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0-03-31

女人发了昏

话匣子topic · 李莉

    “字拆开看,便是女人发了昏,婚姻二字可以解释为:女人因发了昏,才做出的愚蠢举动。

    不是吗,本来是父母膝前的娇娇女,父母宠爱的掌上明珠,凡事不用操心,日子过的悠哉游哉,突一日,遇到那么一个臭男人,体内的荷尔蒙便空前活跃,禁不住那男人三言两语的甜言蜜语,突然间像是变了个人,变得神魂颠倒,发了疯一样要跟他走。此时,头脑清醒的父母稍加劝阻,便成了几世的仇人,完全忘了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寻死觅活,寸步不让。好的,还耐心地做父母的工作,那性急的,早随那个臭男人私奔了之,让父母伤透了心,丢足了面子。

    发了昏的小女人(或大女人,也有老女人)便急不可耐地奔向了所谓的幸福生活,去做那个臭男人的煮饭婆,老妈子,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甚至倒洗脚水,完全忘了自己的自尊。这时候,发了昏的女人开始渐渐清醒,慢慢地品味婚姻的滋味了。

    这世上,十个有九个新娘,蜜月没出,便怀念起自己做姑娘时的幸福时光,开始反思自己对父母的不敬。你看哪个女人婚后,不是护着娘家?欲回娘家,便个个喜笑颜开,神采飞扬,大包小包地孝敬自己的爹娘。光听说不孝顺的儿子,有几个不孝顺的女儿?

    再看那男人怎么解释,按其本意,即在田里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养家糊口是也!原来,男人死追猛缠女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不就是给自己套个枷锁,一辈子当牛做马不得轻松吗?这小女子也不再像婚前那样小鸟依人,诗情画意,变的絮絮叨叨,婆婆妈妈,一身的柴米味儿,若碰到个河东狮,母老虎,男人这辈子就甭想翻身了。所以,婚姻并非只是女人发了昏,男人也同样不清醒。

    若能碰到个肯出大力的男人,那还是女人的福气,虽然这男人可能满嘴烟臭,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吐得一塌糊涂,你要捏着鼻子,满腔怒火地收拾,可毕竟这男人爱着你,想着你,一门心思护着你,心里也还过得去。若碰上个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男人,女人这辈子就惨了,家里整天硝烟四起,战火纷飞,一刻不得安宁,弄不好,还要忍受拳脚之苦。中间再有那么几个小东西,过不好又离不得,再说,就是离了,也不见得碰上个更好的。婚姻本身就是赌博,女人一时发了昏,上了贼船,生死便由不得自己,只能听天由命。

    再看看那个女人迫不及待奔向的怎么解释,也就是房下有头猪。猪吗,便要吃喝拉撒,稍不经心,便会哼哼唧唧,饿得叽哇乱叫,让人一刻不得闲,让人操碎了心。女人这一生,便交给了这些有形的、无形的猪,熬尽了铅华。

    明明是这等苦差事,可一代又一代的小女子,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跟着那些臭男人,奔向那些房下的猪,任红颜褪色,青丝白发,还强说什么无怨无悔。

    世上也就那么几个清醒的女子,看透了婚姻的本质,又为世人所不容,一股脑去了尼姑庵,做了比丘尼,只侍奉佛祖一人,任怎样出色的男人,不为所动,只修得六根清净,体内的荷尔蒙固若金汤。

    也亏得不是每个女人都大彻大悟,头脑清醒,思维正常,若世上每一女人都固若金汤,不给臭男人以可趁之机,或者每个男人都对女人有清醒的认识,这人类岂不要灭绝?所以,女人发了昏的结果,是牺牲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也赞美这些发了昏的女人吧!

 

超越梦想

体育漫谈sport · 郑和平

    227,国际体操联合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中国体操女队悉尼奥运会年龄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调查认为董芳霄年龄造假,因此对她做出处罚;而她的队友杨云则因为证据不充分,被处以警告处罚。随着国际体操联合会一纸处罚决定,再一次激起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也把中国体操队推到了风口浪尖。

    与中国足坛和篮坛盛行的以大打小之风不同,中国女子体操队则被国际体联指控以小充大。运动员把年龄从大改小可以理解,但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以小充大似乎有些让人费解。原来在体操比赛中,年龄小的运动员骨软体轻,身体更加灵活,在技巧性强的体操项目中占优,而且更容易完成高难度动作。

    无论是以大充小,还是以小充大,其本质都是一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惜违背公平竞争精神,不惜违背诚实为本的体育道德,完全置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于不顾的事件,其根源在于金牌至上的体育竞技发展思想。如果我们把体育竞技演变成了以金牌论英雄的政绩观,这样我们就会扭曲体育的本质,将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理想信念背道而驰。

