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1-11-02

考验地球+拷问人类

话匣子topic · 俞可

    70亿!地球村在1031迎来第70亿位居民。据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计划估算,此新生儿应呱呱降落在印度,且必定是一位女婴。印度也好,女婴也罢,就是1031这一天以及70亿这个数字,仅具象征意义。远远大于象征的则为警示,即地球早已不堪承受人口爆炸之重。

    历经数千年,大概在1805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走过100多年,约莫在1927年,20亿人生活在这个地球;可能在1959年,人口总量攀升到30亿;仅15年之后,即1974年,该峰值刷新为40亿;1987711,随着梅特杰·嘎斯波德在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诞生,世界人口越过50亿大关;跨入新千年前夕,即19991012,在萨拉热窝出生的阿德南·尼威可有幸成为全球第60亿个成员;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在2025年左右达到80亿,2050年逼近90亿,2100年,则逾100亿。人,业已成为一种负担、一大问题、一场灾难。

    1026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罗列70亿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如不可再生资源匮乏、粮食紧缺、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贫困加剧以及青年人的健康与教育问题。之前,914,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启动“70亿人行动倡议,呼吁各方积极应对。同时,全球生态足迹网络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人口增长若保持现有速度,到2030年,人类需要第二个星球来养活。几年前,该网络提出生态负债日,用以计算地球一年内可自我生成的资源满足人口消费欲望的限度。生态负债日今年落在927,自那天起至当年年底,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生态的消耗实为对来日的透支对下一代赊账。而且,这个日子年年提前。这不禁让人联想起39年前罗马俱乐部发表的首部报告《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源自地球承受力之极限,振聋发聩。

    诚然,繁衍生息,人类不得不向大自然索取必要的资源,当这种索取漫无节制,地球便不堪负重。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之辉煌是通过建立在以煤炭油气等天然矿物能源为主的人类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来体现,全世界目前每年大约需要消耗100-110亿吨油当量的能量。其典型,非美国莫属。全世界居民要是都过上美国人的日子,人类至少需要20个地球来供给。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国人却趋之若鹜。酷暑啖火锅,寒冬品冷饮。并非达人辈出,而应归功于以不可再生资源来运转的空调。国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还体现在出行的私家车化。2001年,无车日活动首次进入中国,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802万辆;2011年,第11无车日之际,已突破1亿。

    人口突破70亿,与其说是在考验地球的承受力,不如说是在拷问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而人与自然之关系。这种拷问,以往要么在天人合一、绿色主义、可持续发展观之类宏大叙事面前徘徊,要么值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之际,或流于诸如收旧集废的形式主义,或滞留于以节约为表象的全民崇俭主义。如何在个体层面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把相互关系的演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却鲜有人问津。

    此番,“70亿之危言,水问题首当其冲。《华盛顿邮报》1024援引联合国粮农署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人口三分之二将生活在缺水地区,18亿在严重缺水地区。就此,不妨以水为例。前几年,伦敦皇家学院教授阿兰创造虚拟水概念。比如,一杯茶所含的虚拟水量是35,一公斤牛肉为14000,而一件全棉T恤衫和一张A4的纸竟也能消耗200010的水。由此推算,一个联邦德国居民每天尽管从自来水管中获取126水,其日虚拟耗水量却为4000余升。通过虚拟水概念,人人均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中切身感受水之珍贵,生态之无价,举手投足皆可视作水消费行为,乃至于生态教育体验。由此,人对自然的善待、呵护、尊重、敬畏将由抽象的使命具象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养成、一种主体意识、一种情感升华、一种自我教育。

地球尚可承受70亿或更多人口,却无以承受人类对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的放逐。

 

 

足球与管理

体育漫谈sport · 郑和平

    据说,在世界足球圈中很超级的粉丝,很有发言权的,是一些企业管理方面大碗,譬如像管理研究的学者,或者一些著名企业家。总感觉这些大碗们无非是想借这个号称天下第一运动,附弄风雅地秀一秀罢了。因为在中国,我们习惯听到的,几乎都是来自于足球名嘴的声音。

    然而,这些顶尖管理级的大碗,他们真的不是来秀的。因为他们从足球运动规律中,发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他们甚至惊呼,企业管理,其实质本身就是一场严峻的足球比赛。所以,一场场经典的足球赛事,就成为他们顿悟管理真谛的最好教材,成为他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管理智慧的源泉。

    管理大碗们首先从一些常胜将军传奇教练身上,分析挖潜,从他们带队取胜表现出来的特质上,然后比照这些特质,寻找企业管理人才。他们正是从这些教练身上,挖掘寻求出了企业管理在人才选择上这个最为关键的密码。

