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你和我的田野——2010年撰稿人心语

发布时间:2010-12-29

 

    如何地幸福,让你伴了我;手携着手,我们轻轻地走过长堤。

    你那纤巧的双履,传说出不尽的心事;步步相衔,土上的印痕,定有图不出的美丽。

    若是你走慢了一步,我必停候你;或是我走前了,你必跑两步来追上我。如果我们足迹永远相叠,我们可以踏穿了地球的外壳。……

这是一位老人年轻时给爱人的一首小诗。相伴相声,相携前行。希望客户版这个平台让编辑和撰稿人,犹如老人最后的冀望,足迹相叠,踏穿地球的外壳。

 

 

剩斗士的独白

应克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

    据说,很少有大学毕业的人,能找到符合自己所学专业、自己又会喜欢的工作。

    就读于行政管理文秘专业的我,在金融行业就职,虽然跟所学专业有点偏离,但从事的是秘书岗位,倒也门当户对。最重要的,做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文字工作,性质等同于天仙配

    于是,无论怎样的熬夜与辛苦,都成了一种另类的享受。

    幸运之神如此眷顾,我居然可以在这个喜爱的岗位一做十多年;更幸运的是,十多年的文字工作下来,渐渐地,收获了赞誉,并愈来愈多,甚至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被推至定于一尊的高位。

    所幸的是,一直是一个清醒的人,笔下的活计,有多少出自天赋、有多少出自努力、有多少出自执着,自己尚一清二楚。故,并未迷失在赞誉声中,但止步不前的黄灯却已在警闪。

    恰在此时,我在客户版面前碰壁。30篇投稿仅面世3篇,其他均成剩文,这一天雷滚滚的杯具,却点燃了我的小宇宙”——碉堡就想去攻破,这是我的本能。于是剩斗士剩战之旅就此展开。

    每一个版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风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于是,我琢磨寻找我与客户版的契合点。开始觉得客户版是更趋向于正统的文学性的,后来发现并非如此,而是更着意于积累之后的信手拈来,一种能令人共鸣而非孤芳自赏的文章。感觉自己的散文,似乎是合适的、似乎又是偏离的。虽然,当《MJ》一稿刊登时,薛洁来邮说:丫头,不敢小看你了。但我依旧把不住客户版的脉搏。难道,客户版真的不是我的

    大约感动于剩斗士不屈的斗志,我接到了王璧君的来电。记得岳洪勋曾说过一句话:有的作者很执着、很积极、很努力,他们投许多许多的稿件,打动了我们的恻隐之心,于是,我们会想着,该帮帮他。

    电话那端,传来的是王璧君那特别柔软的声音,但是语调却特别的坚定:我们需要的,是形散神不散的随笔,像以巴黎凯旋门为圆心12条各具特色的街道那样就好了,不一定要多深刻,只需能说明12条街道的起点或是终点都是凯旋门。

    王璧君发给我许多客户版撰稿人的散文供我参考。我最喜欢的是张秀姝的文章,自从她的那一句忽然发现每次飞机返航,飞进哈尔滨上空时,心都会很熨贴的一声叹息:哦,终于到家了!’”,倾诉出了我的心声时,我就爱上了她的文章。秀姝的文章不是一天两天磨出来的,是用心打造出来的。王璧君如是说。

    瓶颈,尚未突破,但用心两字,却如电光石火,直击心灵——只要用心,凡事就不难啊。虽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但不努力试一下,又怎么知道合适不合适呢?

    “你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勇啊。王璧君轻笑调侃着。呵呵,是的,我是一个很积极投入又执着专一的剩斗士,还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高涨热情。

    能在坎坷中成长,也是一种幸运。无它,只因我爱我的文字工作。

    因为爱,所以幸运。

 

 

有一种感动永远蔓延

潘启雯

    时间是一个既调皮又可爱的精灵,特别地不好把握,总是在稍不留意间不知不觉地从你身边溜走,让你一点感觉也没有。同样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与《建设银行报》交往了近两年了。而屈指算来,与文字为伍断断续续也有10余年了,但真正让我对文字感动,或对文字产生敬畏的,还是《建设银行报》——它编发的文章、它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它策划的专题……都令我敬畏,特别是这个纸质媒体不断低迷和萎缩的时代,它的坚守更是让人敬佩和赞叹。