    国际体联规定禁止16岁以下的运动员参加体操比赛,目的是为避免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运动员遭遇严重运动伤害,可以说这样的限制是人道的规定,完全是为保障体操运动员的健康权益。国际体联严查运动员年龄造假也不只是为确保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更重要是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保障运动员的健康权益。国际体联新闻发言人表示:在体操各项赛事中,国际体联把青少年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安全涉及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这也是国际体联工作应该秉持的道德原则之一。

    有着体操灵鹿美誉的董芳霄,2001年因为训练中感到胯部疼痛停训回家休息,可之后的全运会,迫于压力她打了封闭,带着伤病和痛楚为家乡河北代表团出战,夺得团体和自由操两枚金牌。就是这两枚金牌毁了一个花季少女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她因打封闭上场加重伤势,随后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几乎残疾。最后她不可思议地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但身体却留下永久创伤,她的腿一生都不能剧烈运动。董芳霄,这个曾经代表美丽和坚毅的名字,如今却饱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成为中国体操年龄造假事件耻辱的代名词。

    金牌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人本主义的严重缺失,公平、公正的竞技精神,以及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都被漠视,董芳霄的遭遇正是这种被扭曲的体育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也许人们对于21届温哥华冬奥会还记忆犹新,但记忆深刻的并不是精彩激烈的赛事,而是组委会面对赛事中出现问题的责任与态度。盛大的闭幕式上,在温哥华冬奥会主席约翰·马龙的呼吁下,全场数万观众起立,再一次为在开幕当天训练中意外身亡的格鲁吉亚雪橇选手库马利塔什维利默哀。这种饱含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的人文主义情怀感人至深。他们在闭幕式上,还对开幕式上点火失误的第四根冰柱进行了重新点火仪式,当冰柱缓缓升起,圣火点燃的刹那,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更为强烈的心灵震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虽历经艰辛,但它必将跨越险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是热爱体育的加拿大人在用他们的坚定、执着和乐观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一个古老民族,一个泱泱大国,在新时代的世界和谐发展中,应当大有作为。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承载和传承民族精神和大国风范的体育竞技运动,无疑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理应成为加速这一历史进程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金牌是我们的梦想,而超越这个梦想,才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风采。中国体育,任重而道远。

 

 

开心现实版

城里城外emotion · 成冬梅

    刚开始在开心网上种植简直是一乐事,你想想吧!只需到虚拟商店里买些种子,撒在自己的黑土地上,过不了多久桃花开了,高粱抽穗,香蕉成熟,人参从地里立出人形来,荔枝缀满枝,西瓜铺满地……最快乐的莫过于像个小地主般往仓库里搬自己收获的果实,从好友那里偷来的更让人有不劳而获的快感。刚开始玩的时候,很敬业经营着我的一亩八分地,热血澎湃向周围的人宣讲着我在开心网上有块田。终于有人对我的行径表示不屑:嘁,开心网在宣扬什么,互相偷来偷去的分明是人之初,性本恶啊!所以说未成年的孩子一定要远离开心网,成年人也要小心,一不留神习惯会成自然。

    归隐田园是我的终极梦想,一直梦想着那么一个庭院,门前是花香满径,屋后是鲜蔬绕篱。当梦想和现实离得很远的时候,就想着在自己的周围努力发掘出可以种植点东西的地方,还好我家是住一层,楼前楼后的绿化带,因为物业的长期懈怠而被一层的住户们一块块的蚕食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和小菜园,见这种情形,心里极端不平衡,连忙划地打围整出一块属于自己家的地来。接下来就是和邻居暗战,彼此较劲,这家种丝瓜,那家种葫芦;东家的飓风葡萄遮荫,西家的马奶葡萄绕架;左邻种的荆芥齐刷刷的,右邻种的紫苏壮实实的;前舍的蔷薇蔓爬成花墙,后舍的木槿花朵缀满枝头……实在比不过邻居们,我出奇招:俺种北方不常见的月月桂可惜长年不开花,种的栀子花开过一次花后转年后一直在静养,种的竹叶兰基本上是趴在地上,石榴树腕口般粗叶片油光铮亮就是一朵花也不开,毛樱桃树今年才结了五个小果,我尝了一个其它的不知所终……今年园主感觉很失败,特别是见到邻居家的园子枝繁叶茂,花果飘香,羡慕得哈喇子直流。直到有一天晚上,婆婆正做水煮鱼,提起在美国探亲时,把女儿家园子里种的霍香放在鱼里提味,那叫一个香,她觉得对门家那畦小苗就像是霍香。一听霍香的名字再加上婆婆形容,我觉得哈喇子在我的口中直窜,突然脑袋里窜出个主意来,推开房门一看:月黑风高夜正好行动,我拨开半人高的地蕾花丛,见邻居家那畦绿油油的小苗在半遮半掩的月光里闪着诱人的光芒,慌乱中乱抓了一把,这一刻我知道现实版的开心网上演了。后来遇到对门的邻居总觉得有些做贼心虚,没想到在若干天后这种心绪被渐渐磨平了,在闲聊时一下子走了嘴:你家种的霍香放在水煮鱼里,那味道简直没治了。她一听疑惑地将眉头拧成疙瘩,我忙捂住嘴,她见状会意的笑了,眼角露出狡黠的光芒,你家的毛樱桃也真好吃,可惜我种的不是霍香是荆芥。

