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受限

发布时间:2011-11-30

 本报记者 刘静

    上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行1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虽然没有明确的条文下达,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得到了明显的收敛。据上海普益投资顾问公司数据,11月较于10月,一个月及以下期限的产品发行量由312款减少至228款,13个月期限产品由363款增加到574款(数据截至当月24日)。

    今年以来,由于银根紧缩,银行揽储压力普遍增大,一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都远远超过往年,尤其是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期限有20天、15天、10天、7天、5天甚至3天滚动计息,这些超短期理财产品具有利率高、期限短、销售快的特点。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的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数据,一季度1个月及以下产品共发行1056款,占所有新发产品的29.21%;二季度1个月及以下产品共发行1637款,占比35.99%;三季度1个月及以下产品共发行1866款,占比35.67%

    如此的增长势头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今年9月临近月底,央行发文要求各银行要保持存贷比平稳,而且930日的存款余额与108日的存款余额不能相差超过5‰”,在以往,央行只要求银行月末时点30日的存贷比达到75%的标准。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为了度过月末、季末时点,银行会有两种做法:违规揽储和发行理财产品。所谓违规揽储,即通过擅自提高利率等方式招揽存款,此办法违规。而理财产品的发行则并不涉及违规,且该方式日益成为负利率状况下,银行做大负债业务的主渠道之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撰写季度报告的人士认为:未来银行通过发行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熬过季末的手段将平添一层障碍,当季7天期及其以下产品发行量为354款,较上季度减少91款,这样明显的回落即是受此政策影响的结果。

    对于短期、超短期产品频发的原因,记者也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的王琪,他分析:短期产品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投资渠道受限,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股市、楼市双熊;2011年央行连续提高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特别是分行或支行考核压力剧增等原因造成。此外,根据金融产品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不少收益率倒挂现象,驱使投资者涌入短期理财产品市场。

    记者注意到,20101229日临近元旦,工商银行发行的一款期限仅为两天的超短期产品给人印象深刻,由此也拉开了新一年各家银行争相发行超短期产品的序幕。这款工行的产品名为工银财富77期资产组合投资型人民币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投资期限为1229日至1230日,扣除理财托管费等费用,产品到期后,若所投资的资产按时收回全额资金,则客户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00%。对于这款产品的实质,王琪作出了解释:从该产品投资标的上看,它与工行发行的其他产品并无区别,基本上都是资产池类产品,区别仅在于各标的的投资比例不同而已。从预期收益看,略高于同期限同币种其它产品,并最终兑现了预期收益。这当中既与该产品投资标的丰富有关,也可能存在银行拿出自有资金填充标的收益利差的做法。

    国内短期产品从具有的功用看,一般体现在商业银行发行的周末理财产品方面。由于周末各交易市场大多休市,商业银行利用这一投资空白区,发售周末理财产品吸引客户,增加自身资金的流动性。短期产品因为期限短,所以周转率高,特别是利用周末理财,能够实现银行投资期限的无缝对接。通俗的来说,原来普通投资者都存一年定期,现在看见一个月短期产品收益率高,于是纷纷拿出来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如果一年内多次投资短期理财产品,银行流动性从账面来说就增加了。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就是存款搬家了。而且短期产品太多、收益率太高的话,对银行存款风险是很大的。王琪说。

    就在限制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当周,记者手机收到了来自招商银行的多条理财产品营销短信,期限多集中在31天至40天之间,一周后,记者到网点咨询,40天以内产品售磬。执行政策历来比较严格的建行,近日已经停售所有30天以下的产品,目前较短期限产品一般在4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