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3-05-22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 1954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223×133cm

钤印:抱石之印、踪迹大化

题识:云中君和大司命。一九五四年九月,据屈原赋今译试写。傅抱石。

 

 

 

傅抱石毕生巨制《云中君和大司命》将现身春拍

    此幅即将现身保利春拍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乃傅抱石“一九五四年九月据屈原赋今译试写”。1954年是傅抱石创作“九歌”题材最为专注的一年,但就云中君与大司命题材而论,目前笔者仅见三幅,其中一幅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开《九歌图册》,另一幅为同年横向构图创作的《云中君和大司命》。

傅抱石是如此钟情屈原,并被他高尚的人格所折服。1921年,17岁的傅抱石为了贴补家用,课余帮人刻章赚钱,并易名为“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这里的“抱石”两字可能是取自司马迁《史纪·屈原列传》之“(屈原)抱石自投汩罗”。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彼时的中国人民正饱受战火煎熬,傅抱石屡次绘屈原像,他如同陶渊明、苏轼等人的肖像一样,他们大多经历政治动乱,具有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傅抱石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将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国家前途的担忧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手记

    今年的赏玩会以常规版和专版两种形态出现,2月我们做了一期极限明信片专版,本期的文人收藏专版是第二块。特别请到善在故纸堆中觅宝的韦泱来完成。

    因为了解韦泱,总能说出他收藏雅玩的一二趣事,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业余时间总是漫步于古玩街巷,在故纸堆里千淘万选。偶得某知名老作家旧著,还要亲自跑到作家生活的城市登门拜访,得到签名后喜滋滋珍藏。有时,已故作家的后辈竟要从他这里索要先人旧著留作纪念或研究之用,每每韦泱都乐于奉献,他常说,把这些旧书交到更需要的人手里更有价值。

    我想,不同的人对文人收藏的理解肯定不一样,也不必统一认识。从韦泱身上,我看到了他的专注、坚持、慢悠悠、乐在其中,这就够了。收藏本是一种心态,慢一点,享受一点,再雅一点。

    本版主图选择了即将在保利春拍亮相的傅抱石的毕生巨制《云中君和大司命》,此画作是傅抱石钟情诗人屈原倾情的艺术表达,惺惺相惜的文人情怀展露无遗。期待将此巨制收入囊中的也是懂得这种情怀的人。

 

文人收藏的文化意义

    文人收藏就是由文化人来收藏具有文化品位的高雅文玩

    ■ 韦泱

    近来,一系列收藏信息均与文化相关。据中国嘉德二十周年首场拍卖会称,125位民国人物墨迹,以大幅超估价百分百成交,拍前估价仅8千元至12万元的杨虎成楷书,最终以2645万元高价成交。保春公司在今年春拍中,设建筑师专场,拍品包括设计师手稿、图纸、图册、建筑模型等。这是传承建筑文化的一个新举措。又据北京荣宝拍卖会消息,中国乒坛宿将、中美乒乓外交功臣庄则栋书法作品亮相拍场,吸引了不少藏家关注。不久前,著名学者王贵忱先生将所藏《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影印出版,该书收录了张之洞致张佩纶六十二封书信及两首诗稿,内容大都为两人前往琉璃厂搜购古玩、字画、文献的交流鉴赏心得,反映了他们工作之余的友情与兴趣。

    从这些收藏界披露的信息看,文化收藏已成热点。从大概念来说,所有收藏,都具有文化属性,都是文化收藏。如果要作细分的话,文人(包括名人)收藏可以定位于具有文化气息的收藏。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藏具有文化意义的古玩,以传承、弘扬文化为主要目的;二是文化人进入收藏圈,成为收藏大军一员。那么,文人收藏就是由文化人来收藏具有文化品位的高雅文玩。

    尽管,在拍卖场上,一些收藏艺术品拍卖出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元的价格。但是,真正使人觉得亲近的,不是宫廷旧器,不是象牙、犀角、和田玉这些奢华之品,而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文人字画、信札手稿、书籍报刊等等。尤其是文化人,更青睐于这些过去可能不被收藏家看好的故纸堆

