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成长的力量

----——“建设银行资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甘肃行

发布时间:2012-09-12

本报记者 张瑾

背景:根据中国建设银行《 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11年,建设银行实施了15个重要公益项目,捐赠总额达到0.47亿元。这些公益项目的持续推进,为建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企业形象。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是建设银行专门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截至2011年,已经累计发放2,200万元助学金,有7,833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为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本报记者寻路甘肃,零距离聆听受助者的成长故事。

闵才平:我终归还是要回来的

    夏天年年都来这里一趟,恰逢多雨的七月,漫坡遍野的油菜花铺衬着甘南草原的宁静。闵才平喜欢这大草原,虽然到兰州上学已经四年了,但还是有些不习惯城市的热闹,放假出去打工,他会选择去玛曲,他喜欢玛曲草原的辽阔和那里清亮的空气。

    闵才平的家在甘南州舟曲县峰迭乡的好坪村,离舟曲县城不太远。两年前的那场灾难留给这座小城的似乎只剩下老城旧址上的那块石碑。好坪村是个藏族村,窝在山坳里,几块石板和几条锁链搭成的小桥架在奔涌的白龙江上,连接着山外的公路。窄窄的山路蜿蜒向上,因为下雨,山上的石块不时地掉落下来,一不小心就砸到头上。闵才平家的房子就在半山腰上,两层的土砖房,上面堆放杂物,下面住人,旧是旧了些,但收拾得很整洁。父亲因为患冠心病,已经干不了重活了,闵才平和妹妹都在兰州上大学,家里的生计就靠母亲一个人撑着。

    闵才平今年25岁了,是西南民族大学一名电信专业大四学生,按说今年应该已经毕业了,但因为身体原因他去年休了一年学,所以就推迟了一年。这让闵才平有点着急,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工作奔走了,但自己还得再等一年。对闵才平来说,早一天工作就能早一点为家里分担一些。2008年,闵才平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为了读大学,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彼时父亲的身体还好,靠着种地和打零工供兄妹俩读书,就是再难,父亲也没有动过让兄妹俩辍学的念头。尽量供他们吧。面对村里人的质疑,这是父亲最多的回应。2010年,闵才平有幸成为了建设银行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的受助者,拿到3000块钱资助款的时候,闵才平心里酸酸的,父母这一年终于可以轻松点了。

    虽然学的是电信专业,但闵才平更喜欢历史,最爱读的就是人物传记,如何走出一条人生的成功之路是这个寡言少年希望在其中寻求的真理,这也是他在贫穷的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光亮。但现实常常不是梦,父母的衰老和病痛、妹妹的求学之路都是他选择未来时必须要面对的。毕业后想到南方找工作,广州、深圳,机会应该会多一些。但父母怎么办?妹妹总会出嫁,我终归还是要回来的,回到舟曲是最现实的选择。

    雨停了,天空破了晴。闵才平望着屋外的山路陷入了沉默。出门,走四十分钟的山路,跨过那座石板桥,就上了公路,打8块钱的票坐车到舟曲县城,然后再花上180块钱坐八个小时的长途车就到了兰州,从那里就可以去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其实是个恋家的人,走得太远了,我会想家。” 父亲穿着件半旧的月白衫子蹲在屋檐下看着儿子,闵才平背过身去,他的话很快被又急起来的雨声吞没了……

王正光:不怨天,不怨地,要自力更生

    斋月间的临夏,人声鼎沸的县城集市上,一朵朵小白帽在眼前晃动着,提醒着这是个穆斯林的世界。车子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穿行,忽然,一个少年的身影挡在了车前。王正光带个眼镜,见了生人还有些腼腆,他的家在临夏县的麻尼寺乡寺庄村,离县城还有几里路,因为怕我们走错路,这个细心的少年早早就在县城里等了。

    王正光是西南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是寺庄村里走出的第二个大学生,这份荣耀让从小带着王正光长大的外公外婆成了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外公是王正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老人当过兵,有见识,即便是最贫穷的时候,外公也支持王正光读书,虽然说不出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但老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外孙也能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王正光对父母的记忆依旧停留在自己两周岁时的样子,就在那一年,父母的相继离世让他成了孤儿。

    “想起他们会伤心吗?

