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金融全局谨慎收缩

发布时间:2013-04-03

 刘杉

    尽管改革成为主题曲,但金融领域仍在鼓励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中国银监会近来出台的规范银行理财和农村金融的政策,反映出监管当局谨慎收缩政策的微妙变化。

    银监会下发被称作8号文的《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问题的通知》后,沪深股市即作出激烈反应。328日,A股在银行板块带领下跳空低开,全天单边下跌,结束了去年底以来银行股领涨大盘的反弹行情。

    这样的结果颇具戏剧性,不仅让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力推的投资银行股的蓝筹理念化为乌有,也让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稳定股市的想法成为泡影。

    早在去年十月,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钢就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抨击理财产品。肖钢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并减少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肖钢当时的警告引起学界对理财产品风险的争论,而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却态度暧昧,并未作出回应,而在肖钢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后,银监会却出人意料地发布文件治理银行理财产品。这送给肖钢的一份大礼,看似出于控制系统性风险考虑,直接结果却是沉重打击了股市投资者。中国股市十足表现为宏观政策晴雨表,任何行业的任何一次宏观调控,都会在资本市场直接反映出来。无论是房地产调控,还是治理银行理财产品,都给资本市场带来负面效果。

    银监会出台政策时间微妙,这让外界对监管当局的政治棋局多有猜测,不过透过主要财经部门的政策宣示,似乎可以推测出管理层实际就严控金融风险形成了共识。

    从市场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具有金融创新意义。通过发放理财产品,与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合作,绕过银行监管,商业银行实现了监管套利,在获得营业利润同时,也扩大了社会融资规模。不过由于理财产品采用资金池管理方式,期限错配,产品混搭,甚至规模开放,表现出不定向信托计划特点,使得单个产品的兑付风险很可能演化为资金池的系统性风险,再加上其资金多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更容易因宏观政策转向而产生多个产品同时发生支付危机的可能,进而提高了资金池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此番银监会治理理财产品混乱局面,要点是要求每个理财产品要与投资标的单独对应,做到单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同时对非标准化信贷资产进行比例限制,对理财产品进行信息披露。这一方面意在建立防火墙,另一方面也是限制绕规模贷款,避免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应该说,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对规范银行业具有深远影响,也有利于理财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银监会在下发规范银行理财文件同时,又以办公厅文件形式向农村金融部门提出要求,严禁违规向新增融资平台发放贷款,这表明规范地方融资的工作也开始加码。此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公开表示要让地方融资走正路,银监会举措可看做金融全局的一步棋。再考虑到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偏紧的货币政策思路,以及证监会加强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这些迹象显示出金融当局正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金融领域全方位风险控制力度正在加强。

    强化金融风险控制,无疑将影响金融领域业务发展,银行、信托和券商的创新业务重新受到审视,资本市场预期也将出现逆转,大盘调整不可避免。同时,由于非标准债权产品发放受到限制,最终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融资,进而波及微弱的经济复苏,这势必考验宏观决策者意志。

    不过,持续依靠资金推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任凭泡沫膨胀,后果不堪设想。严格控制金融风险,逐步弱化杠杆,既可防范系统性风险,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当然,金融领域在加强规范同时还应加快改革,除了提速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外,还应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只有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才能解决金融抑制问题,进而完善融资环境,规范金融创新。

    银监会出手治理理财产品,预示着金融全局开始谨慎收缩,这符合结构调整大环境下的政策需要。虽然中央政府极力避免资产泡沫破裂,但随着紧缩政策累积效应出现,泡沫经济或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终结,这对于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而言,并非坏事。(作者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经济学博士)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