    有的作家,在电脑时代,依然保持着提笔写字的农耕习惯,同时也留下了一份文章修改、提炼的真实史迹,让后人知道,一篇文字,是如何经过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才成为经典作品的。

    尽管电话、手机已普遍使用,但在一些文化人之间,仍喜欢用书信来沟通思想,交流学术,或编辑与作者,或作家与读者,甚至一般百姓的家书飞鸿,都留有时代的鲜明印痕。梁启超先生在总结我国清季学术繁荣的原因时指出,学者间以书信往来的形式,来讨论学术问题,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习惯。可惜,这样的优良传统,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已渐去渐远。

    作家爱书,天经地义。有的作家,保存了他早年购买的书刊,有的是民国年代的珍稀版本或老杂志。有的作家,辛辛苦苦出版了专著,欣喜之余,总不忘签名赠与文朋诗友。这是文人相亲的最好见证,也是弥漫在喧闹城市中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

    于是,我想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句老话,叫敬惜字纸。想到昔年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先生,传闻他即使见到一张纸片,也要俯首捡起,看看有无可用之文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版本学家顾廷龙老先生,在废品回收站、造纸厂的化浆池边,抢救出许多珍稀古籍善本。

    我想,尽管艺术收藏品是用钱来衡量其珍贵程度的,但文人收藏应去功利化,它不应存在过多的物化价值,过多急功近利的因素,使艺术品与财富挂靠得过近。它应该存在于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使收藏多一份情趣,一种情致,一种专注。这无论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纯洁社会风气,都不无裨益。近年来,不少拍卖行,以及一些文化机构,通过征集作家学者的字画、手稿、信札、书刊等文化藏品,在拍卖中,得以流布传承,研究应用,可谓善莫大焉。以书信为例,它自古以来既是了解时代与社会变迁的最佳文本。而具有社会影响的文化名人,其个人学识、品格、心态乃至轶事旧闻等,常常会通过书信形式得到鲜明反映。以纸质为载体的书信、手稿、签名本等,其价值不仅在于唯一性与稀缺性,更在于其中透露出不少历史细节,具有真实的史料价值。这中国文字所包含的文化含量与文献价值,是其他类型的收藏所无法替代的。它承载着文化人的文化担当、生命轨迹,具有深远的无可估量的学术意义。从文人收藏中,可以看到文化前辈温存的手泽,充满着人文情怀,它将进一步提升文人收藏品位,也为城市永久留下珍贵的文脉。

文人收藏不是高端收藏投资,文化含量不高的收藏,即使价位再高,亦难以称为文人收藏。它也不是大众化的收藏,如金银首饰、邮币卡票、甚至毛泽东像章之类的收藏。文人收藏是一种高雅的小众收藏,它以藏为乐,以藏养性,是精神层面的艺术享受。

 

主要种类与关注点

 任公

太湖石

    文人收藏,收藏些什么古玩,如何进行收藏,才算进入这一收藏领域了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文人字画

    字画是收藏大类,如细分的话,有一部分的字画是文人所作,具有书卷气,具有文人特有的气息。古代的陆机、颜真卿、朱熹等,是文人,也是顶级的书画家。近现代的文人书画,更是不计其数。鲁迅、周作人、沈从文、沈尹默的书法,汪曾祺、陈从周、伍蠡甫等绘画。更多的是作家、学者写的字。去年北京嘉德拍卖公司曾上拍一批作家手迹,朱自清的一页彩笺毛笔诗抄,拍出一百多万元,令收藏界大呼意外。过去不被看好的文人字画,开始进入价值空间较大的上升通道。

    二、名人信札

    名人信札历来受到文化界重视,其中不但包含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文史资料,也体现出名人的思想、情操、性格等。所谓名人,大多为各级官员、学者,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作家、艺术家等。过去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优秀的人,才能当官。科举之路,就是通过考试逐级提拔官员。这些秀才、状元,他们靠手中一支毛笔,上奏、批文、写信、作诗词,留下大量墨迹,使后人有可资研究的第一手史料。一封清代李鸿章、左宗棠的信札,在拍卖会上,将会拍出上万元的价位。听说张爱玲的一通信札,可达十万元。尤其是毛笔信札,更显珍贵。现今电脑、手机超发达时代,已少有人用笔写信写稿了,更难得有人用毛笔书写。市场上流通较多的是作家信札,尤其是著名作家的信札、手稿等,遇着不可漏眼。

