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3-09-11

瞬间 focus ·别样生活

 

 

 

 

    香港,一个说起来就会被贯以都市”“现代等时尚名词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着这样一批人,他们以捕鱼为生,卖鱼为业,常年在西贡码头摆着流动海上摊位。

    来到西贡,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不同于市区的高楼林立、喧嚣匆忙,这里,有随风飘过的弥漫在空气中的海腥味,多了一份淳朴和曾经作为渔村的香港的原始风貌。

    渔民站在船里高举着海鲜,向岸上的顾客推销自家的海鲜如何新鲜好卖,继而讨价还价,谈妥后,用带着网的捕鱼竿交收。很多来到这里买鲜货的顾客大概也不是为了讨个好价钱,因为这儿的海鲜似乎并不比市区鱼档里的便宜,可每天在码头对着嚷嚷的买家和卖家还是络绎不绝,我想,大概是为了这份热闹和悠然自得的心情吧。 冰蓝/图文

 

 

话匣子topic · 俞可

纠缠于黑或白的美国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门前台阶上镌刻着马丁·路德·金的名言,采撷自《我有一个梦想》。1963828,就站在此台阶上,面对参加为就业与和平进军华盛顿巨型集会的25万名民众,金慷慨激扬地发表这篇演说。为纪念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史上这划时代的一刻50周年,今年828日,奥巴马总统以及前总统克林顿和卡特携手美国黑人社会贤达共同聚首。尚若迈克尔·杰克逊在世,他必定现场纵情放歌。

    由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联手杰克逊遗产管理公司投资两亿美元共同打造的杰克逊不朽世界巡演”8月移师中国,震撼京沪。这位英年早逝的流行音之王生后仍魅力不减。200977,杰克逊逝世后两周,公众悼念仪式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金的长子向杰克逊致敬。在公众眼中,杰克逊不啻为这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忠诚追随者,美国黑人梦想的杰出践行者。《我有一个梦想》是金对美国黑人心中美国梦的完美诠释,被视作美国黑人的解放宣言。当年,金便被《时代》周刊评为1963年年度人物,翌年问鼎诺贝尔和平奖。1999年,美国137位知名公共演说学者把《我有一个梦想》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百篇演说之首。一代代人在诵读该篇中成长,包括奥巴马,在其自传《父亲的梦想》中有详述。

    如今,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435个国会议席中黑人占42位,与人口比率相当,难道金的梦想业已成真,后种族歧视时代即将开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华尔街邮报》民意调查,79%受访黑人称歧视仍充斥着美国,这一比率在奥巴马当选的2008年才不过71%。奥巴马上任伊始,63%黑人及79%白人看好种族关系,但今年7月已骤跌至38%52%。歧视导致隔离。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最近联合展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白人40%只在同一种族中交友,而美国非白种人25%的交际圈仅限于同一种族,黑人尤甚。美国黑人境遇今不如昔,每况愈下:白人和黑人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25年来扩大近两倍,两者之间的财富差距在1984-2009年间翻一番,从85070美元至236500美元;美国黑人的贫困率高达27.6%,略低于1969年的30.2%,却仍三倍于美国白人贫困率;美国黑人失业率(13.7%)是白人的两倍(6.6%),50年来毫无进展;5岁美国黑人智力上比白人孩子落后1年,高中毕业时学业落差扩大到4年,四年级美国黑人学生只有12%达到阅读熟练水平,该比率尚不足白人男孩的三分之一(38%),黑人男孩在数学学业表现上差距白人男孩三个学年;在20岁以下男性青少年中,黑人坐牢比例九倍于白人,136位手无寸铁的美国黑人2012年死于安全人员淫威之下……前不久的黑人少年马丁被杀事件再次引爆美国种族问题这只火药桶,奥巴马甚而道出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忿然,戚然,茫然。

    其实,718底特律市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也堪称一次美国自我标榜的种族大熔炉的破产宣言。底特律是黑人比率最高的美国城市,71万人口中82.7%是黑人,白人占比仅10.6%,而所在的密歇根州,白人比率高达79.5%。上世纪五十年代,底特律人口超过180万,到达历史顶峰,曾是美国第四大城市。1946-1956年间,总部设在底特律的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品牌斥巨资设25个汽车厂,但均位于郊外,而市郊恰恰是迁出市区的白人聚居之地。人口多达530万的大底特律都市圈是当今美国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破产的市中心却沦落为一个超大的黑人贫民窟。

