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胡同记忆二

发布时间:2011-03-23

编辑手记

我本以为,况晗画中的胡同就是当时取材的原景,后来才得知其中几幅画作中,有一些元素是后期创作过程中添加上去的。他说,画画首先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考虑美感,所以他的画作里多出了一些能够与胡同和谐存在的事物,以保证构图、比例的协调。但我以为应该还有更深层的考虑在里面,整理录音的时候我才慢慢品味出来。除了美术创作技术上的考虑,况晗也将自己理想中胡同的样子移植到了画作中——希望有更多关于生活和自然的元素留在那里。他看着画里枝繁叶茂的大杨树、看着农民工、看着胡同游的客人、看着那只淘气的京巴对我说:你记录的一点点,反映的可能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再过50年北京变得怎么样我也管不了,但是我眼中10年前的北京就是这样的。

 

 

帽儿胡同

历史

 陆原

    帽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前方,胡同西口在地安门外大街,东口在南锣鼓巷,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管界,清朝属镶黄旗辖区。

帽儿胡同西部,旧有供奉真武大帝的显佑宫。显佑宫始建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在明朝被列为由皇家遣官祭祀的京师九庙之首。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攻占南京夺取皇位之前,是分封于北平府的燕王。朱棣发动战争时为了鼓舞士气,宣称自己得到了道教传说中的北方真武大帝的佑护,因此在夺取皇位之后兴建了显佑宫,尊崇真武大帝为北极佑圣真君

201012月的帽儿胡同。刘静/摄

 

    显佑宫的西邻在清朝曾是接待来京使臣的礼部会同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为步军统领衙门驻地。步军统领衙门统率数万军队,负责京城治安,长官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因为掌管着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钥匙,故又俗称九门提督。清朝的旗人喜欢到茶馆休闲和交际,步军统领衙门迁入帽儿胡同以后,位于胡同西口外边的天汇轩茶馆随之生意兴隆,成为当时北京最大的茶馆。

    帽儿胡同东部,有清朝官员文煜的宅邸可园,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史稿·文煜列传》记述,文煜,姓费莫氏,隶正蓝旗满洲旗籍。文煜在咸丰年间历任江苏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参加过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战争,在同治年间历任福州将军、闽浙总督,在光绪年间升任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宅邸可园里边广植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之间点缀着游廊、假山、水池、小桥,是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

    帽儿胡同中部,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婉容,姓郭布罗氏,隶正白旗满洲旗籍。婉容的祖上是住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牤牛屯的达斡尔人,曾祖父长顺任过吉林将军,父亲荣源是三品候补道员,母亲恒馨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孙女。论起皇族溥、毓、恒、启的排辈,恒馨的女儿婉容比溥仪还低了三辈。

    辛亥革命以后,婉容跟着父亲移居到天津,1921年被选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按照清朝的惯例,婉容的父亲荣源被朝廷封为三等承恩公,在北京帽儿胡同的住宅也被改建为公爵府邸的规格。1922121,婉容由帽儿胡同出发经由东华门进入皇宫,做了溥仪的皇后。

    婉容进宫时只有16岁,还是个贪玩的孩子,她每天接触的人除了宫女就是太监。偶尔溥仪的妹妹们来了,婉容就会拉着她们陪自己玩丢手绢的游戏。婉容不常写字,但是爱读书。她读过的书有一本名为《美人风雅大观》。194662040岁的婉容病死于吉林省延吉市。

婉容生于北京的帽儿胡同,葬于延吉的帽儿山,短暂的40年生涯,历尽了荣华富贵和孤寂凄凉。婉容在帽儿山的坟头年深日久已无处寻觅,2006年,婉容的弟弟润麒为她建了一座衣冠冢,空冢内只葬入了一张婉容的照片。

葬入婉容衣冠冢的就是这张照片。

 

 

故事·美术创作的加减法

口述:况晗/文字整理:张小雅

 

取材于2005年,作于2008年。

 

    取材的时候是初春,树上一点叶子都没有,干干的。但当时的感觉很好,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我画的时候加了几笔叶子,感觉更活泼一些。原来的晾衣绳上有被子,旁边还有电线杆,我就把它简化了。本来门口没有人,只是几阶石阶,感觉没有生气,所以就把人移植过来了。这张画里虽然多了很多人,但其实主题还是胡同,因为这些人都是胡同游的,门口有个导游在讲话。画画和摄影不一样,画画是可以创作的,但摄影不行,具体来说,就是点、线、面的技术考虑。我画的是写实的事物,所以即使是创作,也要求效果的真实、和谐,能做到这点再谈其他的。摄影的人羡慕我们,因为我们在作品里做加减法都可以,但首先得有合适的东西给我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如果不做加减法,那就是照片,不是画作了。

