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光影

发布时间:2013-05-08

海报赏析

 

 

  

 

黄金眼

(美,1995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

导演:马丁·坎贝尔

作为布鲁斯南的第一部007电影,在这版海报上居然没有露脸,如果再把那个代号拿掉,您能认出是什么片子吗?相比来说黑白那版就直白了你知道代号,你知道名字,其实007海报还有更直白的传统,就是把所有人物、道具、情节都堆上。

 

 

 

见到乔·布莱克

(第六感生死缘)(美,1998

主演:布拉·德皮特 导演:马丁·布莱斯特

不同版本其实想卖的都一样:神秘感、帅哥。您能看出这是个鬼片吗?

 

 

 

马语者

(美,1998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这个是说动物保护的吧?等加上明星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个爱情故事。

 

    2002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姆·汉克斯主演了一部电影叫Catch Me If You Can,直译片名就是《有本事抓我》。这里借这个片名过来用一下,还是说海报。为一部电影设计不同版本的海报似乎已是惯例,这些出自同一国家不同设计者或是出自根本不同国家的版本有时相去甚远,最夸张的可以让你认不出是什么片子,简单点的也能让你认不出是谁演的或是电影是什么故事或是影片的类型。不容否认,这些海报往往很有装饰感,但把它们挂在墙上之后能不能看懂它们,就要看你的本事了。所以这些海报就是Recognize Me If You Can“有本事认我

 

一位喜剧演员的悲哀(上)

——记韩非

 沈寂

    韩非生于一九一九年,原名韩幼止,生于北京。十三岁那年,随家迁居上海。说一口京白,平时只会弯着舌头说这儿,那儿。因为他身材矮小,又是小儿子,他有五个姐姐,两个哥哥,他排行第八,家里人都叫他小宝

    韩非的父亲曾做过国民政府交通部参事,头脑很新。母亲是杭州人。信佛,天天敬神念佛。韩非就生活在新思想和旧礼教混合的家庭中。他羡慕杭州美丽景色,常吵着要母亲去杭州玩。后来父亲就送他到杭州穆兴中学去求学。一年后,他玩腻了,又回上海,考进青年会办的青华中学,读普通科。读到了高二,才专攻商科。在许多功课中,他对物理最头痛,至于历史、地理,却感兴趣。他最喜欢运动:篮球、排球、网球、足球、溜冰、游泳等,同学叫他运动家,老师鼓励他考东亚体专,而他既不从商,也不当运动员,却走上了戏剧这条艺术大道。

    韩非十岁那年,读三年级,学期终了,老师派他在欢送毕业同学的游艺会中表演双簧。他回家后,对着镜子装模作样,做种种滑稽腔,引得家里人哈哈大笑。他母亲还说:小宝,将来我让你到戏班子里去做京角儿。又有一次,他参加演唱比赛,因他能说一口京白,口齿清楚流畅,得第一名,他捧着一座奖赏的银盾回来,全家为他胜利而欢笑。

    小学毕业,韩非十三岁,他集合同学们组织演戏。他自任导演,分配男女同学各种角色,他自己却演滑稽角色。他的性格和兴趣都适合演喜剧。在青华中学时,他演过《被打破象牙之塔》里的小孩子,这是他正式上演话剧的处女作。