    大家眼睛都瞅着自家园子外面,认定了都是邻居家的东西好,东家拽西家点大葱,西家摘东家点辣椒;左邻掐右邻的南瓜花炸着吃,右邻撸左邻的金银花泡水喝……后来渐渐地体会到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遵照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当然啦!得适度。这开心网菜园篇的现实版让我感到有些温情脉脉,虽然大家口中时时处处回避着字,私下里彼此偷着却充满了温馨感,一如在开心网上好友之间偷菜,刚一偷完就弹出一个小方框来,里面写道:不怕你偷,就怕你不惦记。(北京市铁道支行)

 

 

瞬间moment ·春日民俗·社戏

社戏,摄于浙江省新昌县大市聚镇后高梁村。春天,村民们在祠堂里观看新昌越剧团演出的新年平安发财戏《青云岭》。这是村里花钱请来的戏班子,连演两天,周边村子的老老少少都来看戏。这样的习俗,在当地农村代代相传。干铁泠/图文

 

 

王琦与木刻旧籍

聊书斋chatting · 韦泱

    曾在旧书店淘得王琦先生所编《法国木刻选集》旧籍,我便想到,法国木刻对我们尚显陌生,这可是当年一本及时介绍法国木刻的珍贵画册。此集大十六开,封面上的书名及编者以书法体红色套印,十分醒目,中间是一帧木刻小品,整个装帧清丽、雅致。一九四八年七月初版,又于一九四九年三月再版,一九五一年七月三版,每次印数均二千册,总计为六千册。

    近日,当我在北京王琦前辈的寓所与之叙谈时,才恍然感悟:王琦编选斯书,还有一段不凡来历与缘由呢。抗战期间,王琦在重庆陶行知为校长的育才学校任绘画组主任。抗战胜利后,他接替梁永泰,在驻华法国大使馆新闻处(简称法新处)工作,主要负责把法国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配上中文说明,在街头路旁的橱窗里陈列展览,或发到渝、京、沪等各报刊上发表。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大量法国艺术家的资料及木刻等画册,感到法国木刻人才辈出,颇极一时之盛,他们先作为一个画家,具备了一手优秀的绘画技巧,然后才从事于版画的制作。由于他们对于绘画基础修养的到家,在作品的形式上却显出表现技术上的优越来,而法国木刻版画,在中国很少有人介绍。这样,王琦开始注意搜集法国木刻作品。当编成《法国木刻选集》之际,他已从南京到达香港从事木刻运动。在香港,他为这本集子写了序文《法国木刻版画》,从作品的总体风格到主要木刻家的介绍,写得详尽备至。又在《后记》中说好久以前就想把身边搜集得来的材料编成一本有系统的集子问世,可是在出版界遭到空前不景气的今天,在读者购买力十分困难的今天,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计划也只有暂时搁浅了。然而,为了迁就出版的便利和顾到读者的能力起见,只好先编印了这本薄薄的册子献给大家。这就是这本仅有二十幅作品的《法国木刻选集》,编印斯书之难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却是民国以来我国出版惟一一种法国木刻家的作品集,它的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三年中连印三版。

    王琦生于一九一八年,系四川人,一口川音未改。一九三七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赴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他长期从事木刻运动,先后当选为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和在上海改名后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早在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不久,王琦随法新处从重庆到南京。虽暂居南京,他却频繁往返上海,与郭沫若、冯乃超、《文汇半月画刊》主编余所亚、三联书店的陈原联系甚多。之后他萌生在上海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的想法,得到了野夫、李桦的支持。他们以狄思威路(今溧阳路)东洋街三号为联络点,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选举会,王琦、李桦、野夫、陈烟桥、麦杆、杨可扬、邵克萍等选为常务理事。接着,大家投入到抗战八年木刻展的筹备工作中,王琦任编辑组长,将从重庆带到南京的一千多幅作品中,选出八百九十七幅,在上海宁波路钱业公会预展。