    杰克逊生前最为痛恨别人对他以外表白人化来摆脱黑人身份的无端非议。他对种族问题的态度尽数展现于1991年创作的一曲《黑或白》。这首史上最成功的单曲也是杰克逊巡演的必备曲目。在音乐片中,杰克逊砸烂一扇扇带有“3k党统治”“滚回家去,黑鬼等种族主义符号的玻璃。曲末,杰克逊反复吟唱着是黑,是白,只要你要强就是强者,唱出金的梦想。如今,金的梦想已历50年,在全球共同纪念这份人类遗产之际,美国社会仍受困于黑或白的死结。就连奥巴马也在此次纪念盛典上公然坦言:如果说这项事业已经大功告成,则是对当年英雄的亵渎。

    黑或白,美国何日方可解脱?

 

 

心归何处anchor · 章沐

天地万物,以人为先

    天地万物,以人为先。要说敬畏,首先要补课的,是对人的敬畏。

    对人,窃以为,,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对他人个性的尊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尊重,还有对他人生活方式与自我实现的尊重。而,则是在这些尊重基础上,生怕他的生命权利得不到呵护;生怕他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生怕他的生活方式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怕他对于人的应有权利得不到充分享受,生怕他独特的人格受到伤害和对自我实现的损害。因为,损害他人,也就是损害自己。

    这都是从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出发的。从这一观念出发观察,中国眼下差距不小。中国历来是老百姓敬畏官,把官称为父母”“老爷,而先贤之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生杀予夺全部掌握在帝王及其雇用的官员手上,今天,却变成了一种对权力权势的敬畏。公务员成了拥有特权的社会群体,一年一次的公务员招考趋之若鹜。当然,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人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都了然于胸,列为社会生存发展之首,所谓人脉就是对这种重要性的概括。但这只是一种生存技巧,一种谋生手段,一种竞争角逐的工具,撇开这些功利性,便只见缺乏也不知该如何去的现象在拨扈,结果弥漫于社会的,只有一个字:自己的个性受到歧视,甚至受到文革那样当成异类来批判;个人的住房之类的私产受不到保护;自己的一片好心被人误解……“那的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与疏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科院蓝皮书课题组做过一项调查。访问了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结果显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从行业和部门来看,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同时,不同阶层、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在进一步加深。这次调查写成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称: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

    现实就是如此:应该敬畏的既不敬,也不畏;不应该、不需要敬畏的,却大行其道。如果我们对此不来一个拨乱反正,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所防的对象,按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来衡量,我们还有庄严可言吗?

 

 

笔记本story · 桐彤

给二十岁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今天你20岁了,但妈妈想起了你两岁半的情景。1996年,我们在虎坊桥有了自己的房屋,把你和外婆接到北京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结束了分离的日子。那时房子不大,一个13平米,一个15平米,中间有个6平米的过道。外婆睡在15平米客厅,你和我们睡在两米宽的大床上,夜间你找外婆还喊着要回窝窝去(上海话自己家里),爸爸小看你了,说你自己去找,胆小的你居然一下子从我身边爬起,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朝外婆房间跑去,刚跑到我们房间门口,被你爸爸捉回扔到床上,我赶紧把你抱进怀里,你居然没有哭闹,估计吓傻了。我轻轻告诉你这就是你家,以后每晚都要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你睁着眼睛不乱动也不说话,过了会儿便睡着了。当时外婆绝对是你心里最安全的港湾。

    现在你自己在美国学习生活两年了,妈妈相信你经历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困苦和孤独。妈妈根据自己成长岁月对于成长是这样理解的:人需要信念,只有信念能够帮你跨越障碍,实现一个个目标。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常常被一个个类似懒惰,怎么做也看不见成果,不被理解等等的困难和挫折卡住,谁能征服呢?有信念的人!你要问我什么是信念?我想每个人的信念是不一样的,妈妈的信念是:社会终究是需要公平,有才能的人终究会为社会贡献会被社会记住。妈妈有时讨厌那些无能又耍滑的人,其实是自己害怕成为那样的人,由此妈妈就不断充实自己,从不计较值与不值。你的信念是什么?20岁的时候该问问自己了。当然有了信念还需要阶段目标。

