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0-06-23

西西弗与愚公

话匣子topic · 于褚

    我家楼下有两棵树,一棵不是枣树,另一棵也不是枣树。

    到底是什么树我也不清楚,也没兴趣弄清楚;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两棵树之间突然拉起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的是坚决打击溜门撬锁。这标语令我想到,堕落是很容易的。

    今年冬天大家一起去滑雪场玩,我因骨伤初愈,只能作壁上观。我看着人们努力而忘我地向上爬去,然后笑着叫着从上面滑或者滚下来;接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气力爬上去,再兴致勃勃地用少得多的时间滑或者滚下来……人人乐此不疲,脸上写满兴奋与满足。

    于是有了两点体会:第一,堕落比奋斗惬意得多;第二,长时间努力奋斗的结果,往往是瞬间的堕落。

    但也不仅于此。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后石头滚下来,西西弗再不停地把它推上去,永无止境。在加缪的眼中,一位荒谬的英雄诞生了。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加缪的观点:西西弗的幸福在于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意识到荒谬的同时通过蔑视荒谬而自我超越,于是幸福产生于荒谬。但也不妨从一个更简单的视角理解西西弗推石的痛苦与欢乐:因为他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在他的意识中,推石上山和石头滚下山都可以作为终极目标。当他把推石上山看作目标时,他是痛苦的;反之他将石头滚下山看作目标时,他会是快乐的,他用推石上山的痛苦换取了看着石头滚下山的快乐。

    西西弗应该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至少滑雪的人们是意识到了,所以会花钱跑到滑雪场,以百倍的努力爬上坡去,然后笑着叫着滑或者滚下来。虽然我们说重在过程,而实际上意识中的终极目标决定一切。假如人们意识中滑雪的终极目标是费尽气力爬上坡去,则滑雪场的生意决不乐观。

    西西弗不是滑雪者,他永远不可能滚下山后打道回府,他只能是个悲剧英雄。乐观的英雄,那是我们的愚公。

    愚公的与山抗争,源于一个毫不荒谬的命题——山不会再增高而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因此他是个乐观的英雄。更重要的是,上帝对愚公的态度与对西西弗的态度全然不同。上帝能够被愚公感动,派出两个马仔替他搬山。愚公比西西弗幸运,否则他的子子孙孙今天仍在挖山不止,并且免不了涉及国有土地资源和林权问题;若是计生干部盯得紧,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也是一大瓶颈。

    尽管如此,愚公仍然是我们的榜样。据有人考证,榜样这两个字的起源,与牛马干活时脖子上套的那类器具有关,考出了榜样桎梏的血缘关系。这考证我并不相信,一来《说文》上并无此种解释,二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诚然牛马很有力量,还不至于无穷,只是比较听从皮鞭的指挥。

    悲剧英雄和乐观的英雄产生于抗争,和平年代似乎少出英雄与伟人。英雄与乱世同在。每每当国破家亡时英雄便应运而生,乃至于抽鸦片的,吃花酒的,放高利贷的,也可能成为英雄。其实我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这些都是电视剧告诉我的。

 

 

火到猪头烂

体育漫谈sport · 公孙欠谀

    有人对南非的组织工作不满,说是主体育场外面黄土飞扬,杂乱无章,像个工地。没有覆盖绿草,没有安放雕塑,没有绿树成荫,没有花的海洋,甚至没有城管开着绿化车唱着《好人一生平安》来洒点水。

    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可以用一个成语表示——乏善可陈。比赛前几天,精彩场面不多,沉闷场面层出不穷,小喇叭震天响,血压都吹高了。于是,批评声又来了,要求国际足联叫停小喇叭呜呜猪啦,布拉特很暧昧地表态,中心意思是:呜呜猪啦以声波这样的物理方式可以存在,如果以兵器方式干扰比赛,就将全面禁止,这句话等于白说。

    炖肉的味道要到一定火候才会出来,火到猪头烂,很诱人,对准备饕餮的人来讲,不只是吸引!比赛打了67天,才闻出些味道来,西班牙对瑞士85年不败金身成古董,在和瑞士缠斗了90分钟后,他们赢得了数据和古董,等世界杯结束后所有的队员可以到马德里统计局和文物局工作了。半个月前的欧冠决赛,巴塞罗那就是赢得了数据输了比分,国际米兰输了数据,偷了便宜。西班牙怎么都这样,搞不懂!

