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两个7%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1-03-09

 本报记者 余江灏

    3月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这一组组数据,为今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十二五开局之年,报告中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两个7%更是耐人寻味。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部研究员张晓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数据比十一五预期目标降低了0.5个百分点,幅度虽然不大,但却释放出非同寻常的信号。今后五年中国将强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达到12.7%14.2%9.6%9.2%10.3%,年均增长11.2%。截至2010年末,我国GDP总量已达39.8万亿元,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不少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继续变化,外需减弱、国内投资冲动降低以及劳动力供给逐步下降,均会造成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但中国十二五期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高出7%的预期增长目标。为此,中央政府除进行目标引导外,还要出台一些具体调控措施,比如增加投资的资金成本,控制好信贷投放的闸门,抬高投资的市场、环境准入门槛,收紧土地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要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确保不出现大起大落。

    另一个7%来自于增收。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单从数据上看,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4%12.2%8.4%9.8%7.8%,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9.5%8.0%8.5%10.9%,年均增长8.9%

    有专家指出,近五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相比之下,居民个人收入则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因此增收的关键是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不久前曾公开表示,要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首先是有效运用税收杠杆,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减税、退税等。各种税收政策要向普通居民倾斜,让他们切实享受到好处。其次在社会保障资金的募集上,要让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此外,要提高落后地区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要提高农民收入。现在我们居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只有推动城乡一体化,让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享受国家的民生投资,平等享受教育投资、社会保障投资。才能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以往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曲解为GDP挂帅,以致以牺牲社会建设、农村发展、资源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GDP。两个7%明确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两个7%,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个例证。

    两个7%也在代表、委员们中间产生热议。不少代表表示,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相应的目标分别是7.5%和5%。与之相比,这一降一升表明我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含金量的提升,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