    早在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朋友那里阅读到了《建设银行报》,之后便与其结下了不舍之缘。也正是在这一年,我辞职离开了地方单位,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和打拼……在北京工作这两年来,《建设银行报》就像一个稳重、和善的兄长,经常关心我,呵护我,引领我。使我的心灵寻觅到一处栖息之地,一个可以让我在阳光下打盹,或者在阳光下畅快流汗干活的地方,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两年来,我为《建设银行报》提供过新闻,也曾发表过散文、随笔和文化评论——我也算是一个老作者了:《思维深处的剖析与救赎》、《探秘足球俱乐部危机免疫力》、《略萨与他的文学世界》、《总有好书让人期待》、《是不公制造了仇富情结》……这一篇篇文章记录着我工作之余的撰稿心路历程。但在更多的时候,我是《建设银行报》的忠实读者,缺少一期不读就像生活中缺少了,少滋没味,连睡觉都感到不踏实。

    “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尽管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极易让人忘记过去、忘记挚情、忘记承恩的浮躁时代。然而,我却不敢,就像我从来不敢忘记《建设银行报》一样;不敢忘记王璧君、张小雅、易芳等老师的关怀与鞭策,虽然一开始我与她们素不相识,但她们没有把我这个平民百姓的拙稿舍弃,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报人素质。她们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从陌生到相知,从电话联系到知心朋友,在我的撰稿过程中,也都曾得到过她们的真诚指导和无私帮助,有过感动、有过细节……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愫,没齿难忘,更是刻骨铭心。我的心中始终盛装着对她们的感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所以我投出去的每一篇稿件,书写的每一个文字,策划每一个专题,都要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推敲,不敢有丝毫懈怠。

    世间凡能够被感动的人和事,大致可分为利他超越两种。我以为,《建设银行报》属于后者。光阴荏苒,岁月不待,一晃两年过去了,700多天,这个数字仿佛很漫长但又近在咫尺,它带给我的将是永远的感动,且这种感动还将继续蔓延……

 

 

我们的家园

郑和平

    金色峡江、水电之城正散发出浓浓的秋意,客户版编辑一封不经意的年终撰稿人心语的约稿,却激起了笔者心中阵阵涟旖。蓦然回首,已同客户版携手走过了永远值得珍藏的铭记的两个年头,使我从一位网球爱好者变身成为体育漫谈栏目的优秀撰稿人。

    笔者喜欢网球,并对网球理论知识及其规则有一定了解和研究。这一切都源于分行领导对员工的关爱与重视,我们不仅拥有属于自己的场地,也在全行成立了十大文体协会,文体活动十分活跃,氛围浓厚。受其熏陶、耳濡目染,慢慢也对网球产生浓厚兴趣,后来又通过网球专业理论和规则培训,在网球裁判考核中,由于成绩优秀,被破格连跳三级成为当地唯一一名全省一级网球裁判。之后又利用双休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参与了当地的网球裁判培训和赛事的仲裁组织工作,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建行网球老师

    在日常交流中,大家对网球这项运动还不十分了解,在认识上还有偏颇和误区,感觉应该写一点东西,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项运动。刚萌生这种想法,就立即想到我们自己的报纸——《建设银行报》客户版的体育漫谈栏目,感觉这个栏目非常适合我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便撰写《网球的优雅》。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该文通过邮箱发出后,不到两天即被刊用,并且随后编辑又通过电子邮箱和电话进行沟通和联系。当编辑得之笔者来自于鄂西边陲欠发达地区时,不免有些疑虑,但当听完我的介绍之后,也无不为我行浓郁的企业文化气息所感染。鼓励笔者一定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形成文字,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网球这项运动,并详细介绍和讲解了体育漫谈栏目通过体育入口,畅谈体育经济、体育道德和体育竞技的宗旨和思想。

    放下电话,无不为编辑高度责任感、强烈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所感动和折服。正是编辑的鼓励、引导和沟通,才使得我有更开阔的视野,找到了展示和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

