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2-10-24

鉴评古玩文物靠实力

由于各类鉴定专家,出场场次过多,说话次数太多,加上个人文化修养,古玩书画鉴赏眼力良莠不齐,总有人说错话,看错器物,砸碎瓷器,引发了种种议论,这种现象都是正常的

梁志伟

    新世纪后伴随着古玩书画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中央及地方数十家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节目运用而生,但最早在银屏上出现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的是新世纪初敢为人先的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好运传家宝节目。当时的节目主持人是毛威,现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的书画鉴定专家宋业伟,上海工会学院人文艺术系特聘教授收藏家陈逸民和我等,当年都参与过这档节目早期的策划,当年的这档栏目是借鉴日本电视台的一档鉴赏栏目。笔者翻出这段历史,仅是想代广大收藏者发出心声:上海的电视台应该重新恢复好运传家宝这样深受欢迎的栏目,以适应当代人热衷投资收藏的潮流。

    回顾历史,再看今天正红火的中央电视台的寻宝一捶定音,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栏目等,大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但由于各类鉴定专家,出场场次过多,说话次数太多,加上个人文化修养,古玩书画鉴赏眼力良莠不齐,总有人说错话,看错器物,砸碎瓷器,引发了种种议论,这种现象都是正常的。

    当中的确也有个别以鉴定谋私的所谓专家,拿了他人红包,指鹿为马,以假乱真。有的私下牵线以高价卖给企业家高仿品,又让企业家(买家)拿着这一件高仿品上电视台请这位牵线买卖的鉴定专家当场做鉴定,为的是把这一件高仿品由黑白。此类鉴定乱象,时间久了,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桩桩内幕被披露后,有关伪专家、伪鉴定的议论此起彼伏。凭心而论,凡能上电视台收藏鉴宝类节目的专家,在文博界都是真专家,在古玩界都是真行家,试想,没有一定的鉴定眼力,鉴定资历,鉴定经验,电视台能请你吗?

    然而,随着收藏鉴宝栏目越来越受欢迎,同一专家出镜频率越多,难免会看错器物说错话。为提高收视率,个别电视台,还自编自导了一些案例:如请所谓的嘉宾去北京潘家园地摊买赝品,再送到电视台,因为是赝品被一槌砸掉。这类案例被曝光后,引起有关部门的行政干预。比如有关部门2012年夏就出台所谓通知文件,要求各地电视台整顿收藏鉴宝类栏目,要求鉴定专家,都要经过各地文物部门审核,要有文物职称,如文博系统副研究员、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专家,才有资格上栏目。笔者认为这些行政干预行不通。

    为什么?因为体制内的文博专家本身就有一条行业潜规则:不收藏、不鉴,即文博体制内的专家不能参与与自己研究专业相关的器物收藏活动。也不能参与商业性收藏拍卖活动。既然如此,所谓通知文件不是自相矛盾?况且,文博专家研究鉴定的都是博物馆馆藏文物,因此这些专家鉴定文物是强项,鉴定民间秘藏的古玩,本是弱项,怎能把文物古玩混为一谈?又怎能把文物专家与古玩行家混为一体?

    再说观众看鉴宝类栏目,除了想知道真伪外,还想知道当下该器物的市场行情,关于这点,文博专家不接触市场更是弱项。而那些市场行情评估专家,他们没有所谓职称,全凭自己在古玩收藏拍卖市场滚打出来的,如果这些专家也被清理整顿出局,那么,鉴宝栏目会变成文物鉴赏节目,收视率绝对直线下降。

    所以,想用行政手段决定哪些专家能出镜,肯定行不通。

现实即合理。体制内的文博专家是国家收藏的鉴定专家,体制外的古玩行家是民间收藏的鉴定专家,而目前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栏目,大多属于民间收藏范畴,所以请民间古玩行家出任鉴宝专家是合乎民间收藏规律、民间收藏发展趋势的。

 

我和常州乱针绣的“缘”

我和喜欢收藏的三峡分行的同学余建农又去了一次狄静老师的工作室,由于都痴迷于乱针绣独特的美,我俩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还觉得意犹未尽

陈秀玉

    第一次知道乱针绣是2005年在常州党校学习时,广州市分行的同学黄锐告诉我的。在课余的聊天中,他知道我喜欢收藏,于是就告诉在著名的刘海粟美术馆有一个分馆叫常州乱针绣馆,非常有名,里面的乱针绣藏品特别精美。

    在一个没课的下午,我特地请了学校相熟悉的庄老师带着我找到了位于双坊街52号的常州乱针绣馆。馆内的绣品果然名不虚传,件件精致可人,令我流连忘返。我第一眼看中了狄静老师的获奖作品《捧鸽蛋的女孩》,但它是镇馆之宝,非卖品,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藏了另一幅狄静老师的精心之作《跳芭蕾舞的女孩》。