    离开学校,由辣斐剧场黄经理介绍,在冯治中领导的中法戏剧学校公演的话剧中客串。第一个戏是在许幸之编剧,王竹友、舒适、周起等合演的《阿Q正传》里演一个差人,在舞台上跑龙套,呼喝几声就下。一个月后,中法解散。接着张石川率领影联剧团来演戏,由舒适介绍入团。在《日出》中演小顺子,《茶花女》中演甘世东,《生财有道》中演贺德贵,虽然都是小角色,却是韩非磨练艺术的最好机会。影联也只有两个月寿命。那时辣斐自己办剧团,韩非成为基本演员,在《桃花梦》里他演孙景璐的弟弟,一个军火商的儿子。一个月后,于伶带着上海剧艺社来辣斐演出。由于编剧夏霞女士的赏识,介绍进上艺,在吴琛导演的《祖国》里演西班牙军官;还有《陈圆圆》《恋爱与阴谋》《李秀成殉国》《职业妇女》《梁红玉》《委曲求全》《正在想》《小城故事》《大明英烈传》《家》《正气歌》《镀金》《边城故事》等,韩非在戏里都是配角,而且是坏蛋滑稽一类角色。如《正气歌》里的奸细,《镀金》里贪财的老头,《边城故事》里的爬牙齿的歹角。虽然他因偶然机会在《大明英烈传》里饰演刘伯温,和《家》里的觉慧,算是正面角色,可是观众都认为韩非是个丑角。

    当时周璇已经从一名歌女,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她常常到辣斐来观摩话剧,与上艺的演员们熟悉。明星影片公司的创办人张石川,抗战时,他含着泪目睹日军将他的制片厂炸毁,但他为了中国电影在荆棘中重生,进入国联影片公司,导演《夜深沉》,周璇任主角。周璇推荐韩非在影片里饰演马夫。韩非一时兴起,去见张石川。张石川要他订合同,酬金多少。韩非回答:我第一次上银幕,成绩好坏还不知道,先不谈酬金。所以未签正式合同。影片拍完,成绩优良,张石川给他四百元酬金,这是一笔丰厚的酬劳。韩非更为高兴的是,从此他从舞台进入银幕,成为一位熠熠发光的电影——喜剧明星。

    韩非在与周璇合演影片《夜深沉》后,就从舞台跳上银幕。自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八年,先后演出了《乱世风光》《教师万岁》《终身大事》《太太万岁》《艳阳天》《悬崖勒马》《人尽可夫》《珠光宝气》《哀乐中年》等,这些在当时颇受观众欢迎又获好评的影片都不是真正的喜剧。韩非也都与男、女明星如石挥、李丽华、白光等配戏。他只在影片里饰演稍带喜剧色彩的重要角色。影片中将喜剧角色等同于滑稽丑角,有的还是反派,不被重视,也不能发挥韩非的喜剧才华。

    一九四九年,他去香港,进长城影业公司,虽在《血染海棠花》《花街》《说谎世界》《方帽子》《花姑娘》《禁婚记》影片中担任角色,也是为白光、周璇、刘琼、李丽华等大明星配戏,只是因拍片多而走红,还不能绽现他的喜剧风格。直到一九五一年,费穆创办香港龙马影片公司,朱石麟编导《误佳期》(原名《小喇叭成亲》),这是一部真正的喜剧,由韩非主演,才得发挥他的喜剧才能。我为长城公司编写《白日梦》(李萍倩导演,韩非、夏梦主演)虽是喜剧,因人物性格不够丰满,演员也无法表达内心冲突。接着凤凰影片公司拍摄《一板之隔》(齐闻韶、白沉编剧),朱石麟导演,刘琼(因被香港政府无理驱逐由李清补戏),韩非在这部影片里,虽不是主角,作为重要配角,他的戏份也不少于主角。(韩非因此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个人荣誉奖)。他在香港五十年代影片公司主演短片《神··人》时,我作为编剧,曾去参观摄影片场,认识韩非。只见他在摄影棚里非常活跃,谈谈笑笑,大家都爱与他接近、交谈,称他为喜剧大王,可是他摇头不认:我只是小王,我真想演一部我当主角的影片。他认为真正的喜剧角色,应该是讽刺性的自嘲人物,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情境,使人哭笑不得,即含泪微笑,这才达到喜剧的至高境界。韩非的这段话,道出了喜剧的真谛和自己的愿望。