    记得去年你告诉我们,能够成为我们的孩子很幸福,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是这样的感觉。爸爸妈妈要告诉你的是,你每一次克服困难,无论成功的大小,我们都无比欢喜。我们希望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有担当、有强大内心的男子汉。看见你会装配自行车时,会打扫厨房卫生间时,会完成难以完成的学科试验时,会经历爱情的喜悦和无奈时,会试着去和成人交际等等等等,都会令爸妈有几天的话题讨论。现在和未来,你还将会进行什么尝试想过吗?你了解自己的弱点吗?取长补短妈妈一向不认可,但是找到弱点限制弱点很重要。

    大学生活过半了,后两年期间要多考虑两年后的去向。常说见多识广,这在网络时代有了更宽泛的视野。爸爸和你谈过,假如下学期整学期实习争取到,在那段时间多看些书。妈妈建议可以读读《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还可以读读你们学校的报纸。媒体功能是客观反映事实,但任何媒体也不能全天每版以绝对的新闻事件来充塞,任何媒体的副刊其实是媒体品质和价值观的体现。读报初始是困难而艰涩的,妈妈希望你在这样的美好岁月中不要怜惜你的脚步和身体,去挑战不可能。现在是你聚集你一生能量的时期,加速运动储存能量等待收获。

    关于爱情和家庭话题,2013年夏天我们聊了很多,妈妈还能说的就是,在故人历史中去寻找方法和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幸运的和不幸的生活例子,用客观性去思考人生。最后是在文学作品中去感悟作家们怎样看待和引导或者叫追求理想的爱情和家庭故事。

    昨天和铝家母子俩吃饭,聊到了爱情和恋爱,吕妈还真了不起给廖同学找到了爱情的五个法典,那五个法典是:鼓励和赞美的话,礼物,服务,肢体接触,有价值的相处时间,具体来说:爱听好听的话,爱接受礼物,喜欢对方帮自己干活,肌肤相亲,在一起的时间做共同爱好的事。简单解答就是:相爱的彼此各自在意其中哪几项,然后去共建愉快的相处。爸爸妈妈听完觉得很有意思,对你们年轻人的恋爱算是一个检测表。吕妈还告诉廖同学要在恋爱中学会爱和被爱,这样才不浪费时间。你想想,没有恋爱过怎么知道分别时想念的煎熬?怎么感受吃醋的味道?套用吕妈的话:我在黑暗中摸索行走总结,给了儿子一盏明灯。我们借用这盏明灯照亮你爱情的未来,同时点拨你人际关系的命门。

    生日快乐!

    爱你的爸爸妈妈于北京2013.08.20

 

 

体育漫谈sport · 公孙欠谀

我眼里的全运会

    9月1中午一点,云南省大理市一条小街上一个没有名字的老式理发店里,一台老式的电视机正在直播全运会男子10气手枪团体、个人的决赛。理发店是母女俩开的,在电动推剪的声音和电视机里传出的枪声中,母亲一边在给客人理发,一边聊家常,女儿一边给客人刮胡子,一边看比赛。电视里,刘毅、庞伟、谭宗亮、杨巍交替领先。女儿说:“庞伟是奥运冠军,是老将了,怎么还打不过谭宗亮?客人闭着眼睛躺在理发椅上,他想回答:谭宗亮才是老将呢!但没开口,身体也一动不动,因为女师傅的剃胡刀子正在他颈动脉附近游走。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听)今年全运会的场景,理完发出来,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刚才刀子收割过的地方,仔细想想,这全运会可不就像个老式的理发店,很多的人离开它到新潮的发廊去了,留下几个老顾客还惦记着它。

    记得第一次认识全运会是1979年,第四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家里没电视,其实也不知道电视是啥样,即使有电视也没用,因为我家所在的公社没通电。就靠四节干电池,用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的2145的体育节目。1983年,上海,江湾体育场,第五届全运会,因为下雨,开幕式连续推迟,三天后得以开幕。不止是我,当时谁要拥有一枚全运会会徽纪念章、一套纪念邮票,那是非常骄傲的事。后来,家乡通了电,有了电视机,我也来到了比铁岭小不了多少的大城市,看到了亚运会,也看到了奥运会,看到了西甲意甲,看到了NBA,就不太关注全运会了。