    “不会。他们是被真主召唤去了。坐在院子里的梨树下,王正光平静地说。

    从此后,两个老人、一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相依为命的家庭。贫困让王正光很小就学会了独立,还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利用假期跟着大人到甘南去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但他从没觉得这些有多苦,日子是苦,但外公常和我说,不怨天,不怨地,要自力更生。就这样,暑假帮着外公收麦子,寒假出门去打工,几年的寒暑轮回,王正光考上了大学,来到了兰州。王正光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崭新的生活也带给这个山村走出的回族少年新的希望。2010年,因为成绩优异,他有幸成为了建设银行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的受助者。对这份资助,王正光除了感恩,就是用更加的努力来回报。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十佳校园歌手大赛,但王正光从来没有参加过,不是对自己的歌唱水平不自信,只是有些胆怯,我的交际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他说今年的比赛一定要参加,唱自己最喜欢的刘德华的歌。

    麦穗已经开始泛黄,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离毕业还有两年,但这个早熟的少年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王正光最理想的是考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继续读书,但他知道这不现实,外公70多岁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外婆的风湿病越来越重,阴雨天的时候都不能起床,等着钱去医治。这些现实都让王正光不得不放弃自己继续读书的梦想。

    “还是先工作吧,我想等毕业了回来临夏考村官。这样就可以照顾家里。

    “想过离开这里吗?

    “如果有能力带着外公一起,我也愿意到大城市去。

    因为正是斋月,王正光一直为没能为我们倒杯水喝感到自责。原路送我们到了县城,一路的沉默,分手的时候,王正光说:等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我还是要考研究生。说起这个的时候,他的眼睛亮亮的。车子走了好远,王正光的身影淹没在一朵朵的小白帽里……

马海燕:找工作挣钱,供妹妹上大学

    喜欢数学的马海燕是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快毕业了,可她还是对新闻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专业是叔叔帮着选的,觉得女孩子毕业了搞个文字工作挺好的。这个外表显得有些倔强的女孩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拘谨地抱着膝盖,怎么也看不出小时候被伙伴们称做老大的狷狂。

    海燕的家在定西安定区的陈家洼村,弟弟、妹妹和妈妈,组成了一个家,村里刚给贫困户盖了新房子,这让人从外表看不出这个家的残破。2005年,父亲因病去世,本来殷实的家境因为父亲的病变得一贫如洗,那一年,海燕刚上初三。父亲的离世让原本开朗的海燕一下子变得沉默了,不爱讲话,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爸爸去世的时候,我好象觉得自己一下子就长大了。望着墙上父亲的照片,海燕又想起了过去的那一幕。年幼的妹妹和弟弟,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到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那时候,村子里的人都劝妈妈说,别再让海燕读书了。可我妈却说,上吧,我供你。家庭的变故让海燕很早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她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对得起母亲的辛苦。

    海燕考上了定西市最好的高中——东方红中学。我上高中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上大学是怎么回事。但爸爸去世的时候说希望我能读书。上大学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夙愿吧。虽说有叔叔的接济,但三个孩子的学费还是压得妈妈快喘不过气了,种洋芋和打零工的钱连交学费都不够,懂事的海燕开始勤工俭学,到餐厅里当服务员,一天能挣60块钱,算是暂时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的问题。2009年,马海燕也成为了建设银行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的受助者,3000块钱让海燕好高兴了一阵子:至少能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了。

    对自己的未来,海燕最想的就是能马上有个工作,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学。叔叔建议她考公务员,海燕也是这样想的,但她最大的愿望还是能继续考研究生,毕竟新闻不是她喜欢的专业。海燕的妹妹今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马上就要到北京去读书了,妹妹比我有志气,她想到北京去读书,结果愿望就实现了。说到妹妹,海燕的语气里有着掩饰不住的骄傲和欣慰。等我工作挣了钱,就可以供妹妹读书了,然后我们两个一起供弟弟读书,妈妈就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了。

    穿过田野的时候,一簇簇的白花迎着日头站着,开得煞是好看,我们走了好远,还想着那些小白花努着一股劲顽强绽放的样子,海燕说,那是土豆花……

记者手记:

甘肃这一路,走下来,挺有滋味的,不是见证苦难带给生命的凉薄,而是感念理想在现实面前的奢侈。在他们的生活中扎得深了,就能明白成长并不意味着离理想更近,而是对人生责任的迫切兑现,这对他们来说,没有选择。苦难是成长的力量,这份担当会让他们的人生走得更踏实。不管是对个体还是企业,尽绵薄之力,为成长铺一片土壤,让理想永远醒着,这应该才是公益的要义吧。

特别鸣谢建行甘肃省分行、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