    一九五二年,我与刘琼、舒适、白沉、马国亮等十人,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到达广州后,曾逗留三个月,领导上要我编写剧本,支援香港爱国进步的电影事业,我化名一连写了两个剧本《蜜月》和《中秋月》,都是喜剧。《蜜月》由李萍倩导演,傅奇与石慧两位青年演员初露头角,因导演在影片里添加笑料,公映时场场客满,达一个月之久,挽回长城公司经济困难。《中秋月》写香港一个小职员在中秋节送月饼的故事,由朱石麟导演,韩非主演,他将角色处于既无钱又不得不顾全礼节,非送月饼不可,于是陷于东补西换,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角色内心苦楚,又赔笑脸,真是哭笑不得,狼狈不堪,完全符合韩非提出的喜剧角色要求。影片公映后,卖座虽不及《蜜月》,然观众和评论界予以好评。八十年代的海外评论家将《中秋月》评选为中国十大名片之一,朱石麟评选为中国五大导演之一,享誉世界。二O一二年,又被评选为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之一。(未完待续)

 

永远的经典玉女(上)

 严敏

    今年是被美国电影学会(AFI)选为百年最伟大女演员3名的奥黛丽·赫本冥辰20周年,不少有关她的作品重现于世,如一支巧克力广告以《第凡内早餐》主题曲月亮河搭配她在该片中的风姿剪影,用电脑技术再现了赫本身姿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还有今届奥斯卡公主安妮·海瑟薇将出演她1954年经典作品《窈窕淑女》。

    谈到奥黛丽的辉煌生涯,通常都从她的成名作《罗马假日》算起。但她出演此片纯属偶然。原先她应法国著名作家高莱特夫人的邀请,乘船来到纽约,准备在百老汇演出一部根据后者的小说改编的舞台剧《琪琪》。刚抵纽约港码头,奥黛丽即被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手下的星探发现,问她愿不愿拍电影。《罗》上映后,评论曾指出,如无奥黛丽,该片只能是一部平庸感伤之作。由于奥黛丽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接连获得1953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和奥斯卡影后桂冠。她在片中剪成秀美的短发,竟引起欧美许多时髦女性争相仿效,故该发型被人们成为赫本头

    成名后,奥黛丽并没有得意忘形,她始终向前。这时,以拍喜剧片闻名的导演比利·怀尔德邀她同两位奥斯卡影帝亨·鲍嘉、威·霍尔登联袂合演《龙凤配》,为此再度被提名奥斯卡奖。

    至五十年代中期,奥黛丽在欧美影坛上的地位几乎独占鳌头。而她的才华得到了最充分显露的恰恰是根据托尔斯泰小说改编的巨片《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一角。托尔斯泰描写娜塔莎:黑眼珠、大嘴巴、不算漂亮、但很活跃。奥黛丽在外形上近似,甚至更娇美,但她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揭示了角色内在的美。片中有个舞会场面,奥黛丽的娜塔莎怀着少女那种羞怯、矜持而又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安德烈公爵(梅尔·费拉饰)邀请她跳舞,却受到了冷遇。霎那间,娜塔莎的脸上,忽而容光焕发,忽而阴影掠过……起先,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仿佛在说,我又不是第一次参加舞会。可是,她终于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长长的睫毛在颤动,双唇嗫嚅,呼吸急促……如此丰富的表情,说明奥黛丽对角色情感变化的把握与刻画是非常准确、细致的。一些研究托尔斯泰的专家——甚至是最严格的专家,看了此片后,也无不对奥黛丽的精湛演技大加称赞。有人曾说:每当我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奥黛丽·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