    这还只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全运会的体制,有声音说:干脆停办!这是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离中国现在发展的轨道越来越远了。确实,中国所有行业的改革步伐都比体育快,金融、税务、邮电、石化,就连最强硬的铁老大,也放下架子,换衣服,改形象,转作风,体育名字倒是改了,叫部、叫总局、叫公司,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改。社会对体育的诟病也牵连到全运会,全运会的计划体制还存在,土政策一大堆,比如一枚金牌两个主奥运金牌折算全运金牌还有什么一枚金牌两分法协议记分。比赛中的假、黑、乱越来越明显,还有使阴招的,名次内定的,服禁药的,罢赛的,造假的,一片荒芜与混乱,让全运成为江湖,成为交易市场,越来越看不下去。

    全运会,大家都不关注,还得办,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打奥运,全运是锻炼大量的运动员的课堂,是奥运的基础和演练场,关键要与奥运接轨。全运会不能停,但可以改,计划经济时代的土政策要彻底改,改才有出路。中国体育就缺乏重典,作为一个体制的产品,全运会不是本质,而是现象,全运会就是一个需要整顿的重灾区,如果不整顿,即使取消全运会,中国体育照样死水一潭。

    今年的全运会与往届不同?会有些变化?这会是非常特别的一届全运会?有媒体说:这是一届安静的全运会?低调的全运会?节俭的全运会?谁都不太关注的全运会?

    好像以上答案都对。

    依我看,全运会就是老式的理发室,该保留要保留,该改的要改。

 

 

聊书斋chatting · 韦泱

一本书,六十年

——《把一切献给党》摭谈

    这本书,对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来说,真可谓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于今整整六十年一个甲子啊!此书三十二开,为右翻式的繁体字竖排本,这些五十年代初期的出版物,仍延续着民国时期旧平装的设计版式,此亦是我在旧书店猎寻的目标。到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出版系统大调整,并大力推广汉字简化,这样的旧版式,渐渐退出书籍的出版历史。

    先看第一个版本的《把一切献给党》,著者为吴运铎,工人出版社一九五三年七月第一版第一印,首印数即是十万。封面是吴运铎的素描肖像,第二页的版权页上部,是《内容提要》,文字不长,实录如下:本书作者吴运铎同志是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就是壮丽的诗篇。他本来是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参加革命以后,为了抗日战争的迫切需要,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创造了许多新式武器,并且从无到有,建立起数处军火工厂。他曾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因此三次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了左手,炸瞎了左眼,即使在这种时候,他也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也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把病房变成实验室。书中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真实记录

    此段话开头提到的保尔·柯察金,涉及到另一本同样风靡当年的外国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这本自传体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一个中国读者无法忘却的苏联文学典型形象。接下来在扉页上,印着该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结尾时写下的主人公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学生时代的我们,大多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抄写过这段话,用作自己的座右铭。

    再说另一版本的《把一切献给党》,为一九五四年十月第三版,已是第十六次印刷了。首先封面设计不同了,这是一幅罗工柳所作入党宣誓画面的木刻。版权页上的《内容提要》文字似乎重写过了,但表述上大同小异,只是开头没有再提保尔·柯察金,最后一句是新增的:本书在二版时,就个别字句作了些修改。第三版全部经过重写,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左右。文字从初版的六万八千字,扩展到十二万四千字。此书在文革前,一印再印,很快就突破五百万册,像坐上火箭一样。还译成俄、英、日等七国文字,获得国际影响。同时,印过朝鲜族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也许因印数之大,现在尚能在旧书摊遇见一二。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可见这算不得珍贵的版本,但这却是一种留有时代鲜明印痕的特殊版本,是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作者吴运铎,一九一七年一月生于武汉汉阳镇。建国后,先后任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和机械科学院副院长,经常到工厂、学校做爱国主义报告。一九五一年十月,中央人民政府、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一九九一年五月因病去世。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与方志敏、刘胡兰等列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无论是当年,还是以今天眼光看,《把一切献给党》都不失为一本宣传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经典读物。它从一九五三年七月出版起,其海量的印数,以及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整整影响了那一代人。可以说,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哪一本青年读物,产生过《把一切献给党》那样巨大的影响力。作者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文笔亲切朴实,情节曲折跌宕,细节描写细腻,人物对话真实可信。把革命故事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没有丝毫的说教口吻,这是此书获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当然,从外部环境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社会。但时下还有多少青年学生,会有兴趣去读一读这本革命书籍呢。六十年岁月沧桑,一本书映照出令人慨叹的时代变迁啊!

附件下载:
2013910080626653940.jpg
20139100806527760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