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光影

发布时间:2013-06-05

海报赏析

 

这组海报都故意隐藏了一些东西

 

 

狂恋大提琴(英,1998

主演:艾米丽·沃特森

导演:安南德·图克尔

原名是希拉里和杰姬,既然海报藏起了希拉里(普通版把她藏在了杰姬背后),那就用这个大提琴的片名了。至于那个她比烟花寂寞的译法很掉价,像个风月故事。藏起希拉里,就藏起这个电影真正要讲的东西,其中确实有寂寞,但扯上烟花就太轻飘了。

 

 

第六感(美,1999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

导演:奈特·萨马兰

不是藏了布鲁斯·威利斯,而是藏了小孩能看见他。其实普通版藏得更严实,让人以为是布鲁斯·威利斯能看见小孩。

 

 

吸血鬼(美,1992

主演:加里·奥德曼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把这堆演员藏起来,就是隐藏了这是个爱情故事,所以惊情四百年这个译法虽然切题,但是有点点剧透。

图文/托托

 

 

一位喜剧演员的悲哀(下)

——记韩非

 

韩非在《女理发师》中的剧照

 沈寂

    韩非于一九五三年离开香港回上海,进上影厂,老朋友相会,格外亲热。当他知道《中秋月》的编剧是我,非常高兴,希望我再写喜剧。他不知道我当时已被剥夺创作权利,而分配他在一些影片中如《斩断魔爪》《两个小足球队》《小康人家》里饰演特务、歹徒、富农等反面人物,有一部工人题材的喜剧《幸福》,由韩非主演,他被批评歪曲工人形象。因此在一九五六年大鸣大放会上,他公开发言并写文章,提出在百花齐放中缺少喜剧之花的谬论,差一点被划为右派,韩非吓得闭口不再谈喜剧。一九五九年,上影厂为了向国庆献礼,拍摄《林则徐》和《聂耳》,韩非在《林则徐》中饰演禁烟的反对派琦善,形象奸刁,和《聂耳》里的歌舞班主爪牙,一脸丑相,使一个有喜剧天赋的人才跌落到时代悲剧的泥坑里。可是在老朋友们见面时,韩非依旧故我,在谈笑中用喜剧角色自嘲的语言,引人发笑——苦笑。

    大跃进时代,我组织群众创作,发现化工局三位工会干部编写的电影剧本《香飘万里》,描写化工部几个干部由富有经验的老法师带到云南寻找香草的经过,是个题材新颖,充满喜剧色彩的剧本,推荐给导演傅超武,导演选中韩非、穆宏、上官云珠和卫禹平四位合演,是部反映现实,写大跃进的群众创作。公映后深得观众喜爱,韩非说他也过了一次喜剧的。谁料反右倾开始,批评该剧本是以群众创作为名,宣扬专家路线(指那个富有经验的老法师)。于是该影片禁映,我写检讨后,下放到农村改造。

    三年后,我劳动改造后回厂,知道韩非在这三年内也没有拍过戏,两人见面,相对苦笑。有一次,我经过西藏路宁波同乡会,看见门口贴着海报:《女理发师》由滑稽界有名的女演员田丽丽主演,我买票观看,是一出充满笑料的滑稽戏,可以改编喜剧影片。我向厂方汇报,当时我还没有担任编剧资格,就推荐老编辑钱鼎德任编剧,我在旁相助,一次定稿,由丁然导演,我与副厂长齐闻韶商议:指定几位来自香港的影人:王丹凤、韩非、顾也鲁合演。影片公映,大受欢迎,韩非见到我,拍我的肩说:我演了部真正的喜剧,自从在香港《中秋月》之后,你又让我主演自嘲的喜剧角色!他这次不是苦笑,而是一位喜剧演员称心如意的开怀大笑。

    为了宣传这部电影,我又特请漫画大师江栋良先生绘海报,江栋良用漫画手法,突出韩非饰演的自嘲而发噱的喜剧形象,惟妙惟肖,堪称佳作。

    接着,北影请韩非主演《锦上添花》,和上影厂桑弧导演立体片《魔术师的奇遇》。韩非在这两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喜剧才能。可是不久,上面提出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电影厂必须紧跟,喜剧演员就此改行,韩非在《血碑》里又饰演阶级斗争的对象,成了小丑。

    一九六六年,韩非成了批斗对象。因他来自香港,社会关系复杂,就加以特务罪名。他主演的影片全是毒草,他又自嘲:我身上有毒?从未检查过!造反派奈何他不得,他曾被罚下跪,遭到毒打。在他脸上再也看不到欢颜,满口鲜血的嘴角再也吐不出笑话。回家后,在妻儿面前还强作笑脸,说自己现今真正成了喜剧人物。自嘲自讽:人变成牛鬼,无罪认罪,哭笑不得。

