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七年之“痒”

发布时间:2013-01-09

 

编辑手记

    年头上的开工饭还热着,一年就过了。你说得对!没人能拗得过时间。

    客户版七岁了,都说“七年之痒”,仿佛是走到了悬崖边上,有了止步难行的危机。但对于一个不断寻求发展的团队来说,“七年之痒”又意味着什么呢?是激情不再的倦怠期?还是深呼吸后的完美释放?是徐行路上的一阵小憩?还是思想后的再次出发?我们也在寻找答案。

    记得六岁的时候,我们撒着娇说,还是童年嘛!但现在,我们必须要对岁月有所交代了。就像土壤里的一粒种子,憋着股子野蛮的力量捅破黑暗,破土而出,你会惊叹于生命初始的爆发力,就像我们已经走过的“七年”;之后呢?该是笑傲阳光,在无声的孕育中,等待着一场意料之中的丰收,就像我们未来的“七年”。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痒”与“不痒”成了生活的两面,门里是昨天,门外是明天,好在我们已经拔腿迈过去了……

 

专业  职业

璧君

    2012年美国大选前一周,桑迪飓风来袭,奥巴马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在我的团队里,无论他是市长,州长,地方官员,受灾的每个人来电都要在15分钟内回复,他们有任何需要,我们都必须想办法说到做到。”15分钟规则体现了美国政府人性和政策完整性,这也是政府职能的专业体现。

    桑迪飓风还成就了一位在纽约花旗银行的实习生。他每天需要汇总世界资本市场行情形成报告递交部门主管,雷打不动。飓风断电断网,实习生开车转悠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一家营业网吧,自费完成行情汇总工作,将报告交给了濒临绝望的主管,只比规定时间延迟了10分钟。当主管得知实习生毕业于卡梅,获得计算及科学和金融工程双学位,职业愿景做一个交易员时,请他加入这个团队。现在,这位实习生已经成为了一名能够独立操作的交易员。

    一场飓风,给奥巴马政府创造了兑现承诺的机会,也成就了一名实习生的职业愿景,但机会永远不会跟在没有准备的人的背后,政府也好,个人也罢,与其说是飓风成全了他们,毋宁说是专业性成就了他们。何为专业呢?专业性是怎样炼成的?我的答案就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做可以做的事情时以职业的态度来面对。

    9月,和朋友一起去位于上海襄阳路上的大可堂普洱茶茶舍喝茶。因为交通管控,朋友开着车围着茶舍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终于迂回着上了襄阳路。如今,找个开车的不难,但找个认路会开车的还真是有难度。抛开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的问题不论,更重要的还是作为一个司机的专业问题。回到编辑部的专业性问题上,常言道,取长补短,我却信奉让长更长短不再短之道理。人无完人,再精锐的部队也是需要术有专攻的各职位的合作。2012年,编辑部提出挑战重点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热点。经过几次开会讨论,在一次偶尔的交谈中,听到一位在国外金融机构工作多年的人士这样解释人民币国际化——“邻里用的货币。编辑部顿悟,很快把落脚点放到边境贸易货币结算,深入到香港金融市场,完成了人民币走出去系列稿件。11月,美编小石因为专业的优势离职前往新的工作岗位,至今我还记得那块圣诞专版制作过程,那时专职美编离职,小石从一位美编执行被推向美编岗位。我和她两个门外汉撑起重任,绿色的圣诞树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都在成长,有了职业的合作,成就了长板补短板,最终和谐了。

    7年里,客户版的各位因为这样的职业性修炼着自己的专业性。记得一次点评例会上有一段三言两语:瑞士公布奥斯瓦尔德·西格无条件补贴提案:每个瑞士人无须工作,每月可以领取1500欧元到2000欧元的补贴,这笔补贴将让人们从劳动义务当中解脱出来,有机会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不知谁感叹道:瑞士人在为兴趣工作,我们还在为生存工作奔波。我突发奇想问了大家,假如为兴趣你们会选择什么做什么?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答案——薛洁钟情于园艺,刘静渴望踏进实验室,张瑾愿意在一个不太苦的地方完成支教的梦想,我呢,还是心中那念念不忘的夙愿:开一个带书店的咖啡厅,小雅踊跃举手说,我给你打工。真为兴趣,在这世界里我最有可能在职场上遇到的就是小雅了。只是感动,没有人为了兴趣怠慢了我们的职业。

    2013年,继续术有专攻,各就各位。在职业中培养兴趣是老辈们的经验,我也快成老辈了,想说的是:用专业做职业是幸福,在职业中培养专业是人生,至于兴趣留在职业时间之外吧