 

 

后半壁街

历史

 陆原

    后半壁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以南,明朝属河漕西坊管界,清朝属正红旗辖区。

    通常的胡同,在道路两侧都有连绵排列的院落,然而有些胡同,只在道路一侧有成排的院落,另一侧是长长的围墙,这样的胡同遂被称为半壁街半边街。元代《析津志》在列举了大都城里有丁字街、十字街、三叉街时,也提到了半边街。明代在东安门以北的皇城东侧,也有一条火道半边街火道意即防火道,因为在这条街的东侧有中府草场和天师庵草场,是贮存草料的地方,半边街则是因为在这条街的西侧是长长的皇城城墙,没有其他建筑物和院落。

    在西城区的北新华街两侧,明代有一条厂墙街,街北是细瓦厂和石厂的围墙,只在街南才有民居院落,所以到了清代也被改称为半壁街,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民国时期。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将那条半壁街的东段并入了西交民巷,而其西段,因北京同名半壁街的胡同不止一处,所以被改称为新壁街

    西直门内大街以南的这条后半壁街,再往南依次是小后仓胡同、前半壁街、后广平胡同、前广平胡同,这些胡同的名称,都是源自明朝设在这里的一座仓库——广平库。明朝《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述,西新仓即广平库,因此这座仓库北墙外边的街道被称为西新仓后墙,也是一条半边有围墙半边有院落的半壁街。清初时期,在这条半壁街的北边,有一条弯曲的胡同,是元朝从和义门(明清时期的西直门)南水关引水入城的金水河河道遗迹,被称为茅家湾。清末时期,茅家湾又被改称为老虎庙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原来的半壁街改称为前半壁街,将后边(北边)的老虎庙胡同改称为后半壁街

后半壁街在清朝住过一位恂郡王,即大家耳熟能详的雍正皇帝的十四弟允禵。允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与雍正皇帝是同母兄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允禵任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即位,召回允禵来京奔丧,乘机解除了他的兵权,又在赴东陵送葬之后,将允禵留在东陵看守皇陵。雍正四年(1726年),允禵又被雍正皇帝召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九年之后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即位,才将允禵释放。乾隆十三年(1748年),允禵被乾隆皇帝封为恂郡王,他的恂郡王府就在当时尚称为茅家湾的后半壁街。

201012月的后半壁街。刘静/摄

 

 

故事·13个胡同里最破的一个

口述:况晗/文字整理:张小雅

取材于1997年,作于2008年。

 

    这条胡同已经太沧桑了,也是13幅画里面最矮、最破的一个胡同,后来这个院子被直接拆掉了。加之画得又是冬天的时候,整个画面显得特别荒凉。所以必须加一些东西来活跃氛围。这个胡同很矮很小,如果加的东西过大的话,会感觉很压抑,所以只能加些小事物,也就是添加鸽子和小狗来活跃气氛。鸽子取材于奥体东门那一块,那天拍了一天的鸽子。花掉八卷胶卷。在门框上站了一整排鸽子来活跃气氛,也有人质疑鸽子会不会加的太多了。小狗也是移植过来的。其实这只小狗是我很多幅作品里的模特,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在张自忠路欧阳予倩故居附近搜集素材的时候,在周边的院子一直逛,那时它就跟着我,到后来我骑着车,骑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它,那时我已经骑到了安定门。我想了各种办法让它回家它就是不走,我骑得快它跑的也快。我怕它跟过来所以一直都走走停停,但每次停下的时候,它都跟过来了。后来我就把它抱到车筐里送回家了。之后它主人把它抱回家去,它又跑下来使劲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

    取材的时候会碰到很多这种已经很破旧、苍凉的胡同。但我不会在创作中刻意避开这些。因为即使已经年久失修,也并不沉闷。特别是像大杂院那种胡同,有太多生活印记了,什么都是鲜活的。蜂窝煤、扫把、拖把、晾的衣服袜子,都有生活过的痕迹在里面。即便再破,我也非常喜欢这些砖头的肌理,后来新补修上去的,就没有这个感觉(图画中墙壁黑白交界处)。

附件下载:
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