    看完阿根廷与韩国的比赛,我才明白,西班牙就缺乏那种一刀见血,一枪毙命,一棍打死,一锤定音的人物,局面显示西班牙多次打到对方禁区,面对生铲队、紧逼队、抢夺帮,肢体和精神都很纠结。阿根廷不同,马拉多纳这个神仙,把梅西挂到前腰上,再把伊瓜因顶在前面,叫韩国后卫进退不得,顾此失彼,随后又用换上自己的女婿阿奎罗,可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至此,梅西、伊瓜因、阿奎罗组成了豪华的前锋配置,阿奎罗还真不含糊,想老岳父之所想,急老岳父之所急,上场一分钟就助攻成功,三大前锋牙口犀利,吃嘛嘛香,场面好看不说,结果也很振奋。相比之下,西班牙,牙不好,胃口也不好!

    央视韩乔生老师说伊瓜因,应该叫玉观音,我觉得这个不能说,对神不敬,再说了神仙和足球没关系,马拉多纳除外。

    同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分别属于17日夜和18日凌晨),公鸡哥哥从理论上还活着,但肯定看不到天亮,也没有力气起来打鸣了。自从普拉蒂尼以后,法国就没有君子了,自从齐祖以后,法国就没有汉子了,亨利外型还算硬朗,里贝里会和没有长熟的女孩睡觉,阿内尔卡永久退出国家队,巴黎不革命不行了!

    几天前被韩国人打破神话的希腊人,又看见了神话世界里的天使!小胜尼日利亚,这个小组的形势很影响当事人的睡眠和神经,也为数学家增加一些工作量,例如:要算出大概十多种可能,得出不同的出线结果。对于尼日利亚,我觉得他们除了有一个好的守门员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可以圈点的。

    天亮了,美帝国主义又来勾引我们的意志,NBA总决赛打第7场了,洛杉矶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他们又一次冠军,波士顿的老人队伍也准备来一个完美的谢幕。18日上午,答案揭晓,命运再一次眷顾了洛杉矶,波士顿人有些悲壮,体育比赛就是这样!我看了一下数据,波士顿人有点像西班牙人。

    地球的那面,南非睡了,地球的这面,美国醒了,地球的中间,睡着的是中国足球,半睡半醒的是中国篮球,清醒的是中国球迷!

 

 

为啥叫“迟尘”?

城里城外emotion · 李莉

    女儿大名迟尘,小名是字拆开:小土儿

    见过这名字的人,基本持两种态度:或坚决反对,力劝改之;或赞不绝口,连连称是。反对者十之有九,赞同者不足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常使我有天涯知己的感觉。一次,女儿在妇幼保健站体检,那个护士连连说,这个名字好听,好听!当时我真想扑上去,拥抱她。

    想起为女儿起名字,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丈夫姓,这谐音,吃喝拉撒是件极俗气的事情,古人就说过君子远庖厨,何况称名道姓这等大事?丈夫心虚,也懒得动脑子,一开始就把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

    想想,咱都是平凡的人,孩子即使青出于蓝,也多半平平常常。再说,咱也不奢望孩子大富大贵,平平安安一生就知足了。所以,我先取了个字。虽说要做个平凡的人,也希望孩子坦坦荡荡,有浩然正气,所以,我又确定了一个字字我一直都很喜欢,那是我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纪念,这样就有了两个备选名字:迟牧凡迟浩凡

    回家征求大家的意见,弟弟大笑:姐,你真有学问,这名字还一问一答,用威海话说,就是,吃么饭?吃好饭!这两个名字在大家哄笑中,被枪毙了。

    我整天都在钻研名字,一天,我深有感触地对老公说:真要感谢新社会,婚后,我还有个名字,如果是万恶的旧社会,我岂不要叫迟李氏——吃驴屎吗?老公大度地说:别担心,如果那样,我随你,叫驴吃屎!

    不管怎样说,对这个字我是越来越反感,便建议孩子随我姓,法律上都规定男女平等,孩子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老公一听就不干了,说大丈夫坐不改名,立不改姓,说姓迟就姓迟,改了没法向家乡父老交待。最后,丈夫还刻薄地说,你那姓太普遍了,喊你一声老李,至少有一百个妇女答应,真是一呼百应,俺可不想让孩子这么俗气。

    直到女儿出生,名字还没定下来,婆婆来伺候月子,可能料想到姓起名字的难处,老两口在家已准备好了,同尿片一起带来了:迟蓬生。意思是:咱姓迟,蓬莱人生的孩子。我一听,也不甚满意,就说:这名字也太狭隘了,简直是地方保护主义,咱都是中国人,不如叫迟华生——吃花生吧!她老人家大笑,这名字也被否定了。