    你是建行一颗珍珠吗?那么就一定会有一根红线把你串联起来,这根红线就是客户版。如果像我一样并非珍珠,这也不是问题,因为在这个客户版不仅有一支挖掘打磨珍珠的团队,还有一颗比珍珠更晶莹透亮的心灵,在这支团队的心中,建行每一份子都是闪耀光辉的珍珠和宝贵财富。建设银行因为他们的价值,让那份亮丽的财务报表背后,有了文化的底蕴。一位编辑在采访一位漫画作者后这样写道。

    七月的呼伦贝尔是什么?是自由的心灵,是远古的呼唤,当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客户版撰稿人,相约梦圆于魂牵梦绕的内蒙大草原时,我知道,在我们每一位撰稿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放飞心灵和梦想的精神家园!

 

 

我与客户版的亲密接触

李莉

    心跳、关注、行动,然后亲密接触,爱慕一个人多半如此。我和客户版也是这样。

    这张彩版的行报,一出现,便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我所用,一部分为我所爱。所用的部分,是因为她可以成为我的工作助手,所爱的部分,是因为她真正契合了我的喜好。

    最钟情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空间》,另一个是《你和我》,这是她活色生香的两个部分。

    《空间》里回荡着一种思想的声音,她时而深邃,时而纯粹,时而端庄,时而豪放,浅吟低唱,皆成文章。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韦央、俞天白、郑和平、成冬梅……,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公孙欠谀,那种可以让我笑出声又反复回味的文字。我常想,在建行的系统里,也可以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字。

    而《你和我》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则还原了生活里人本该有的面目,真实而又生动,因而有了强烈的共鸣。常常想,遇到这样的人,该如何下笔。想完后,往往一笑,那不是我要考虑的事情。

    日久生情,终于按耐不住,出了手。在《空间》里,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正是一个个像这样微弱的声音不断地涌入,才汇聚成了《客户版》多彩的乐章。

    然后,有了海拉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编者、写者,从神交到聚首,从陌生到熟悉。正是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才有了接下来的第二次。

    四个月后,与编辑老师们一起去江西采访,而且正是自己喜欢的《你和我》栏目,在这种传帮带之中,完成了三个人物的采访任务。

    写到这里的时候,在办公室邮箱里看到编辑部发给单位的《感谢信》,又一次感受到《客户版》的温情和细腻,她总能触摸到你身上最柔软的部分。

    正像成冬梅千里迢迢带到海拉尔送给我的《秘密》里所言,有些事可以心诚所致。

 

 

第一次

雷雨

    接到《建设银行报》编辑的电话后,左思右想,感觉有点难以下笔。三年下来,金融市场和基金分析的稿件倒是写了一大堆,却是第一次写这种随笔感悟式的文章。酝酿良久,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海中不断回想起这些年和《建设银行报》的若干个第一次。

    2006年的夏天,当报社编辑第一次给我打电话,说需要一篇股市分析方面的文章时,心里多少感觉有点紧张,因为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股市变化莫测,相关的文章难保不和市场走势产生出入。经过与编辑的多次沟通,把和同事合作的一篇《黄金周里淘黄金》投了出去。随后,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那是一种被肯定的喜悦;又过了不久,第一次收到来自媒体的稿费,兴奋地邀请编辑去吃烧烤,两人一直聊到深夜。

    200710月的一天,编辑突然打来电话,第一次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说,文章中有错误,而且是关键的数据出现错误,需要马上修改。倔强的我丝毫不承认自己弄错了数据,跟编辑争执起来。面对两个人互不妥协的尴尬局面,编辑叹了口气,挂了电话。不久,就在我认为自己取得完胜的时候,编辑又打来了电话,用平和的语气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原来他自己跑到网上去寻找对比了数据,又找了数据的来源。终于,在编辑的执着和坚持面前,我败退了。那一次,的确是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忘了更新一个关键的数据,万幸还没有排版刊载。

    人一生不可能不面对犯错误的际遇,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来面对已经存在的错误,编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用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错误,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别人的错误。如果他发现了错误,弃用这篇有错误的稿件,或许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损失,然而我却有可能因为这个错误而失去一次珍贵的改正机会。也就是那次错误之后,每次写稿都会仔细地核对好数据。它,还有他,让我学会了严谨和谨慎。

