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解析

发布时间:2013-10-30

 金研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指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变动的相对数,反映的是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相对应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而是以PPI指标替代生产者价格。

    PPI作为中国重要的物价指标,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中供给层面的运行情况是PPI指标的奠基因素。2002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PPI同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还略微领先PPI同比(这与价格指数的滞后性有关),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这种变化规律更为显著。

    第二,PPI指标的基数效应不容忽视。与CPI不同,PPI指标并不具备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同CPI指标相比,基数效应在PPI指标的分析体系中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研究PPI短期变化趋势可持续性的方面。

    第三,PPI分项指标反映了工业品价格的结构特征变化。PPI大类分项指标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权重76.11%)和生活资料价格(权重23.8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又可细分为重工业(包括采掘、原材料和加工工业)、轻工业;生活资料价格可细分为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类,分别代表上游、中游和靠近下游工业行业的景气度。

    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在预测PPI时,通常有如下三个观测角度。

    第一个是PMI经济领先指标。PMI是对制造业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可被视为经济景气度的信号,故理论上讲,PMI指标应领先于PPI指标。

    第二个是CRB指数。CRB指数反映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鉴于成本推动作用对工业企业销售价格的影响,以及上中游企业多是属于卖方市场的资源类企业,能够较为顺畅地实现大宗商品价格——投入价格——PPI”传导路径的考虑,PPI走势同CRB指数的相关性应较高。

    第三个是高频数据,即商务部每周公布的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首先,从PPI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到CPI综合指数的传导看,根据2002年以来的历史数据,两者表现出高度同步性。但自2013年二季度以来,两者走势开始出现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近期CPI同比上行或更多源于短期因素。

    其次,从PPI综合指数到CPI非食品价格指数的传导看,根据2002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其相关性关系,要弱于PPI生活资料价格到CPI综合指数的传导,2012年以来,两者的走势更是明显分化。这说明大宗商品影响PPI生产资料价格比较直接,而从PPICPI非食品价格的路径未必通畅。

    关于PPICPI指标间的关系,还有一个观察角度,即考察PPICPI的差值,这或可为社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提供线索。自201110月以来,我国PPI-CPI已连续24个月为负值,长于2007-2008年(15个月)以及2008-2009年(14个月)的两次负值持续期,且短期内本轮负值状态尚不会终结。

    关于PPICPI的差值背后的含义,有学者曾经给出观点,“PPI相对于CPI下降是市场自发的资源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通过价格的相对变化而实现。借用其观点,PPICPI的负差值,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清理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不良投资,并把资源从资本密集的工业行业重新分配至消费品及服务行业,简言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讲,2002年至2007年初,我国PPI相对于CPI一直是上涨的,这同繁荣时期的货币与信用扩张和经济结构扭曲相关;2007年至2008年,PPI开始相对于CPI下降,但这种市场自我调节马上在信用扩张下中断;2009年,市场自我调节重启,但又被大规模信用扩张打断。直至进入2011年末期,市场的自我调节重新又开始,且这次调节力度更强、持续更久,并且伴随着对于调结构的强调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政策层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