    老公喜欢研究佛,向往禅的境界,一日对我说,就单取个字吧,字拆开,连乳名都有了。我们向她爷爷作了汇报,老人家连笑两声,说好,好!大名是尘,小名是土,真是尘土飞扬啊!我一听,顿觉眼前一暗,黄沙弥漫,铺天盖地而来,真没想到俺这白白净净的女儿还有沙尘暴的效果。

    其实,是佛教用语,指外界的影响,取意迟钝,不灵敏的意思,迟尘的意思是:排除干扰,潜心修行,保持心灵的纯净,意思是一尘不染。

    (建行山东省威海分行)

 

 

瞬间moment ·世博·等待

    “世博会沙特馆等待时间已经超过9个小时!耸人的新闻标题、口口相传的排队之苦,让许多中国人在世博面前望而却步。据统计,日本世博单日最高入园人数曾达到80万人次,依旧秩序而快速,而在中国,入园人数突破40万人次时,等待已经变得漫无边际。是什么造成了等待的差别,又是什么让等待变得难以忍耐?世博的等待,全中国的思索。项光敬、张霞/图

 

 

当洞察力被神秘的激情奴役

聊书斋chatting · 澹泞

    在古代,那些逝去的哲人们的生平事迹全淹灭后,常常只是余留下一些说过的话,被人们记忆、传颂。这些话似乎替代他们在人世的位置,继续活着。这些话宛如他们的形象,被人们看见。人们心里默念到那句话,眼前就会升起一幅这位哲人的肖像。一想起来就让人笑意浮泛的20世纪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生的思想及所为也刻画在一句话里: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

    作为小说家,纳博科夫属于福楼拜开创的小说艺术传人。他们把小说视为一门艺术,一门有客观手艺技能要求的语言艺术。其价值不在于要表达什么,而在于构造出什么。他们的小说都达到了诗歌的高度。但与19世纪的福楼拜他们对艺术抱持绝对的信念不同,20世纪历经革命与战乱的纳博科夫对艺术本身抱有游戏态度。他认为小说只是虚构,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如何使用各种手段造假如真。他对各种小说笔法洞若观火,他的小说中常有很多文体的戏仿。那些最悲伤、最诗意、最严肃的主题和笔触和那些好玩的逗乐的戏仿交织在一起——悲伤中有滑稽,沉重中有轻松,极美中有事实和逻辑。最能代表这一点的是他的《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讲的是俄国革命之后移居西欧的一对来往不多的同父异母兄弟中生活在法国的弟弟——当生活在英国的作家哥哥塞巴斯蒂安·奈特死后,为了给哥哥写而了解到哥哥的生活。这是一部严格的真实小说。就是说其虚构是如此的精细,奈特各种生平活动痕迹的材料编织得如此复杂又确切,几乎可做事实考证。这本小说的叙事框架就是弟弟在追寻哥哥生活的痕迹。这种精细的例子之一是小说中写到的奈特生活的各个日期。这些日期自然地散布在整个小说中,既多又准确,如真正的生活一样互相验证,可以据此编出一份奈特年谱来。比如1929年,6月奈特去布劳贝格,没呆够一个月,去巴黎一周,又回英国。六个星期后,9月又离开英国,第二年1月才回来。这些日期,度量生命的坐标,繁琐又准确,唯有深爱的人或研究者与爱好者才会如此地孜孜以求。这些日期泄露了叙述者对逝去的哥哥那从未表露的强烈的爱。也泄露了作家艰苦的秘密:不仅是艺术家的语言涂抹,还是数学家一样精确的计算与规划。除了这份年谱的编造,他还编造了奈特的作品、疾病。这些作品与奈特的关系以及这些疾病的发展。

    在这些可以如游戏般耍弄的才子才华之外,纳博科夫还有着诗人的优美与悲剧家的心怀。比如,小说一开始对奈特出生那天圣彼得堡的描写,在枯燥琐碎的历史考证中,闪出一道诗歌嘹亮的高唱。还有那些制造出来的引文、书信、作品片段。而悲剧是纳博科夫一贯的主题:内心神秘难以控制的激情的悲剧。奈特本来爱着深爱他美好的克莱尔,却神秘地被邪恶可怕的妮娜吸引,而因此毁灭。一个如此聪明,有洞察力的作家,也只能被这神秘的激情奴役。奈特死后,已分手六年的克莱尔竟因悲伤而死,而妮娜听到消息后,毫无所感,一如既往地寻欢作乐,竟然要勾引叙述者——奈特的弟弟。纳博科夫的主题:人们总是屈从把自己引向毁灭的神秘激情。《黑暗中的笑声》如此,《洛丽塔》也如此。

