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政府改革是突破口

发布时间:2012-11-07

 刘杉

    中共十八大”11月8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共领导人完成换届,中国将开启新十年发展周期。刚刚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和10PMI数据显示,经济已经触底企稳,持续7个月的下降周期或已结束。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叠加在一起,未来中国政策选择备受关注,其中四大经济问题亟待解决。

    怎样刺激消费。9月经济数据发生积极变化,其中两个显著特征是出口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政府再次刺激出口和投资是不得已行为,因为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启动困难,特别是消费增长,既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受制于居民对未来的预期,而这两个条件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得到改善。

    中国人注重储蓄,源于传统文化习惯,更出于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医疗和教育改革失败,导致居民不敢增加当期消费,希望通过储蓄来满足未来安全需要。在此消费观念下,刺激消费政策难以落实。中国若扩大消费,并由此推动经济增长,就要改变居民未来预期,而这需要对社会保障制度再度进行改革。

    提高居民收入并改变未来预期,涉及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也涉及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其本质上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消费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否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内需不仅限于刺激居民消费,同时也要启动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不仅创造增量需求,更可以为消费提供产品和服务。遗憾的是,不管政府是否承认国进民退,民间资本缺乏实业投资兴趣则是现实。由于民间资本只能在过度竞争性领域投资,实业投资回报率偏低,同时政府管制力加强,民营经济生存环境恶化,再加上泡沫经济严重,投机盛行,因而启动民间投资始终难以破题。尽管国务院各部委出台36实施细则,意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垄断行业,但鉴于细则不细难以落实,同时对民间资本最具吸引力的竞争性垄断行业管制并未放松,36落实结果仍很尴尬。

    启动民间投资同样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政府不仅要放权,更要让利,同时更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只有真正破除垄断壁垒,才能让民间投资恢复活力。

    要公平还是要效率。改变增长方式最终要落实到扩大消费和民间投资上,其根本又是利益格局的再平衡,牵扯到政府、资本和劳动三大要素在收入蛋糕中的比例关系。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想法的积极意义是能够把蛋糕做大,但实际结果是蛋糕做得很大,但政府和先富的人拿得太多,不仅绝对量多,而且比例也越来越大。

    分配失衡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政府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如何重新确定政府、资本和劳动分配比例关系,是稳定社会情绪,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首先政府需要自我牺牲,只有减少政府分配比例,民间分的蛋糕才多。接下来就要调整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如果过度关注最低工资要求,则可能抑制民间投资,进而降低就业。所以,真正改变分配现状的办法就是进行要素价格改革,只有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促使资本更多雇佣劳动,从而提高劳动者收入。

    谁的城市化。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与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的理论相符合,但中国城市化道路出现扭曲,即城市规模扩张迅速,但农民进城人数增幅有限。这表明中国城市化走了弯路,地方政府将城市化变成了土地城市化,即打着城市化口号,将农民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再将土地转变为财政收入。城市无法大规模吸收外来人口,也与移民政策限制有关,再加上土地财政催生了高房价,使得农民工没有能力在城市购房并成为长久居民。

    城市化模式急需反思,在实现工业化同时,更要实现人的城市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以实现土地供应多元化;其次要放弃土地财政,改革住房制度,让农民工居有所屋;再次要放松人口流动管制,让人民享受迁徙自由;第四要发展服务业,为人的城市化创造就业基础。

    目前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冲突都与城市化有关,只有走上正确城市化道理,社会稳定才能实现。

    中国改革与发展贯穿这样的逻辑链条:增长模式遇到挑战——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前者要增加可支配收入并改变未来预期,后者要政府放松管制、减少税负——最终结论是,政府要减少在分配中所占比例,同时将管理型政府向公共产品提供型政府转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危机化解事实上都要从政府改革入手。

    可以说,政府改革是未来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突破口。(作者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经济学博士)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