 

2012  时间  时光

薛洁

    你问我最纠结什么?时间。

    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时光。

    2012年开年,我在《读库》漂亮的玫粉色笔记本的菲页下写上假如你还有一年时间——2012年倒计时日记,今天离2012年结束还剩下几天了,末世显然没有到来,却在笔记本上留下了时间的足迹,时光的荏苒。

    一年中总被时间追着、赶着。时间对于做报纸和文字的人来说,总显得过于残酷,一年54期报纸等待付印,选题、采访、写作没完没了。在玫粉色笔记本间隔的淡黄色的纸贴上,不断出现采访目的地的出行日期、航班号等信息,上海、武汉、贵阳、呼和浩特、天津、二连、金华、威海、广州、深圳、香港,一年中平均每个月出一次差,习惯了上午上班,下午赶着去T3的短途出差,也习惯了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到地铁站,坐到三元桥换乘机场快线,到了T3闭着眼睛也能摸到国航办理窗口的习以为常。

    采访中像是打了鸡血,一个又一个采访对象像过客一样疾闪。回途飞机上整理采访感受和文章大致思路,落地后不久稿子顺产。遇到难产,时间便格外折磨人,无名的烦躁,无时不在的构思、整合,这段日子,总能听到时间滴答的疾走声,它像影子一样跟在你的身后,你越烦它仿佛走得越疾,这时,总感觉在和时间打架,想让它输,但最终发现输的是自己。

    然而,仿佛所有的秘密都藏在时间里。当你闷头磕磕碰碰地朝前走,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希望,想要放弃时,时间悄悄溜过来,附在你的耳边轻声说:挺住,你马上就要出头了

    时间就像深扎在土地里的树根,而时光像根茎长出的花朵,当时间像陀螺一般守护着宇宙万物、四季轮回时,时光却像花一样盛开着,飞扬着。如果说时间是上帝赋予的权利,那么时光就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奢侈品。

    这一年,最好的时光仍是和家人在一起,大年三十包年夜饺子、大年初四一起逛庙会以及清明节一起看望父亲。每天在微博、微信里走几圈,看看孩子们在干啥、想啥。更多的时候是双休日和老公一起准备饭菜的默契和忙碌,以及丑丑(我家11岁的狗狗)给我们带来的无以言表的乐趣。其实,独处对于我才是最最美好的时光,飞行途中漫山遍野的思绪,一壶红茶或普洱里的惬意满足,一本书里跌宕起伏的命运,一支蘸水钢笔在纸上自由行走,电影院里的光影盛宴,卡拉斯咏叹调里的华丽悲悯。更多的是,假日里身上套着围裙,手里举着抹布,洗衣机里滚动着衣物,房间里弥漫着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2012年2月9,我在日记中特别提到王石的抛物线理论,彼时,他在哈佛读书修学整整一年。他说:“人生就像一颗从枪膛里飞出的子弹,我的最高点已经过去了,现在处在下滑处,应该逐步淡出人们视线了。王石在哈佛这一年,让人联想起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呆在光阴之中,而是从远处凝视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此文完成于2012123,我把它抄写在玫粉色的笔记本中,并写道:谨此献给2012年的自己,也献给客户版创办七周年。

 

要头脑,也要心灵

阿雅

    母亲最近总不时和我说起小时候的事,很多事都久到自己完全没有印象。小时候和小八个月的表弟在一起由外公外婆看着,同吃同玩同睡,性格却迥异。我俩若同时犯错,外婆会关我们小黑屋,表弟会在受罚之前狼哭鬼嚎地跟外婆讨饶,而我则会一直闷着,关再久,也不求饶。小时候,还极爱唱歌跳舞,见到母亲的同事,就追着人家问:阿姨,我给您跳个舞吧!我耷拉着快戳到地上的下巴,惊讶地想:我还有这么不稳重的时候?!母亲皱了皱眉,你这性格,像谁呢?

    成长的过程,总有一些是极易改变的,又总有一些是死都变不了的。

    比如,后来从一个不稳重的黄毛丫头,变得寡言安静。

    又比如,抵死不从的倔强,一直到了十七岁。高二时全校女生被勒令不准留长发,为了保全,我去学校旁边的中芭舞团开了张要学舞蹈须留长发的证明,直接递到了年级组长的面前,成为全校拿到免死金牌的两个女生之一,但另一个人家是真的学舞蹈,而我则没有获得那年区三好的提名。

    母亲从未因此责怪我,她甚至以此为傲,觉得我是个有主见的人。但后来也曾问我,这事儿搁现在,你还会这么选择么?