    一些人在与企业管理理念总能相通足球场上,找到企业管理密码,而另外一些人则敏锐地嗅到巨大的商机。英国是世界上最狂热的足球国度之一,他们的球迷中不乏著名的企业家或管理学家。英国管理学院院长兼组织与心理学专家卡里·库伯就是其中一位。他和另一位英国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西奥·西奥博尔德一起,就完成了一部关于将足球智慧运用于管理中的著作,并将之命名为《完美游戏》。两位作者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加上过人的思维能力,通过机智而智慧的观察和分析,将枯燥的企业管理和兴奋的足球运动神奇地结合在一起,把这两者做了非常准确、生动而科学的类比,系统地讲述足球中的管理智慧。它从足球运动本身的一些特点来看待管理,告诉管理者如何让自己的团队拥有娴熟的技巧和高效的工作节奏,同时永远充满热忱,它充分阐述了怎样把这种运动的成功元素应用到企业管理上。

    全书贯穿的,是用足球比赛的方式来探讨问题,要把踢球当管理,把管理当踢球,把绿茵场上的足球知识,应用到我们的企业管理。譬如,当一个球队失球太多的时候,就会寻努力寻找一个得力中卫,而企业的人事部门也是用相同的方式看待这一问题,他们会努力把个人的技能与单位的空缺完美对接。当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了市场份额时候,企业就会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营销专家。所以,这就告诫我们,无论你是球员,还是一个职业人,在你考虑自己的价值之前,你需要知道是否可以成为球队或企业缺乏并需要的人才,以及你那些综合技能是否可以给公司和团队增加价值。

    两位并非足球圈的学者,却写出有关足球管理方面的专著,着实令人意外。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我们足球圈中名嘴们并不会脸红,因为他们很谦虚,往往自称只是足球方面的专家、权威和内行。

    国外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学者和企业家们,无疑是幸福的,他们在愉快地享受足球赛事带来的视觉饕餮大餐的同时,也让大脑汲取了足球比赛带来的管理智慧。

    而在中国似乎就不那么的幸运了,当他们自己离奥运会和世界杯的梦想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的学者和企业家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所以,中国足球很重要,否则后果很严重。

 

 

瞬间 focus ·钱不是全部

917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以来,作为美国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芝加哥迅速进行声援,在芝加哥金融中心区和其他10余个地点举行集会。据组织方表示,目前示威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日均已有数百人参加,他们透露,这项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圣诞节。

 

一位青年举着钱不是全部的标语牌。

 

 

占领华尔街芝加哥游行章程。

 

 

记者正在采访一位示威者。

图文/余江灏

 

 

向回忆索求真实

聊书斋chatting · 潘启雯

    20世纪的才女作家张爱玲曾说: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向回忆索求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来证实自己的存在,表达出的是对现实无法把握的极度无奈,是一种对失去的无奈的酸涩缅怀。

    确实,生命如钟,每一个人每天都演绎着不一样的分秒。在撕去张张日历的同时,我们也堆积自己独特的回忆。也许在大家心灵的某一处,都珍藏着自己的点点滴滴;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吹去灰尘,我们会回忆起往事,会和现在分享回忆……而据说有两种人最喜欢怀旧:老人与文人。后者不仅动于情,还溢于表,于是有了时下众多的怀旧散文、怀旧歌曲和老照片以及后辈回忆前辈纪实类或回忆类图书等等。

    出版界对儿女笔下名人父亲/母亲一次大规模推出的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父辈丛书·文化名人系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5月版)——郭庶英的《我的父亲郭沫若》、舒乙的《我的父亲老舍》、韦韬和陈小曼的《我的父亲茅盾》、蒋祖林和李灵源的《我的母亲丁玲》、田申的《我的父亲田汉》……这些儿女们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自己的父母亲。回忆前辈的点滴,可以使后辈们从对往事的亲切怀念中吸取生活的诗意和爱的情感,保持自我,保持本真的人生状态。在后辈们笔下,前辈们再有名,也只是一位父亲、母亲、叔叔、爷爷,或者一个学者而已,由于后辈的亲历性与独特角度,往往能展现外人、甚至研究学者专家不知道的那些前辈的另一面,丰富了名人研究,弥补了历史的空白。这也是不少后辈们写作此类书籍的动力之一。

    在后辈回忆前辈纪实类或回忆类图书中, 譬如,张树年的《我的父亲张元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月版)、郑尔康的《我的父亲郑振铎》和《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其中记载不乏被学术论文著述引用,丰富了张元济、郑振铎的研究价值。

    2011711,是著名作家孙犁逝世9周年。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谈起她父亲生前的日常生活:孙犁平时生活极为普通简单,不喝酒,不交际,没饭局,没应酬,吃饭很简单,就是过80岁大寿也是自己在家吃一碗打卤面——这是一种生活的朴素,但在作家孙犁的生活和世界里,这种生活的朴素,却具有了别样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细节在之前的其他文章和著作中很难看到——而该书的问世,无疑是为研究孙犁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素材。