    不要忘记,奥黛丽还是位出色的舞蹈家,加上音色柔美,歌唱的很好,擅拍歌舞片的米高梅公司早就盯住了她。1956年拍的《俏人儿》系奥黛丽的第一部音乐片。她饰一位从美国来到巴黎时装模特儿。奥黛丽自己当过模特儿,所以驾轻就熟自不在话下,她的搭档又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舞帝弗·亚斯泰,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1964年,华纳兄弟公司花了550万美元买下百老汇轰动一时的音乐剧《窈窕淑女》的拍摄权。但他们不请舞台上的艾丽莎(该剧女主角)——朱莉·安德鲁丝,而宁肯给奥黛丽180万美元(当时创纪录),让她主演有史以来最豪华的音乐巨片。此片改编于萧伯纳的名剧《卖花女》,艾丽莎在刚开始学习标准英语发音时,所能念的一个句子是西班牙的雨大多下在平原上,可是后来她对教授却能说道:没有你,每年仍会有春天;没有你,树上仍然有水果;没有你,艺术与音乐依旧能发展;没有你,西班牙的雨仍会下在平原上!说得多么铿锵有力!所含的意思又多么丰富!

    在服装及色彩上,奥黛丽设计得非常别致又富于寓意:当艾丽莎贫穷时,尽管衣衫褴褛,可服饰的蓝绿色象征着青春、活跃与狂野,她伸展双臂映衬情怀的舒张与兴奋;后来知书明理了,服饰是华丽起来,但处处拘束,她身穿的粉红色礼服和头戴的粉红色帽子,一方面喻示成熟、高贵与富丽,但另一方面,在她下垂的两手配衬下却显露了内心的苦闷与抑郁。总之,不论是朴实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淑女,奥黛丽都演的恰到好处,个性鲜明。《窈》荣获八项奥斯卡奖,其中大有奥黛丽的功劳,虽然她遗憾地落选了。(未完待续)

    (建行上海市分行)

 

抵制传统

    上世纪50-60年代已经声名鹊起的不少明星开始抵制传统的明星形象。他们很不情愿充当明星,甚至为此扮演一种反明星的角色,拒绝接受新闻采访或是为他们的电影作大规模宣传。作为1960年代显而易见的反主流文化的副产品,他们无论是在行为举止上,还是在外形上都不像明星。包括伍迪·艾伦、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罗伯特·雷德福、梅里尔·斯特里普、肖恩·康纳利、达斯汀·霍夫曼这些今日如雷贯耳的大明星当时都不住在好莱坞;另一些人如白兰度和斯科特甚至不屑于领取奥斯卡奖。

    由于名望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这些反明星不仅拒绝类型化的表演,总是选择一些难以框定其形象的角色,而且相对于正统派主角,他们更乐于扮演非正统派主角。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例,他交替扮演类型相反的角色,《不屈不挠》中从新泽西来的一个冒牌牛仔凸显了其过于男性气概的银幕形象,而《黑色手铐》中又扮演一名对女性极其体恤,能够自我反思的警察,批判了他自身的大男子主义以及过度的暴力。

    杰克·尼科尔森则从《飞越疯人院》中反权威的革命者变成了黑手党打手(《普里兹家族的荣誉》)。相比之下,像施瓦辛格和史泰龙这样更为传统的明星,则延续着明星的经典模式,通过扮演一些类似的角色类型,为他们自己创造出连贯的银幕形象,如终结者和洛奇。

 

编辑手记

    本年“海报赏析”栏目,将托托的旧书《钻石海报收藏》翻了出来,于是便以此为蓝本作为“猜一猜”的2.0版本。与去年不同的是,本书的电影更为常见,所以它们的海报你多少一定见过,但也正因为商业化运作,所以这些不同版本的海报你一定也有没见过的。这次的对比不是谁更艺术,而是在无法逆转的商业大潮中,如何找到艺术与卖座的平衡点。“沈寂眼中的老影人”已是光影版的固定栏目,我也常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栏目会持续这么久,但就像每次看到托托传来的不同海报,以及严敏老师写来的纪念凯莉和赫本的文章——

    我们总以为我们了解的足够多,然而每一次翻开历史,我们总会发现我们了解的并不够。

 

 

附件下载:
4bhjy0.jpg
4bhjy1.jpg
4bhjy2.jpg
4bblk1.jpg
4bblk2.jpg
4bmyz1.jpg
4bmyz2.jpg
4bt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