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银在手尖

发布时间:2012-08-29

    去贵州黔东南实地采访银饰锻造人,这事让我兴奋了很久。去之前脑子里就盘旋着一些问题,如苗族传统居住地区并非白银产区,他们的银子到底来自哪里?苗家女为什么那么喜欢佩戴银饰(在我看来像是戴着华丽的刑拘)?银饰锻造人的生活状态怎样,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小私心:假如能在原发地买到一些既有民族元素的古朴,又有精致与独特设计感的银饰(不是那种大路货),那可真要偷笑了。

    去之前,当地建行同事帮我们联系了贵州省黔东南施洞乡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吴水根。当看到吴水根简介后留下的联系电话时我的心一动:这个吴水根是不是想像中祖辈住在苗寨,边种地边敲敲打打做银饰讨生计的苗族人?

    任凭我再有想像力,看见吴水根的家时仍然吃惊不小,哪有什么苗寨!他的家是紧邻乡马路边的一个小院子。院子不大,抬头便能看见一张吴水根正用嘴吹火苗的巨照,上面有介绍他的文字。正看的工夫,吴水根热情地迎出来,握手、递烟,让老婆倒水,一系列动作自然、娴熟,看来,吴水根的接待工作没少做。

吴水根为我们表演了拉丝,就像江南竹匠拉竹丝那样,把银子拉成几厘米状的银丝,有时还要拉成头发细的丝,吴水根说拉丝非常难,拉一根银丝有时要用几个小时。说着,他又拉出一根3厘米宽的银条,几分钟后,根条在他手里像变戏法儿似的变出一对银鸟。心灵手巧的他,总能比别人挣更多的钱。

 

吴水根拿起由小铁管输送氧气的油灯,先点着火,然后用嘴吹,吹得短促有力,随着用力程度火苗变换着强弱,只吹几下,银条就在火焰中融化了。这是他祖辈传下的传统焊接方法,祖辈就靠这门手艺贴补家用。

 

吴水根老婆正在院里绣花,这种绣法很繁锁,绣的时间长,一张绣片能卖3000-4000元。

 

在苗人眼中,银锭即财富,随着白银价格的不断上涨,存银锭的苗人越来越多。

 

现在苗人都用电子秤秤重,不知多少单生意在这个小秤上诞生。

 

    “苗族传统居住地并非白银产区,你们的银子从哪来的?刚坐下来我们就问。吴水根说,打他记事起就知道苗人的银子都是用银元熔化来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去深圳、湖南买银锭。而现在本地市场上就可以买到银锭。吴水根说他每次会拿出10万块钱购买30斤左右的999银锭。说着他拿出一块2斤多重的银锭说,苗家人所有银饰都是银锭来的,根据用料不同,他要将银锭切割、拉条、拉丝,或压成如蝉翼的薄片,再经过圆雕、线刻、浮雕、镂雕,工艺千万变化,制作不厌精细。

    “这么繁复精致的工艺,加工费一定很贵吧?吴水根说,加工费有两种收法,一是按钱收,100元银子收5元加工费;一是按工艺繁简收,如果做工简单,像戒指,银子成本是每克8元,收4元加工费,每克就是12元。如果工艺繁复,每克卖出价不等,工艺最好的每克卖30元,其中成本占8元,剩下的24元是手工费。打造一个繁复的银冠要一个月左右,能挣500元加工费。

比原来强多了!吴水根说,解放以后一直到文革后期,国家对白银一直实行管制,苗家人没有银锭来源,吴水根的父亲都是来料加工,乡亲们拿来袁大头,大号的袁大头重28,小的重26,每克3元,一克银子合一毛多钱。加工费有1块多的,也有几毛钱的。而且不付现金,都是付银子,假如是700的活儿,留下10算工钱。

    “苗族人再穷也要做银饰,在苗人心中,银子代表月亮,月亮是苗人的图腾。银饰象征着财富与美丽。如果谁家女人佩戴的银饰多,大家都羡慕她,觉得她很富有。现在很多苗人钱多了,就存些银锭,因为银子越来越贵了嘛。

    吴水根说,他祖辈都是农民,农忙时种地,闲时做银饰,因为做银饰有钱挣。父亲的手艺是爷爷传下来的,又把手艺传给了吴水根,苗族银匠都是子承父业,手艺极少外传,也不传家里的女孩。吴水根生于1966年,他学做银饰时正值文革后期,政府不允许做,他们就在夜里偷偷地做。他和堂哥常常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把银元熔解,然后做成各种银饰。姐姐也想学,但父亲根本不让她进屋。

    那时,吴水根所住的苗寨做银饰的人不少,谁做的好上门的乡亲就多,挣的钱也多。但吴水根觉得父亲的手艺不怎么样,就说那些小鸟吧,尾巴呆呆的,一点都不活。图案总不变,不是龙就是凤。从小喜欢画画的吴水根,一有空就画上几笔,蝴蝶、花草、庄稼,能看见的都会画,在学校里常画板报。所以他帮着父亲改画,经他手一改,还真是那么回事。

    吴水根不爱读书,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加上父亲岁数大了,眼花,没有力气做不动了,他就正式接班了。2000年,国家放开了白银交易,苗家人可以公开锻造银饰了,吴水根的手艺好,活儿多,日子越来越好,买了现在的新房,一家人从老房搬出来,地承包给别人了,专做银饰。吴水根有一儿一女,儿子不喜欢做银饰,一心读书,现在外地读大学。他希望儿子到外面去闯,不要像他一样再做一辈子银匠。他把手艺传给了女儿吴春秀,这在原先想都不要想。吴水根还是收了10多个徒弟。

    吴水根的名气大些,接的订单多,有一次贵阳一家单位要做10个银奖杯,吴水根就把活分给徒弟。徒弟们做的活,他都要一一检查、验收,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退回。吴水根说现在有些人用苗银充当999银,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徒弟这样没有诚信。

    陪同来的县文化站的负责人告诉我,现在,施洞乡共有六十几家苗人做银饰,这些苗人都像吴水根一样搬出了老屋(苗寨),他们虽然是农民,但不再种地,做银饰是主要生计。他告诉我,农村还有一些边种地边做银饰的。他们是否保留着原生态?这是我非常想得到的答案,可惜这次没能采访到。

    现在,吴水根的客户主要是苗家人,也有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订单。有的上门购买,有的来料加工。外地客户都是通过QQ联系他女儿吴春秀,款式自己定,想要什么把照片发过去就行了。

    “你为什么不开网站?我不解地问。吴水根说:有些设计还没有注册专利,怕别人偷了去。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吴水根家惟一上锁的房间,打开房门,各种银饰、绣片、丝巾等工艺品露了出来。说实话,很多银饰只适合当地苗女佩戴。大多数银饰都是大路货,在全国各地市面上见过,我心目中那样既古朴素大方又有独特设计感的作品几乎没有,不知道吴水根怕被别人偷去的专利到底指什么。最终在几十种银饰中挑选了手镯、戒指、绣片等。结账时我们没有砍价,心想即使买贵了就当支持少数民族非遗了。回到北京后发现,我们在吴水根家买的戒指只有市面价格的一半。

延伸:

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文字、图片/本报记者薛洁

附件下载: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