    早在20019月,鲁迅之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19月版)中提及曾成为国内文化界讨论热点的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话题,书出版后,该话题得到著名演员黄宗英的撰文确证,《南方周末》等报刊进行了大幅报道,同时还找到当年新华社记者现场拍摄的照片,2006年,恰逢鲁迅逝世70周年之时,文汇出版社再版了该书,周海婴写了再版感言予以郑重说明,于是一段历史悬案、一段当代史上著名的对答终于清晰浮现

    叶小沫为叶圣陶之孙女,她通过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取得的成绩,既有自己的勤奋努力,又有父辈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她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月版)主要讲述了自己如何向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善学习做编辑的点滴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回忆了叶圣陶和叶至善如何编书,如何修改文章等,则为出版界提供了研究叶氏父子编辑思想的有价值资料,并为学者和读者亲近大师,添一通途。

 

 

从“平庸的邪恶”到“模糊地带”

说微知著story · 俞天白

    人毕竟是人,既然是社会性与动物性的复合体,平庸的邪恶必然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可悲的是,继彭宇等活生生地被逼成了群氓,把拾到社保卡的这些老先生也往群氓堆里驱赶之后,这一邪恶正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往社会纵深扩散。

    社会纵深,莫过于孩子的心灵了。20119月下旬,上海市举行了一场中小幼德育工作研讨会。会上,围绕如何回答孩子老人摔倒,要不要去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持正面观点者认为,一定要正面教育孩子热心爱人,奋力助人,不必犹豫,否则会让孩子丧失爱心;而反对者同样振振有辞:不能扶!学生是未成年人,不具备救助能力,我们有责任不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我们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我们教育工作者,倘要有效地落实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否则,一踏上社会,孩子们会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更多的挫折感。这种处置办法,更符合多数家长的意愿。

    很纠结,但后者更雄辩;德育界限,却因为它的雄辩而模糊了。

    不错,这个两难问题,确实不是学校能够解决得了的。因为,当今,社会现实中被模糊的何止是学校德育。模糊地带大矣哉!一些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都在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职责模糊掉,模糊成灰色,甚至模糊成墨黑一团,借助平庸的邪恶为自己部门牟利。比如,上海有位顾先生向相关部门投诉某拖车公司,他在向该公司求援时,仅仅几公里距离,竟给强行收取了2600余元拖车费。该公司辩解说这是黑车所为,与他们不相干。但经有关部门介入查究以后,发现所谓黑车车主,与这一家登记在册,接受了市政部门各种优惠条件,法定为城市公共运输车辆出现故障时施行救援服务的得耀眼的公司,居然有那许多一时难以梳理的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可依,管理缺位,便成了一种驼鸟式的解释。此案尚在继续调查中,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明确结论。

    那么,是谁完成了从平庸的邪恶模糊地带的转换?

    我认为,政府主管部门难辞其咎。我们历来是重视政策导向而忽视法制管理的,尽管向市场经济转型转了三十多年,但这一思维定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管立法还是空白,就是那些明明有法可依,有规章可循的领域,也给刻意捣成糨糊了。不说别的,耳熟能详的宏观调控,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看起来,是为了理顺市场的运行机制所采取的措施,其实质,却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集权。应该说,如果中央经济方面大权旁落,难免会发生政治方面的消极影响,如对地方失控之类,所以有其必要性。但在操作过程中,只能采取一些折中举措,即既不能与既定的改革方向发生冲突,又不能纵容地方权力和利益的过分膨胀。这一融合过程,就为模糊空间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与政治依据。加上我们许多律令、细则,不是依据法律而来,而是由条例、暂行办法、甚至是某项权定而出现的,模糊的存在就更有理由了。就说公众最关心的税收。税收立法权,是税收立法的核心问题,立法权划分不清,税收立法必然出现混乱。根据《立法法》相关规定,涉及对公民财产权课征税款的立法,是全国人大专属立法范围。作为财产税的房产税改革,立法层级和个人所得税一样,也属全国人大的立法权限,国务院是无权立法征收房产税的。但国务院居然出台暂行条例征收的房产税!既然上级不按法规办事,法定可以变成权定,下面随心所欲也就不奇怪了。久而久之,本可以讲人情的地方,却遭遇规章制度的阻挠;本应该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时候,却可以拿人情来通融;政府的指令不变成一纸空文才怪呢,通行无阻的只能是潜规则!恶性循环就此形成:在平庸的邪恶土壤上产生了潜规则潜规则又助长了平庸的邪恶。捣糨糊的词汇也随之泛滥,瑕疵就是其中一个,严重到了灾难性的问题,也都成了不掩瑜玉瑕疵

附件下载:
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