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企业跨境套利干扰外贸统计

发布时间:2013-04-24

 金研

    3月份我国出口1821.9亿美元,同比增速从1-2月期间的23.6%放缓至10%,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虽然总体增速的回落在意料之中,但具体数据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却引起市场普遍质疑,最主要的质疑集中于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速的爆发性增长。3月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增长了92.9%,此为19953月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

    在历史数据的考察中可以发现,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增速与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在历史上基本上是保持同一变化方向的,即使有区别,也很难像今年三月这样巨大。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港口,内地进入香港的大部分货物最终还是要销往世界各地,这就意味着香港对内地的进口需求与世界其他地方对内地的进口需求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但3月份内地对美国出口同比下滑了6.5%,远低于上月的15.7%;对欧盟出口下滑了14.0%,也远低于上月的16.5%;对日本出口同比萎缩10%,较2月的-6.5%下滑了3.5个百分点。很明显,内地对香港92.9%的出口同比增速有些过于令人难以置信了。

    境内企业利用香港和内地市场在利率、汇率上的差价以虚假贸易的形式进行套利可能是造成上述数据异常的重要原因。

    内地企业利用广东、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可以通过在内地与香港之间频繁进行进出口操作的方式虚增贸易规模。为了规避进口关税,这种操作可以通过保税区完成。即货物由内地保税区出口至香港,再从香港进口回保税区。这样完成一个进出口的流程,时间短的一日可进行多次,时间长的也只需要一两天。保税区的出口进入我国海关的统计范围,但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贸易报关制度,内地输往香港的货物如果不在香港做进一步的加工,也不在香港消费、转卖,那么这些货物就不必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因此,也就不列入香港统计的从内地进口数据。所以,上述虚假贸易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数据的虚增,同时也导致内地和香港在统计数据上容易发生巨大偏差。

    举例而言:若境内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2000,香港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800,境内企业出口1亿美元货物至香港,将所得美元在境内结汇,可获得6.2亿人民币,再将同一批货物由香港进口回保税区,此时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条件,只需向香港支付6.18亿人民币,于是货物的一进一出企业可获取200万人民币的套利收入。

    除了上述虚假贸易之外,香港和内地套利空间的存在,也吸引进行真实贸易的企业通过假转口贸易参与到套利大军中来。举例而言,山东的一家外贸企业与德国存在外贸关系,正常情况下可以由山东直接向德国出口货物,但为了进行套利,该企业可以在香港设立一家公司,先将货物出售给这家公司,再由它将货物出口至德国,进口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操作方式。在境内海关统计上,本来出口德国的货物此时就变成了出口香港,但在航运路线上,货物并不需要先运到香港,而是照旧由山东直达德国,这之间变化的只是交易单据,同时由于这家香港公司的参与,这家山东企业就获得了进行跨境套利的条件。

    但在上述操作流程中,由于货物并未真正进入香港,所以也就不可能进入香港海关的统计,这就造成了内地海关统计的对港贸易数据与香港统计的对内地贸易数据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同时这种假转口贸易的存在会在统计数据上降低我国内地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规模。逻辑上,境内外汇差越大,套利空间越大,这种假转口对贸易统计数据的影响就越大。

    在境内外市场差价难以消除的大背景下,很难消除跨境套利,我国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动与实际贸易物流的系统性偏离也很难消除。由于跨境套利的存在,我国出口数据的真实性也受到干扰。因此,尽管今年3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回落至10%,但这种回落后的增速仍可能有所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