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金融转型须从放松管制开始

发布时间:2012-02-01

 刘杉

    我师弟赵农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他说,政府有一只闲不住的手,不是看不见、看得见的手。的确,政府闲不住的手是两只,一只手管审批,一只手管调控。结果常常就是,一只手惹麻烦,一只手擦屁股。

    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最近几年,投机之风盛行,实体经济不断萎缩,原因就在于政府管制太多,宏观调控不得要领。

    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所以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创业与劳动致富。政府经济价值观出现方向性变化,值得赞赏。

    国人一度追求增加财产性收入,热衷于炒房炒地炒稀缺产品,甚至炒绿豆炒土豆。但就本质而言,所谓增加财产性收入,更像是庞氏骗局。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并非依靠产出效率提升,而是源于后续投资者的不断货币投入。其过程犹如击鼓传花,先到者,获得巨额收益,后到者,结算买单。结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全民疯狂投机,实体经济逐渐萎缩。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金融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投机活动主要发生在房地产市场和稀有资源市场。导致投机活跃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存量过大,过剩流动性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并促使实体经济出现产业空心化。

    备受关注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强调金融改革遵循市场配置原则。

    要让金融体系能够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除了金融政策导引外,金融制度改革是根本。鉴于2012年的特殊性,制度改革或只能缓慢推进,不过由于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转型,增长过程也会由政府主导向消费者主导转变,迫于市场供需。

    关系和产出决定因素的改变,金融改革或不得不被迫加快。

    市场经济重要特点就是分工明确,即专业人干专业事,在信贷市场则体现为小企业信贷需要专业小机构提供。那种依靠政治动员的运动式信贷供给,不仅无助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而且会留下新的后遗症。因此,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不在政策变化,而在于制度建立。放松管制,开放市场准入,坚持金融自由化道路,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才是金融改革最终方向。

    就市场开放顺序而言,对内开放当先于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应优于资本自由化。而金融改革基础就是放松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管制是中国特色,不仅金融领域管制甚严,其他领域政府干预也无所不在,所以放松管制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前提。就金融方面,放松管制首先体现在机构设立方面。除了鼓励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更应放开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管制。目前实体经济困难的重要特征是小企业融资困难,政策虽然促使大银行信贷向小企业倾斜,但基于银行自身的信息与成本约束,单靠政策刺激不足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长远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最终需要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民间资本创办面向小企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各国实践证明,社区银行更能有效解决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规模发展社区银行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步。

    放松管制还应体现在融资管理方面。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常常需要内源性融资,其特点是向亲朋好友和熟人社会借贷以及集资。但中国目前将民间集资视为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企业资金来源,未来改革应该在民间集资方面有所突破。虽然集资风险较大,但如果做到法律管辖明晰,投资者能够风险自担,融资人信息透明,集资方式就可以适度放手,这会很大缓解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饥渴问题。而在直接融资方面,小企业债券市场也应适时启动。在上市融资方面,证监会应尽早放弃审批制,这个改革不妨先从创业板开始。

    放松管制是金融改革基础,而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核心所在。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透露出利率和汇率改革重要信号。央行网站日前在主页再次刊登了周小川行长2010年在财经年会上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讲话,似乎意味着央行要着力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汇率问题,周小川则明确表示,现在可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金融发展次序是利率市场化优先于汇率市场化,因而利率市场化能否突破,标志着金融改革能否进入深水区。

    当然,无论如何,金融自由化的基础当从放松金融管制入手。当政府之手闲下来时,金融就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了。(作者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经济学博士)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