    工作人员告诉我,常州乱针绣馆的创建人是狄静女士。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随着庄老师来到了常州城内一条闹中取静的寻常巷子,找到了狄静乱针绣工作室,幸运的是狄静女士正好在工作室里。

    见到从厦门远道而来,非常喜欢她作品的我,狄静老师异常高兴。她深情地向我讲述了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女士命运多舛的一生。杨守玉和刘海粟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私订终身,无奈双方家长请算命的一算,说属相不配,姻缘未果。海粟先生一气之下,远走上海学画,守玉女士则痴情未减,寄情于棚子,针线,终身未嫁。杨守玉女士于上世纪30年代初,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苏绣两大流派之一的乱针绣,极大地丰富了苏绣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她还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身怀绝技、技惊四座的苏绣传人。

    30多年前不满20岁的狄静迈进了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大门,在那里认识了杨守玉老人,从此乱针绣走进了她的生活。老人把艺术的种子播洒在了新一代绣女的心间,在她的指导下,传统的乱针绣工艺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狄静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她成为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并使乱针绣艺术在她的手中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荣誉频频而至。2000年她创作的《可爱的小鸟》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二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银奖,2004年她绣制的《展望》获江苏省首届大阿福金奖,200511月,一幅长4.3,宽1.8的巨幅乱针绣作品《淹城晨曦》在她的工作室诞生,这是由28人花38天时间、用2000余种颜色、4.32公斤真丝线加工而成的。因此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大师称号。

    那天在狄静老师的工作室里我看到了许多可与油画媲美、饱含着她多年心血的艺术精品,有人物、花鸟、风景、走兽,风格多种多样,件件美仑美奂。每天都有像我这样慕名而来的人,或请她绣肖像,或让她教绣技,或像我一样收藏她的作品。

    后来我和喜欢收藏的三峡分行的同学余建农又去了一次狄静老师的工作室,由于都痴迷于乱针绣独特的美,我俩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还觉得意犹未尽。余建农收藏了一幅《江南水乡》,而我则有意于狄静老师的《可爱的小鸟》,但那是狄静女士的珍爱之物,非卖品,只好心中留着遗憾。

    20063月实在割舍不下对《可爱的小鸟》喜爱,我拨通了狄静老师的电话,告诉了她我的渴望心情。狄静女士感动于我对乱针绣的挚爱,答应专门为我另外创作一幅《可爱的小鸟》。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我在收藏了狄静老师的《可爱的小鸟》之后,又请她绣制了《捧鸽蛋的女孩》,并于2010年和先生专程去常州参加她儿子婚礼时,把它带回来了厦门。今年夏天我和先生、上大学的女儿又一次专程去常州,一方面让女儿去感受一下乱针绣的神奇,另一方面则是把狄静老师为我绣制的《绣花图》带回家

    近些年狄静老师的乱针绣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在国内屡获奖项。但无论她身份怎样变化,也无论多忙,她为我绣制作品却始终很用心,费时、费心血,我收藏的每一幅作品她都要花上近两年的时间,精雕细琢,一直绣到她自己满意为止,才肯给我收藏,我和狄静老师也由藏友变成了知已。

    我收藏常州乱针绣,更收藏着与狄静老师一份沉甸甸的情谊!收藏因有缘,有缘因有心,好缘皆因有诚心。

    (作者单位:建行厦门市分行)

 

真假之间的乐趣

古玩的真,让无数人心醉;古玩的假,让无数人心痛。真假诱惑,悲喜交加,这就是玩古玩的永恒魅力。

韶光

    玩古玩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一直是帝王、官宦、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3000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直到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一切古物变成封资修的遗物被扫地出门。

    从玩古物、玩古董到当代约定俗成称的玩古玩,其间,玩物丧志,又演变成玩物尚志。整整一部古玩史,其实就是一部既玩真又玩假的古玩收藏史。多少著名的大玩家一生热衷于此,原因是:古玩的奥秘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乐趣无穷。正因为古玩有了真与假之分,这就为古玩玩家、藏家提供了一个施展眼力、财力、胆力的博大又深奥的舞台,斗智斗勇斗眼的故事异常精彩。有的玩家屡战屡败,古玩舞台;有的玩家屡败屡战,功成名就。实际上玩古玩犹如上战场,不过这个战场属于心理战争范畴。玩古玩最终斗败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唯有自己才是最强大的敌人。真正的古玩赢家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修炼自己中才成就自己的。

    就说当代著名的陶瓷鉴定大家耿宝昌、明清硬木家具鉴赏大家王世襄,他们能有今天广博的学识、权威的经验,也是建筑在无数次走眼、吃药、收进假货的惨痛教训上的。不少一开始上手玩古物的有钱有闲玩家,频频收进假货后就知难而退了,他们的退却,是退却在意志上,假如他们再能知假而上,再苦学古玩鉴定知识,再拜行家为师,请高人指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故事就会重新开始。再看当今的古玩拍卖会,真正能搅乱拍卖风云的主要都是那些曾经吃过高价假货,如今又敢高价买进真货的中青年玩家。