    应该不会,但是我从不后悔。我甚至很高兴,在短暂的青春时光里,我曾经做出那样的选择。

    所以,当那天同事说我是一个善用逻辑和理性思考的人的时候,真心觉得这是称赞。

    对于一个文科双鱼女而言,理性似乎从来都是不搭调的东西,跟着感觉走才是王道,就像十七岁时的选择。

    但是,做记者不能全凭感性,不能说今天这个采访打动了我,我就写得非常好;没有打动我,我就写不出来。我想这几年来,我都在努力纠正着自己这样一个先天的不足。尤其是做财经类的文章和版面,这样的纠正可能被自己又刻意放大。锤炼至今,文章和版面倒成了其次,却也引发了另一个疑问: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又或在合格之上,怎样做才能更好?

    就像别人也曾问过的那样,问一问自己,在奔跑的路上,是否只有头脑,而忘了心灵。

    和朋友在一起看少年PI,为了哪个版本是真的争个面红耳赤,推理来推理去,其实哪个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很可能到头来,两个版本都是幻象;看着一九四二,朋友递过来纸巾,看她已开始拭泪,我有些尴尬,一直在琢磨历史和制度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果子……有时候,真得觉得自己有点煞风景。

    其实很多时候,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是一种好习惯。理性思考带来辨明,而心灵的感应则是认同。就像人们既需要科学赶走愚昧,也需要宗教来宽慰心灵。

新的一年,要头脑,也要心灵。

 

不完美的幸福

刘静

    有首歌的名字叫《等待下一个天亮》,回首2012年的工作,可以用等待下一个出差来概述。而更特别的是,今年的几次大差都是小组式,组员都是比较熟悉的撰稿人或者同事。但这种熟悉,并没有为工作增力。事后,复杂的心情难以名状。在默默的补救过程中我也完成了自我救赎,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看待工作,我和它都不完美,面对、接受、放下。人最大的自由,不就是在任何遭遇中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嘛。

    一年前,一位同事离职时说,她已经在这里七年了!我一惊,与她同年应招,我也待了这么长时间。但媒体行当固有的动态性让人对工作保持了更多更长久的新鲜感,应接不暇的资讯、不断推新的业务、从未重复的专访人物、变换着的出差地,更多时候的感觉还是:我是新人。

    但当不断的输入与输出成为一种不变时,也会走向一种自定义式的疲劳。时间压力时时来袭,匆匆忙忙的在轨道上行驶,或主动或被动的打方向、加速度,迎接着前方的一站接一站。但我真不想变得,因为那是心死。但我终究是凡人,疲惫中,朱砂痣蚊子血床前明月光饭粒子不时转换着。但人要庆幸的是,你还清楚他们本是朱砂痣、明月光。容颜老去不足惜,保有初心才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修行啊。

    今年有幸三次走进珠三角,面对面的接触了一些生意人。听着他们讲述着自己经营的厂子每天如何进货出货,盘算着摊在产品上的几分利,你忽然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有利我就做;但他们也不简单,能做的我做,不能做的我不做。这取舍的艺术何尝不适用于生活。你总要做出选择,舍掉一些,否则可能全都落空,因为我们的小宇宙再大也渺小。疏远了完美,却能迎来幸福。

    媒体像个交际圈,整天与人打交道,其实,人比天域的星星复杂N兆倍,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在的圈子里快速成长变化。某日,偶然看到了那部十年前看烂了的《东京爱情故事》,十年前是那么厌恶里美,痛恨完治,但现在却可以释然。面对莉香,少了单纯的迷恋,多了一份自我警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有能量如她,可以这样去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只有禁得起等待的人才能去等待。所以,认清自己比设定目标更重要,你期望的世界、追寻的理想如果到达不了,也就驾驭不了。

    有人说,人生需要到谢幕才能完成角色,如果真是这样,既然不能选择停止,就要选择怎样去继续。你幸福吗?,今年已被调侃至极,在北京一个飞雪之夜写这篇小文时,四周寂静听得见花开,抛开那些段子认真问自己了一下:你幸福吗?答案竟是——幸福(虽然不是100%肯定,但至少超过80%)。理不清的2012年,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可惜咸了些

张瑾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很怕回头看,怕岁月只记着在眼角添上皱纹,却忘记了在生命中留下痕迹,那种没有存在感的日子着实有点恐怖。幸好,刚过去的一年,我还是迈开了脚步,行走在路上,翻开记录下的文字,搜索遇到的不同面孔,回想言语碰撞曾经迸发的小小火花,就有了一点小充实的小满足。有人说,虚度光阴的人是可耻的,就因为这些留下的文字,于是就有了回头一望的勇气。