    “文革结束后,别人满腹气愤,他却一笑了之,自责自嘲:少怪别人,多怪自己,投错了胎,走错了路。曾毒打他的人见到他,认错赔礼,他非但不记仇,反和善地拍拍造反派的肩:彼此彼此,怎能怪你们?大家都被利用了。十年浩劫,韩非也老了,可是他却生气勃勃,精神抖擞,还想演喜剧。我正在编辑农民作者写的《儿子·孙子·种子》,韩非已老,不能演儿子、孙子,他愿意演老子。原来剧本里老子的戏不多,我特地为他加戏。他说自己是老树护新枝。桑弧编导的《她俩和他俩》,写一对双胞胎的喜剧。韩非演双胞胎的爸爸。后来又在《傲蕾·一兰》《子夜》和《金钱梦》里饰演配角。我劝他不要太辛苦,他又自嘲:只怪我是电影演员,又爱喜剧,虽然年老体衰,过时了,也总想在影片里露一露脸,引观众哭笑,让千千万万喜欢我的观众知道,我还能拍戏,我……”,他突然转过身去,低下头,慢慢走开。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望着他的背影,感叹不已。

    一九八五年,韩非六十六岁。一月初,上影厂举办庆祝新春的联欢会,有余兴节目,韩非不服老,也不顾病痛,报名参加他平生最喜爱的篮球比赛,与舒适、白沉一起。他又跳又叫,过度兴奋和激动,突然支气管破裂,当场昏倒在地,送医院抢救无效,终于在一月四日病故。

    举行追悼会时,所有电影界的人士都来参加,为这位终生献给中国电影事业,主演无数喜剧的杰出艺术家告别。令人惊异的是,十年浩劫时与他有过过节的人在旁守灵。我走近韩非遗体,为多年曾合作,又共患难的老友献上一枝黄花。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位喜剧演员安详的面容,还看到他的嘴角有隐约的自嘲笑纹。

    在二O一二年香港举办的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中,韩非主演的影片占四部:岳枫导演的《血染海棠花》、李萍倩导演的《说谎世界》、朱石麟导演的《误佳期》和《中秋月》。中国电影界喜剧演员有哪一个及得上韩非?又有哪一个喜剧演员遭遇到像韩非那样的不幸。每次想起他,我总是含泪微笑,笑声泪痕!(完)

 

 

后现代西部片的范本《被解放的姜戈》

 严敏

    西部片作为唯一一种与电影的起源几乎同时的类型片,是700多种电影类型中最丰富多彩且最受欢迎的。美国的西部片首屈一指,但1960年起摄制量剧减,欧洲便推出了自己的西部片(至1975年间共拍了近600部),其中绝大多数为意大利产品,故称为意大利式西部片。像塞尔乔·莱昂内所拍的《荒野大镖客》等金钱三部曲、《西部往事》等往事三部曲和《好坏丑》等在人物关系上将传统西部片的二元对主演变为三足鼎立,在手法处理上强化动作性、加速追逐感和更具歌剧的气势。1966另一个塞尔乔科布齐拍摄了名垂史册的《姜戈》(《Django》),将复仇动机引入,还大大增加暴力成分(致使在某些国家遭到禁映)。姜戈的故事——一名美国南北战争的老兵(意大利著名男星弗朗科·尼罗饰)失去一切后来到边境一小镇来挖棺材,与当地人发生枪战——后来被30多次搬上银幕,其中1968年的《姜戈,为自己准备棺材》系真正的续集。

    美国影坛鬼才昆汀·塔伦蒂诺去年拍摄的《被解放的姜戈》,创作灵感正来自上述经典,是他向意大利式西部片的致敬。塔伦蒂诺一向崇尚暴力美学,姜戈故事为他的电影美学观找到新的理由。他一方面注入政治元素,采以种族对立的角度,将赏金猎人同黑奴题材巧妙结合,赏金猎人要的是死人,黑奴买卖的则是活人,主人公从黑奴变成复仇者,就可以合法地杀人了。另一方面颠覆西部片传统,让黑人影星杰米·福克斯饰演黑人牛仔,这是美国西部片从未有过的牛仔形象,从而让这不小制作格外引人注目。西方评论界誉称《被》是后现代西部片的范本

    塔伦蒂诺坦言:《被》是一步意大利式西部片(当然是他迄今拍摄的第一部西部片),但剧情时间和地点移动到南北战争爆发前1858年的南方。片始是血红色的字幕,镜头迅速推进,观众从一群黑奴中发现伤痕累累但桀骜不屈的姜戈。全片充斥着血淋淋画面、污秽语言和正面全裸影像,故被定义为R级。去年12月在纽约试映给非洲裔美国人看,大多数人都觉得惨不忍睹。也难怪4月在我国刚首映即叫停,重剪后才复映。

