松堂集》之类的冷僻书会给人带来冷静的思索。这种思索是愤慨后的理性再生,以防言行失之偏颇;是沉寂后的坦然涅槃,以防心灵沉郁无法自拔。我们思索的是公平,是正义,是辽阔,是浩瀚,是历史长河中那片永不褪色的自由蓝天。

 

 

小小说story · 知遇

忘初心

编辑部的故事(二)

 

“柯小唯,你过来一下,你这期版的字数亏得太厉害了。”

放下排版同事的电话,柯小唯感到一丝焦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仍然没掌握好一个版面可以放下多少字,头脑中没有这个概念。

在一边说“不好意思我回去重弄”的同时,柯小唯一边真心觉得沮丧。在接到聘用通知时,她曾经觉得自己一定会适合这份工作。她从小就喜欢文字。是那种总是会被大人说“这孩子没别的就喜欢看书”的那种小孩。和同龄人比起来,她有着不符合年龄阶段数量的书。她热爱文学,为自己高考时没有报考中文系而一直后悔不已。所以当这份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时,对于要和文字打交道,她信心满满。

“身边的人都说我以后就应该用文字谋生。”在Miss甄问她愿不愿意来这里工作时,柯小唯就是这样回答的。

那一天面试的面试官——Miss甄,现在是柯小唯的上司。

那天面试时擦肩而过的女生——白丽青,现在是柯小唯的部门同事。

Miss甄在通知柯小唯来报社报到时,这样对柯小唯说:“我是一个很严厉的人,你要有思想准备。”

而白丽青,在说了一句“以后多多关照”后,似乎就迅速而准确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工作时脸上流露出那轻松自如的表情,好像这里并不是一个新单位,而是已经工作许久,一切驾轻就熟。

柯小唯很羡慕白丽青的那种状态,她自己则要陌生的新环境里适应很久。一切都不同于学校。柯小唯基本不会使用复印机,传真机更是学了几次还是有点搞不清状况,给对方传真过去的文件不是白纸,就是字体反转。同事来帮柯小唯传真时,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语气说:“你怎么能把字传成反的呢?”柯小唯简直无地自容。她终于深刻地体会到所谓中国式教育的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对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和一切实用工具使用学习的极大缺失。理论是装了一脑子,真到让你做点事情,连个基本工具都没摸过,还说什么下一步的工作。

柯小唯在学校里的那点锐气,被严重地挫伤。

一个周五,下班后她坐在工位上上网,有点闷闷地东摸西摸。

“这篇报道你怎么想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写?而且职务称谓也都搞错了。今天是周五,你重写了周末来加班换稿。”隔壁miss甄的格子间里,传来她问话的声音。

“但是周末来换稿的话,就要让排版人员也跟着一起加班了。”白丽青的声音。

“工作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你这里产生了问题,往往就会连累到别的环节上的人,记住这一点去做以后的工作。”miss甄这样笃定地回答。

白丽青走出来,回到自己的电脑前紧张地边重翻资料边敲起稿子。

柯小唯小声说:“你别那么紧张。”

白丽青笑着回答她:“能不紧张吗?你看见没,稍一个放松,就得出岔子。”

柯小唯忽然有些明白,原来职场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总要面对问题,没有什么是能简单做成的。有的人很自如,那只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柯小唯于是又忽然体会到今时今日自己刚刚毕业这种什么都从零开始的状态,其实反而是很珍贵的。以后这种心情,恐怕找都找不回来了。

柯小唯于是抓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喂,妈,今晚请你和我爸吃饭……对,我发工资了。”

不要忘记自己刚刚踏入社会时的心情,就像永远不要忘记自己领到第一份工资请家人吃饭的心情一样。

 

 

附件下载:
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