    三、古籍善本

    书籍历来是中国文人喜爱之物,古代至今,出现不少藏书家。中国优秀文化,大都靠书籍来传承和扩大影响。所以,收藏古籍,就是收藏一份中国文化。有人说石寿万年,纸寿千年。纸的寿命,往往不及千年。唐代以前的书,现已不复视见。宋刻本亦已论页出售,有一页宋纸一两金的说法。市场上常见明清刻本,尤多清刻本,要选内容经典且刻工精湛的版本,有名人题跋的更显珍贵。除古籍外,时下拍卖会上,常有民国新文学版本及红色收藏专题等专场拍卖,以及五六十年代的大型画册、名人签名本,都会成为文人收藏的内容。

    四、文房四宝

    笔纸砚墨,总是与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标志之一。笔冠四宝之首,现存最早的毛笔,属于战国时代出土文物,到秦汉渐多,唐朝制笔已相当精致。古代的宣笔,近现代的湖笔,都名满天下。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已有造纸术。而作为书画的专门用纸,宣纸则是纸中之王,亦是近年收藏佳品。民国年间的一刀汪六吉宣纸,曾以六万九千元成交。即使七八十年代的品牌宣纸,涨价也让人看不懂。因为宣纸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这反衬出宣纸本身的文化价值。砚台的种类较多,其中四大名砚为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古代的砚,用铜、铁、陶、石等不同材质制成,但文人大都喜欢石砚。砚底部位,往往刻有铭文、字画、印章等,使砚台更显珍贵。墨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艺术欣赏价值。远的不说,到了清代,制墨业已有曹素功、王近圣、汪声庵、胡开文四大家,影响至今不衰。

    五、观赏奇石

    文人爱石,自古已然。这是文人秉性的自然流露。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石头,最能体现文人的性情、癖好。据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赏石爱石的鼻祖。一次,他用食饼换取小孩拣到的一枚五彩石,回家放入铜盆蓄养。此后,觅石藏石之风盛行,观赏奇石成了文人雅玩的上品。奇石大致有如下几种:太湖石、大理石、菊花石等。

    文人收藏当然不止上述五类,有的文人喜欢收藏古陶瓷、明清家具,甚至雕板、匾额等。

 

故纸堆中觅宝

    一次在文庙旧书市场,见到一册《文学的探索》,为周而复所著。我拿起随便翻翻,立马让我心跳加速

 韦泱

林则徐信札

    近年来,不知什么缘故,喜欢收藏一些带有文化意味,且有一些年份的雅玩。或可称文人收藏,以作家信札、文人书法、文学版本签名本、藏书票为多。

    我收藏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在旧书店或旧书交易市场淘得;二是从古玩市场购取;三是去拍卖会上捉漏;四是师友间的交流互赠。我的文人收藏,多为纸质品,常常是从故纸堆中觅宝。

    文化前贤珍爱文化的嘉言懿行,是后辈学习的楷模,也增强了我对文人收藏的感悟与喜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在旧书摊闲逛,常给我带来意外之喜。一次在文庙旧书市场,见到一册《文学的探索》,为周而复所著。我拿起随便翻翻,立马让我心跳加速。这是一册作者的毛笔签名本。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夹有作者写给编辑的一通毛笔书信,抬头是套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既得签名本,又得信札,一下获两件宝贝,能不让我大喜过望。