    2008年春节刚过不久,第一次接到关于基金市场分析的约稿邮件时,第一反应并不是喜悦,而是发愁。编辑告诉我,由于基金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基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庞大客户群,因此编辑部需要基金市场分析的稿件。自己虽然学的是金融,也在金融单位中工作,但此前的主攻方向一直是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虽然这些都与基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第一期的基金市场点评,还是几乎写成了证券市场分析。用编辑的话说,就是惨不忍睹的那种。不合格,改!还是不合格,继续改!前前后后,反反复复了五六遍,总算能够过关。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基金市场点评成为了我和编辑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每个月月末,都会接到来自编辑的电话,一起商讨本月基金市场的主题和重点。在这种沟通下,基金分类、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分析等等,逐渐出现在了稿件中。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和完善,终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基金市场分析。

    很多第一次,很多值得纪念的瞬间。对于我来说,正是通过和《建设银行报》的一篇篇稿件,让金融这个词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重新活了起来,不再是那些看上去干巴巴的名词和红红绿绿的数字。写作就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它具有穿透力和洞察力,它的视角可以俯视、仰视,还可以把忽略的东西放大、把看重的东西缩小,它能指点迷津,去聆听每个市场不同的声音。在写作的时候,仿佛就像把手搭在一个人的脉搏上,能感触到那强有力的跳动。价值和风险,不再是虚幻缥缈的名词和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执著的守望者

欧阳蓓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时光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不顾一切地撒腿往前奔跑,转眼又到岁末,站在季节轮回的交叉口上,人们都会习惯性地停一停,回顾以往,整理思绪,清点收获……我因为倾情于《建设银行报》,并为之奋笔,看着辛勤耕耘的文字变成铅字散发墨香,成就感油然而生。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记录着我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足迹,尽管走得不易,但为自己执著的守望而欣喜。回想起《罗拉拉的营销秘笈》的发表,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了许多无法言说的快乐;回想起读者对《银行也差钱》的幽默点评,那种兴奋的感觉还在心头拂荡。

    盘点写稿历程,感慨颇多。文字随心所欲,五花八门,通讯、散文、研讨、随笔、评论等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是活水不断的半亩方塘,题材的选择,视点的定位,盛大的场景,微小的细节,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很多仅仅是瞬间的感受,谈不上布局谋篇就新鲜出炉了。一些文章得到了好评,让我深受鼓舞。然而,仔细分析,在许多细节上,还可以处理得更好的,这又让我喜忧参半,唏嘘不已。

    在我的潜意识里,写稿是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情,一如年少时对中华文字的酷爱、对唐宋诗词的钟情;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泰山,于清淡处闻醇香,于静波处测狂澜。读着这些文章,如同看一部录影,回放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幸福着我的幸福,痛苦着我的痛苦。不论如何,我坚信:命运之神偏爱辛勤耕耘的人。感恩之心是生命里最明亮的灯火,将永远辉映着我及我的思想和文字,为此我将学无止境,博观约取。

    盘点写稿生活,心潮难平。每天孜孜不倦地在工作中寻找热点,在热点中品味生活,发现、采访、记录就像电脑事先编排好的程序一样,使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顺畅时,心花怒放;迷惑时,如履薄冰。这些承载着的,也许是一个建行人对建行的苦恋吧。

    随着发稿数量的增多,若一段时间未见新作,便会有或远或近的问询:这段时间忙什么呢?还好吗?怎么没写东西了?试想,一个在浩瀚大海中如水珠般平凡的人,因为有《建设银行报》这样一个平台,让你抒发喜怒哀乐,读懂你的所想所感,并引领你做到更好,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岁月神偷》说:在幻变的生命中,岁月原是那最大的小偷。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时光轮回、沧海桑田,那始终如一的信念与无处不在的真情却坚如磐石。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我想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已——“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或许前路风雨崎岖,亦或阳光满途,无法预测,无法控制,只是以敬畏和感恩之心,在平凡的岁月中,在朴素的日子里,执著而从容地守望着。

 

附件下载:
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