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引擎不会依赖过度投资

发布时间:2013-06-05

 金研

    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投资。2001-2102年的12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平均为23.6%,实际平均增速为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2001年的33.9%上升至2012年的72.1%,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在过去12年保持10.2%的平均增速。通过加大投资刺激经济的方式屡屡奏效,不过边际效应却逐步递减。而且,过度投资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显现。首先是过度投资导致投资效率降低和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近几轮的投资潮都集中投资于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铁公基项目,不仅投资周期长,而且不少项目即使建成后也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码,边际收益递减,投资效率低下,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和创造价值的作用降低。如钢铁、建材、基础化学原料、有色、煤炭、造船等传统行业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即使是战略新兴行业,如光伏、风电等,也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其次,过度投资导致地方财政紧张,地方政府债务快速上升,偿付压力沉重,于结构调整不利。资金紧张的压力,将会限制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时刺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而抬升地价,这将助推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使经济进一步空心化,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局不利。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居高不下,还将对金融系统造成较大风险。随着银监会加强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会转向债券市场,甚至影子银行,或者另立名目、另穿马甲借壳融资。地方政府的融资从阳光转入地下,将使其对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更加难以估量,管理和控制风险的难度翻倍。再次,过度投资也过度破坏资源和环境。粗放式的发展,使资源被高度消耗、土地、空气和水等受到污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条件日益恶化,民众生活质量下降。

    因过度投资遗留的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才能消化清理,并焕发经济的内在活力。为此,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524日全文公布,明确年度要在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资源型产品价格、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和城镇化等方面大力推进重点改革。

    2012年相比,《意见》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末几位提至年度重点改革工作的第一位,凸显政府行政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并且,比2012年重点突出,《意见》明确了年度要大力推进的重点改革,以及要继续深化已出台的改革。总体看,未来改革将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是市场开放化。包括:政府简政放权,下决心减少审批事项,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进入市场;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扩大金融、物流、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等。

    二是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推进水、电、天然气、资源等价格与相关市场价格联动机制的改革。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包括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四是居民城镇化。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等。

    发改委的《意见》同时否定了市场传闻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质量而非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