    衡量一部小说的成功,无论是从叙述的完成、从戏剧的效果、还是从整体的结构,从意义的统一与深化来说,予人震撼的结尾都是一个标志。这部小说,给出了一个最庄严、深刻、清晰又如梦一样的终结,就是奈特的死。它宛如交响曲最后的乐队齐鸣,读完之后的沉默中,仍在耳边缭绕、回旋。这是一个伟大的总结,体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即使在这一时刻,纳博科夫还是不忘来一个误会的插曲——唯有伟大的小说家才能写出这样的结尾。

 

 

小处大文章(十)

布莱岑海姆的房东老太太

小小说story · 俞天白

    布莱岑海姆是德国莱法州州府美茵茨市的一个社区,在莱茵河畔,离欧洲交通枢纽法兰克福和欧宝汽车总部都很近。在布局上,她具有欧洲城市的基本要素:教堂、广场和市政厅以外,也有普通城市的中心格局,即一个颇具气派的十字街口,四周拥有银行、邮局、超市、药房、书店、面包房、肉铺以及咖啡屋。橱窗里展示着商业时尚,霓虹灯点缀着夜色;宽敞舒适的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按时到站;在上下班高峰,款式各异的小轿车可以将城市感觉延伸到十字街口那一端:绿荫掩映下独院式洋房内静谧而安宁的生活节奏。但驻足仔细看看沿街的建筑,想想与独院式洋房相连接的大片平整的田野,就会闻到一股逝去不远的乡村气息,听到了十字街口后面历史的回声。沿街的都是两层楼房,款式虽然各具个性,但有两个特点是相同的,都有一个装有两扇大门的小院,小院旁边都有一幢与居家不同的建筑,陡峭的坡顶上,立着一两个烟囱似的透气囱,立面上开着小窗子。如果走进去观察一下,就会明白,这院子本来是拖拉机的停放处;旁边的房子,原先是封闭的粮仓!

    原来,若干年以前,布莱岑海姆是农家聚居的自然村落。她的原生态,至今还能在那十字街口附近不期而遇:一些大门上,一块块临时悬挂的木牌,上面写着:土豆、洋葱、鸡蛋、卷心菜……及其单价。

    我们旅德期间,便住在这儿。房东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是一位农民的遗孀。她把农家房子改造后,租给了不同国藉的三个房客,其中包括我们一家。不过,她绝非我们印象中的老农妇。不是因为生活富足,家庭设备现代,而是她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透露出她十分自觉的现代城市居民必须具有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这一点,我夫妻一到,在此住了多年的儿子,就关照我们许多规矩,这些规矩,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可是,她就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那天,我们吃完晚饭,照习惯,把所有垃圾往马夹袋里一装,丢到院子里塑料垃圾桶里就算完事了。不到一个小时,却听到了叩门声。原来房东老太太找上门了。她提着那只垃圾袋,哇哩哇啦地对我们说什么。我们听不懂德语,但从神色上看得出来,是严厉的,问题就在我们丢的那只垃圾袋上。直到隔壁儿子过来,才明白我们没有按规定对垃圾分类!

    本来,我以为规定归规定,做归做,反正是丢进垃圾桶的东西,谁会去计较?在中国不就这样的吗?都习以为常啦。可是,丢进了垃圾箱的脏物,她偏要上门来计较!

    我们只好一再向她表示道歉,然后把垃圾袋收下重新分类。

    从此,我注意起她的行踪来了。发现她经常亲手打开摆在小院子里的垃圾箱,甚至将上半身探进去,检查房客所抛的垃圾,是否按照垃圾管理办法分了类,然后,就像对待我们这样,杀上门来,不厌其烦地指点房客如何对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塑料和玻璃严加区别。对她来说,向环保公司蒙混过关,哪怕一次,也是十分可耻的。

    应该说,对这些生活琐事,她表现的,全是一个市民的自觉。如果一涉及到法律,她便服从法律,绝对放心地交给了法律去处理。有一次,我们用电炉炒菜,滚烫的平底锅将地板烫坏了。这是必须赔偿的。在德国装修居室费用高得吓人,装修一个卫生间,光是工资就得五千欧元,相当于五万人民币。房东老太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好在我儿子早就买了保险,她一听保险公司会来处理的,就毫无争议地认可了。应该说,她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从农妇转化成城市居民的一个典型。这和眼下中国情况有颇多相似之处。

这是历史性的大转化。而这种转化,正是从这些事体现出来的。

 

附件下载:
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