    一次,王琦陪许广平参观后,许广平对他和周围的人说:你为木刻运动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令人钦佩。受木刻协会委托,王琦写了告全国木刻同志书”——《木刻工作者在今天的任务》,经李桦、余所亚、陈烟桥、杨可扬同意后定稿,四千多字全文刊上海《文汇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经四个月筹备,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八日,展览如期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画廊开幕。当天为配合画展,赶印出来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向观众销售发行,盛况空前。此书共选了七十五位中国知名木刻家的一百幅优秀作品,由叶圣陶先生作序,他称木刻选集表现着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既是工具和武器,又是艺术品’”。展览会临将结束时,周恩来在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接见了王琦、余所亚、李桦、野夫、烟桥、丁聪等,为抗战八年木刻展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寓大于小,寓高贵于平凡

小处大文章(四)

小小说story · 俞天白

    在流行名牌、精品之类的炫耀性消费的时下,都认为高级的精品、名品,和呀,普通呀,修修补补、改头换面呀不相干。可是,对于那些真正领会字的神韵,字价值的人,却从小处看到了豪贵下面的普通,至尊下面的平凡,奢华下面的质朴,将所有的人,还原为平等的人。

    老范就是这样一名生活的体验者。

    他是一位修鞋匠,张着一双眼睛,在人来人往大千世界里,关心的只是人家的一双脚,一整天和破鞋旧靴打交道,闻着皮革味、嗅着橡胶臭,从灰土堆里找饭吃,在太太小姐面前,不能不带点自卑。忽然一天,这些脚蹬名贵鞋子的太太小姐,却对他待如上宾了。

    事情开始于姚家嫂子的一次咨询,她是一个很朴实的女人,平时穿的皮鞋底磨坏了,总要请他来修的。那天她送来的却一双崭新的靴子,是她嫂子送她五十岁的生日礼物。说穿在脚上总不舒服,不穿吧,上千元的名牌,又是人家送的,不穿,既是对人不恭敬,过了时便算浪费了。问他毛病出在哪儿。老范拿起一看,主要是鞋底太薄,角度设计不够合理,不仅不上脚,而且容易磨损。他说,我帮你改一改,就舒服了。

    他动了动手术,果然让姚家嫂子十分满意。

    谁料,这一改,改出一个大商机!

    他的摊头的对面,就是高档住宅区,进进出出的,穿的全是这种价格高昂品牌名贵的鞋子,他想肯定许多太太小姐姐和姚家嫂子有共同感受,只是不好意思来光顾他这个修鞋摊,怕掉身价。他就写了一幅广告:调整皮鞋设计角度,帮你既享受名贵名牌,又能享受生活的舒服!这广告真有用,当日即来了几位女士,手里提的也是一袋袋名品皮鞋、皮靴,都是很新的,每双价值都在千元以上。

    一位女士说出了真心话,现在很多鞋子价格很贵,动不动上千元,都是名牌呢,可是穿起来不一定舒服。拿去修吧,不怕人家笑话我买到了假货,也不说是否修得好,光是站到修鞋铺门口去,就觉得掉身价。丢掉吧,又可惜,只好把它搁在柜子里。我家柜子里堆着一大堆哪!改一改,穿起来就舒服,哪能不来改呀!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月不到,范师傅的修鞋摊门庭若市。

    老范的修鞋摊,很快变成了修鞋铺,再从小铺子发展变成了连锁鞋行,所谓,除了修鞋,还增加了制鞋、售鞋。当然,将新鞋改舒服,只是业务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学问,是做在维修上。穿了多年的鞋子,难免会变形掉色,有些版型和颜色,还要过时,于是为鞋子洗鞋之类的美容服务也扩大了,比如为鞋子整形 使鞋子返老还童,焕然一新就是其中一项,就是给鞋修饰除臭、加底、垫跟以外,还可以把尖头鞋改成圆头鞋。

    姚家嫂子那个小区里,居然兴起一阵鞋子整形热!

    一个靠街头修鞋摊谋生的乡下人,对于身穿名牌服饰,脚着名牌皮鞋的老板,太太、小姐,本来是可望不可及的,总认为他们手气阔得很,可以一掷千金,就像垃圾桶边经常看到的,好好的沙发、椅子、电器之类给丢掉一样,可是通过一双鞋子,却看到了这一群给金融机构称为高端财富人群的上等人,和普通人一样,既不是暴殄天物者,也不是富得流油,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普通百姓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果掌握到这一点,就能走进这个富人的世界,从他们手里赚取更多的财富。

    范师傅从一双鞋子上得到启发,他还想进军别的商业空间。目标是什么?他没有说。不过,从鞋子的故事里,人们能够推想得到。

 

附件下载:
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