    一次,和璧君聊天,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同样的文字,为什么有的文字读过后,会轻浅得没有痕迹,而有的文字却会有一股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让人过目难忘?想了很久,觉得这真是个好问题,这样的境界是每一个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想达到的。所谓文字的力量,不是华美的辞藻,不是漂亮的修辞,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是否具有直刺人心的深度,一定要有那种彻骨的寒冷,之后,或者温暖,或者绝望,才是有意义的。一位豆瓣的网友这样解读文字的力量,真是精辟。而在我看来,好的文字一定是有温度的,能幻化无形于有形,好文字建构的语境一定有手指能触摸的质感,有呼吸,让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可以感知世界的存在。就像木心的文字带着一股凛然的高贵,张爱玲的文字于惊艳中演绎苍凉,李娟的文字是清澈的,有烟火气的寂寞,王安忆的文字勾勒着上海的精致和洋气……这些个性的文字都带着独特的气质,有这气韵打底,就有了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摸一下,这文字间的温度,每个阅读者都当是冷暖自知吧。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国学大师钱穆的小故事,似乎也给了这个问题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钱穆曾经执教小学时,有一天,他要求学生写作文,题目是《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钱穆选择了一篇写得好的将它抄在黑板上。这篇作文是这样写的: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有曲折,有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咸了些。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个写下了可惜咸了些的小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懂得如何写字的人。而我们的大多数都曾经是那些只懂得写下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的小孩子,所以寡淡无味。

    扯了这么多,到底文字的力量是什么,一时还真没有惟一的判断标准,但有一条应该是共性的,好的文字一定是能打动你的,也许只是那么一击,但一定曾经在某个瞬间让你疼了那么一下。回头看看2012年自己留下的那些文字,哪些让我有过的感觉呢?哪些又让读者有过的感觉呢?我有点害怕知道答案。

2013年来了,我告诉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尝试着去做那个懂得写可惜咸了些的孩子吧。

 

直面

李莹

    2012年的年尾,工作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工作内容和方式的改变与差别,让长期以来一直用习惯性思维模式的我有些无措。面对同样的一张版面,栏与栏之间的跨度、图片的大小色差,文章的摆放穿插……这些原本我最熟悉的地方忽然变得陌生起来。在爬满版面的方格间,我感到有些迷失,抬头向上望,发现周围高墙四壁,让一直想要坦然面对的心变得忐忑起来。

    晚上八点钟,一个人坐在电脑旁,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些由熟悉变陌生的图片与文字,无力感顿生,想要埋怨自己曾经恣意挥霍掉的时光,多少有些难过吧。脑中忽然想起了那部曾经带给我无数欢笑与感动的动画《蜂蜜与四叶草》,讲述了美大校园里几个年轻人追逐爱情与理想的故事。那个让我怨念不已的一幕,女主角阿久在第一次与森田约会后,大哭着说道:我跟不上他……”她跟不上他走路的步伐,她跟不上他在追逐理想过程中向前的步伐。

    那一幕,仿佛让我置身于自己短暂的青春,那些来不及回味的酸楚和幸福,还有那个曾经内心丰盈、热情洋溢的自己,她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徘徊也好,迷茫也罢,这过程终究是要自己体会,也许义无反顾,也许不眠不休。忘不了的瞬间:最先帮助我打开视角的是光影的两个不同版面。想要传承,然而,到底要传承些什么?是不差毫离的文字堆积,还是谨小慎微于每一处的细节处理,过多的装饰让我忘记了最初的简单,版面最本质的地方是阅读。想要摆脱旧逻辑的捆绑让我多少有些恐惧,但也充满了期待。渐渐开始明白,一张版面,最终要脱去繁杂的形式,只留下那些文字、图片原本的痛与甜。

    如果人生只有一种维度,不会暂停、倒退、迷离、反复,那么大多数人将至为幸福,可是我们终究逃不过这个巢臼。我们必将年华老去,再回头眷顾。那些流逝的时光,当你再次回忆起自己皱纹底下的青涩脸庞,希望伴随着它的是沉淀、勇气、执着、坚强。

    新的一年又要到来了,不期而遇的温暖带来希望,而我可能还要摸索上好一阵子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与其说是要传承下去,我更想说,希望自己能够勇敢地直面这条路,并且在这条路上一直学习下去。

 

附件下载:
3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