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自由的人力市场和举国体制

发布时间:2012-08-15

刘远举

    今日中国,对奥运的审视最具中国色彩的,或者准确的说,最具微博色彩的角度就是:不高兴。这种不高兴源于对今日中国社会中的种种不满,转而被投射到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最终被导向奥运健儿背后的体制——举国体制。

    这种对举国体制的批评当然是合理的。着眼于社会效益角度,从落后的体育基础设施和金牌榜首之间的名不副实角度批评举国体制,是合理的;着眼于公民税负的合理使用,从金牌的巨大花费是否值得批评举国体制,也是合理的;着眼于举国体制以金牌为导向,从获得金牌者和未获得金牌者之间际遇的云泥之别去批评举国体制也是合理的。但是,以运动员为金牌勤奋训练,用血汗浇灌金牌之花的艰辛来追问、批评举国体制如何迫害了他们,却是一种廉价的、何不食肉糜的幼稚煽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管什么体制,什么国家,能达到相似竞技水平的运动员实际付出的辛劳大致相同。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令人不忍目睹的场景。几张小女孩被教练踩在脚下,一边嚎啕大哭一边仍在练习的照片,便引来不少人的同情,然后产生对举国体制的愤懑。这幅悲情的画面是真实的吗?人们真没有自由、被迫送自己的子女去接受残酷的训练吗?显然,这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是人们自愿的。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作为个体的人,在不受强迫的情况下,能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会为自己选择最好的吗?

    卖艺、芭蕾、杂技,都是穷苦人家的选择,自古皆然。但家长们的选择却是自愿的,这是在当兵、进血汗工厂、外出打工的抉择中,他们能为自己有着天赋的孩子选择的最有希望的人生。虽然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价,但举国体制对于穷苦孩子,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非酷刑。孙杨得到金牌后是反复回味国旗反复升起,还是憧憬田亮、郭晶晶、刘翔式的美好未来,自己父母更舒适的生活?

    本届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何姿的经历恰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被视为跳水女王郭晶晶的接班人的何姿和搭档吴敏霞,在本届伦敦奥运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毫无悬念地摘得跳水比赛项目的首金,为中国跳水梦之队开了一个好头。母亲早逝的何姿6岁走上跳水路,9岁那年,何姿的教练提出要带她到深圳体工大队训练,何姿的父亲狠心答应后,9岁女童便少小离家。对于何姿,这是她父亲做出的最好选择,如今,她的最大愿望就是为父亲买一套房。

    另一个常见的相似例子是当兵入伍。在现实的中国,很多地方,当兵入伍是一件需要争取的事情,甚至,还需要请客送礼。参军的人,显然已经成年,难道能说他们的父母,以及自己,都是在征兵制的逼迫下去参军的吗?显然,他们是自愿的,这些他们基于自身的资源给自己选择的最好的一条路。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如此。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独有。韩国跳马名将杨鹤善在本届奥运会跳马项目中获得韩国在奥运史上首枚体操金牌。到目前为止,韩国各界对他提供的奖金金额达到了820万人民币。梁鹤善夺冠之后对记者表示,自己想用奖金给父母买一栋房子,而在此之前,家境贫寒的梁鹤善一家人住在一间由大棚改造而成的简陋小屋里。

    可见,即使奥运举国体制在分配上存在不公,太过势利而缺乏温情,但运动员的血汗都是在潜在的巨大成功上的自愿的努力——只要是自愿的,市场的,那么一定是对自己的改善。但煽情者看不到这一点,看不到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群体的受益,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脉脉温情之下,实际上掩盖着对穷苦人家的深刻鄙视。网络上的煽情之言,实际是把运动员和他们的父母们都看做不知趋利避害的傻瓜。更深层次的,这种不相信人会为自己选择最好的思维,才造就了接管个人一切的集体主义,并在体育领域化为举国体制,所以,这种幼稚煽情之下的思想底色正是举国体制的终究的根子。(INS国际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