    塔伦蒂诺迷恋西部片,崇拜莱昂尼、科布齐等意大利西部片导演。2009年推出《混蛋特工》后就着手写一本关于科布齐的书和《被》的剧本。刚写了20页的梗概后便邀请克里斯多夫·瓦尔茨试听提意见,原来舒尔茨医生一角就是为他塑造的。去年在路易斯桑那州开拍,外景地是一座作为历史古迹的葡萄园。从当地招募100名黑人扮演黑奴。由于气候恶劣,拍了又重拍,足足花去7个月。在其第6个月时,曾获奥斯卡奖提名的艺术指导小迈克尔·里瓦心脏病发作猝死。到剪辑时,塔伦蒂诺同执行制片哈维·魏因斯坦就影片要不要分成两集而发生争吵。幸好演员们劝和,才在试映前2天完成了长2小时45分钟的初剪版。

    塔伦蒂诺的后现代电影作品之一大特点是套用桥段borrowings)。他承认,《被》套用了多部经典名片中的桥段,包括人物、剧情、道具、服装、配乐等。例如姜戈的许多戏份及他同三K党的分子的较量就源自于《姜戈》;舒尔茨的手套上装有开枪的机关同《出租车司机》男主角所用的一样;姜戈所穿的绿色夹克正是塔伦蒂诺看到西部电视剧《波那萨》里主人公所穿的很酷而仿制的;舒尔茨同姜戈的关系犹如《帝国反击战》里的尤达和卢克等等。另外,《被》片始和片尾都响起了影迷们耳熟能详的《姜戈》等意大利式西部片的主题曲旋律,而片中也不时响起了《混蛋特工》、《杀死比尔》的原声带音乐。至于特写镜头和高潮慢动作等完全是莱昂尼式风格

    塔伦蒂诺的编剧技巧也不同反响。《混》和《被》的叙事层面多而杂,又不断交错,这就像量子,从一个层面跳到另一个层面”——堪称昆汀跃迁。这种不同于传统三一律复式叙事,作为后现代电影叙事策略,使得银幕的叙事容量更加扩增,从而更能展现现实世界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建行上海市分行)

 

 

不同的面孔:黑人影星的崛起

    196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和文化思潮的两极化,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趋向激进,对妇女运动,青年运动以及民权运动的某些方面表示支持。西德尼·波蒂埃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的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第一位有能力吸引相当数量白人观众的黑人影星。他主演的影片《再生缘》成为1965年十大卖座影片之一,赚得630万美元。《吾爱吾师》在1967年也获得了同样的业绩,赚取72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之后的《猜猜谁来吃晚餐》紧随《毕业生》其后,为发行商哥伦比亚公司赚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510万美元的利润。

    上世纪70年代初的黑人影星运动,试图继续扩展波蒂埃在吸引白人观众方面作为先驱者的跨越性努力,同时制作符合日益增长的黑人观众感兴趣的影片。当时的产业分析家预测,黑人在整个电影观众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5%增长到30%。影片《神探沙夫特》和《大流氓》的大获成功,证明了黑人在票房上的出色表现,但与波蒂埃迎合中产阶层及中上层阶级的路线不同,这一轮的黑人电影面向的是中下层和下层观众的需求,将街头犯罪搬上了银幕,创造了一幅挤满私人侦探、毒贩、地下彩票经纪人、小窃贼、皮条客以及妓女的黑人都市景观。

    如果说电视是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白人演员成名之路上的驿站,那么,对黑人演员而言可不是这样。黑人演员发现他们很难在电视领域获得工作。直到70年代末,才有一定数量的电视节目为黑人演员提供角色,从而使制片厂注意到来自其他媒体的黑人明星。好莱坞以前就从音乐界和舞蹈界招募过黑人演员,大多数黑人男演员还来自时尚界的名模。90年代以来,荣获美国流行音乐榜榜首的非白人女性,如惠特尼·休斯顿和詹妮弗·洛佩兹,作为电影明星同样获得了认可。

 

编辑手记

    《被解救的姜戈》重映后,在《致青春》与《中国合伙人》的夹击下突围,有些意外,但也不是那么意外。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姜戈,就像韩非在职业生涯中对于喜剧地位和人格平等的追求,也像每一位在电影史发展中希望有所作为并与白人享受同等权利的有色人种演员一样。凡是可以被历史记住的电影和影人身上都不乏这种普遍的品质——对于爱、尊重、平等的终极渴望和孜孜以求。正是由于《被》所表现出的这些品质以及文章的时效性,《永远的经典玉女》(下)一文将延至下期刊登。

附件下载:
20130604153904193604.jpg
20130604153935628712.jpg
20130604154004767587.jpg
20130604154031026067.jpg
20130604154057715717.jpg
20130604154124132026.jpg
201306041541552628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