    凡真正能成为古玩大玩家的人,除了眼力财力,更重要的应具备胆力。因为眼力可以借别人的,财力也可以借银行的,唯有胆力是属于自己的。很多人的胆力是天生具有的,而很多天生胆小的人,只能小打小闹,最终成不了古玩大玩家。当年敢买假货的人,如今就敢于买真货。我的老师90岁的古玩大玩家殷屏香老先生生前曾告诉我:只要敢买东西,就能买到好东西。古玩的乐趣就在于假中挑真、真中弃假。假如买古玩就像进百货商场买明码标价,全部标明真假的百货,那就没有神秘性,没有挑战性,没有辨真伪的思维,没有鉴赏美感,没有可幻想的吸引力,没有投资增值的巨大空间,谁还会玩古玩?所以玩古玩不要怕玩假,假是真的恶魔,假又是真的亲人。

    再说得绝对一些,假如是买古玩或卖古玩,而不是辨古玩真伪,纯把古玩当作商品交易,这时的古玩商品真假属性已虚化了,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是价格问题。如是真的就付真的价格,如是假的就付假的价钱,买卖双方再辨真假,问题已无任何意义了。行话说,一眼看真,一眼看假,就是说,专家之间面对同一件古玩,也有人看真,也有人看假,别说新入此道者了。为此,古玩的乐趣就在于真假难辨,真假永远像一个谜语。

    古玩的真,让无数人心醉;古玩的假,让无数人心痛。真假诱惑,悲喜交加,这就是玩古玩的永恒魅力!

 

“打假”用词不当

琉璃

    说来说去,所谓的打假,对于特殊的古玩行业来说,至少属于用词不当。玩古玩鉴定时有真假口头语,书面语有真、赝真、伪之用法。此外,还有真、新的新口头语。 因为古玩过去仿造,还是讲艺术、讲传统、讲职业道德的。然而,如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私人小窑竞相烧出成批的粗制滥造的假货,这些所谓的仿古瓷,无论器型、釉水、纹饰、图案、款识,都与真品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甚至连做旧处理也省略不做,就匆匆上市了。这些假货,除了汉字的楷书字或篆体字写对,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其余均不对。所以,称这些货,只有一个词新货,这就是真、新鉴定用语的由来。古玩玩家如今说这两个字者,还包含着对目前市场上粗劣的假货的一种愤恨。

    严格地说,古玩打新,才是最确切的。因为老的、旧的仿的(假货)多少已有历史文化价值。唯有新仿粗品、新货还属于今玩工艺品的范畴,却还硬要挤进古玩之行列,就应该把它清除出去。等过50年后,再让其来古玩之家报到吧。因为建国仅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把已有50年历史的物品称为古物或旧货;还因为文革遗物只有40余年历史,已有人玩得很火,我们暂且接受这种观点。

 

拍品欣赏

香港苏富比秋拍傅抱石《春词》以2000万港元落槌。

中国嘉德齐白石《山水图册》4600万港币成交。

徐悲鸿1936年作品《松鹰图》以2127.5万港币成交。

香港苏富比李曼峰《年丰人寿》3000万港元落槌。

张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行书诗镜框成交价2306万港币。

任颐尺幅巨大的《花鸟四条屏》以1725万港币拍出。

 

编辑手记

    现实即合理。这个真理在2012年香港秋拍中再一次得到验证。提到2012年秋拍,国内两大拍卖巨头嘉德和保利首次进军香港市场,是一件不得不表的大事。有意思的是,107,香港苏富比和中国嘉德在香港首次正面交峰比赛中,内地新秀击败了备受尊敬的英国老手:艺术品爱好者在两场拍卖会上一共花了8.85亿港元,中国嘉德拿到了其中的4.55亿元港币,而香港苏富比的成交额为4.3亿港元。谁又能说中国内地新秀取得优异成绩的现实不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苏富比与中国嘉德香港秋拍的重头戏仍是中国书画板块,而且成交价最高的艺术品全部被亚洲藏家购得。本期我们选择了两家拍卖公司成交价分别排前三位的拍品图片。

    再说说国内收藏古玩行的。在中国收藏古玩行关于”“已争吵了上千年,仍分不出胜负。因为在中国,永远是相对的,你非喊着古董打假,只得落个不懂潜规则的笑柄。无奈也是现实,是现实即合理。本期梁志伟先生再论收藏古玩行之辩证法。

    本版还有一位醉心于乱针绣的藏家,从偶得到必得,从追物到追人,喜欢之情跃然生活之间。

    好了,进入深秋,各地拍卖活动将陆续展开,最美好而现实的选择就是四处看看预展,让好东西涵养你的眼球,使烦忧暂时置于脑后,让历史与文化的魅力抵御心中的肃杀、萧瑟。

附件下载: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