    我的文人收藏一个特色,即民国版及建国初期的文学旧书,每每觅得,不忘请尚健在的作者签名。平时去旧书市场闲逛,看到我熟悉并喜爱的作家早期著作,便将它们一一收留,更留下一份值得回味的书香。我想,时下签名本亦成收藏热点,我何不将这些千觅万寻淘来的旧著,寄给作者本人,请他们签上名,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真巧手头有绿原先生的两本译作,即一九四七年由上海希望社出版的诗集《童话》,一九五二年在武汉出版的译著《苏联作家谈创作》。我与绿原有过一面之缘,曾写《邂逅绿原》一文。如此,我与绿原不算陌生。于是,将绿原的两册旧著寄往北京。过不多日子,收到邮件,打开一观,是绿原寄回已签名的《童话》,我心中纳闷:怎么只寄一册呢?又过两天,收到绿原女儿何方的来信,说《童话》已寄出,《苏联作家谈创作》家中无书,父亲想再留几天阅读一下。我赶紧去信,表示此书不必寄还,请绿原先生留用,我常去旧书店,还有碰见的机会。我想,绿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打成胡风集团骨干分子,历经磨难,家中书籍、书信都洗劫一空,连他自己的著译都没法得以保存。由此我对绿原多了一层理解与敬意。

    有时,文化老人们还将手头的一些信札转赠于我,以满足我的收藏爱好与研究所需。现在,随着文人收藏的趋热,拍卖的繁荣,我亦常常在拍卖会上见到民国版书刊,文人书法条幅,以及作家、学者的书信、签名本等,只要价格合适,也会举牌拍得一二。在一次拍卖预展上,见到上海老作家峻青先生的一幅花卉小品国画,心想这就是文人画啊,便打算在拍场所上志在必得。人一有必得想法,就会近乎疯狂了。还好,此画在拍卖时未起波澜,没有太大悬念,就被我轻而易举收入囊中。这些年,我先后在拍场获得顾延龙、邓云乡、陈从周等作家、学者的字画。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中提得起毛笔的人会愈来愈少,文人字画一定会走出洼地,其文化含量与文献价值,会被更多人所认识。(图由韦泱提供)

 

流变与现状

    ■ 东临

    文人收藏的历史虽不长,却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劣到优的逐渐变化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治已显清明,社会秩序渐趋稳定,收藏热出现萌芽状态。在一些城市的商肆热闹区域,开始出现一些地摊,其中有不少古玩杂件交易。在此基础上,后来自发形成了专门买卖交易的古玩市场,类似自由市场。进出这些古玩市场的,大多为平民百姓,是喜欢古玩的普通爱好者。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一状况,是最为恰当的词语。如上海城隍庙的福佐路,每逢周日,路两旁摆满各色古玩地摊,人流拥挤,一派摩肩接踵的景象。其中有教师、职员等知识分子,他们淘些自己喜爱的小玩意。这部分人虽不多,却可称最早进入收藏领域的文化人。不少当年逛过这些地摊的淘主,于今回忆起那一幕,还津津乐道那,说那时东西真多,价钿极便宜,还不大见假货。由于之前三十年古玩一直不能公开交易,所以一下子释放出许多古旧杂件,不少人真是在这儿淘得第一桶金,开始走上收藏之路。

    第二阶段,整个九十年代前后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因开放而搞活,开始显现国富民强的走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他们除了进行再生产的资本积累外,还拿出部分资金,用来满足自己的收藏爱好。这些人出手已不是昔日小打小闹,而是颇有气派的艺术品收藏者了。这里出现两个方面的现状,一是收藏品市场日益丰富多元。过去的市场,品种较为单调,除了瓷器、玉器几种大类,很少具有文化内涵的器物。由于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各种旧物被清理出来,并流入收藏市场,其中不乏具有文化含量的纸质杂件。二是在那个全民经商年代,一部分文化人下海,其中亦不乏成功者。他们在掘得第一桶金后,可以用来投入到自己的收藏爱好中。他们的眼光,就有文人的趣味与特色,就喜欢找一些与之财力相适应的、可以把玩欣赏的文雅器物,其中以纸质藏品为多。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中期开始

    近二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好时期。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人们的投资意识亦不断增强,投资性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全国收藏大军以千万计。形成这一局面,一是可以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为子孙后代保护和积累文化遗产;二是可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怡情养性,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三是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收藏买卖,进行投资理财,以达到保值增值目的。由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带动了文人收藏的发展。人们收藏的眼光更多放在具有文化内含的古玩上。其中,还以文化人为代表,出版了大量专著,引领文人收藏的水准不断提高。

 

附件下载:
20130522101402060651.jpg
20130522103322241005.jpg
201305221034331043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