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资产管理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

发布时间:2013-10-30

 王琪

    926,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中信银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这标志着银行理财也将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所谓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每个项目要单独开户,单独设立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投资者有可能享受到潜在的高收益,同时必须自己承担项目破产带来的本金损失风险。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出将会颠覆银行理财产品本身的意义:过去,由于保本条款的设置,银行理财产品被赋予类存款的含义,即投资理财产品能稳定获得略高于定期存款的年化收益率;未来,资产管理计划将会向基金靠拢,即商业银行定期公布计划净值,投资者自负盈亏。

    从表现形式上看,银行理财产品无论在投资期限还是预期收益方面都是封闭式的,而资产管理计划则完全相反,体现出开放式的特征。不仅如此,资产管理计划会绕开当前监管层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向的限制。理论上说,未来资产管理计划可以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如房地产、基建等)和股票市场,这将大大拓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不过从实际条件上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还将占据主导地位,资产管理计划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只能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有效补充。

    首批11家银行将同时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两项试点工作,试点发行时间为1018日,22日完成缴款。各银行的试点额度为5亿-10亿元,部分银行可能更多。首批试点规模较小,未来如果逐渐放开的话,会对银行及关联各方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资产管理计划最大的受益方无疑是银行。首先,银行的投资渠道大大拓宽,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在售的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即投资标的限定在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而资产管理计划则能有效突破这一限制范围,扩充至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等高风险领域;其次,银行可以绕开信托等渠道自行投资,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也可以绕开银信监管;最后,资产管理计划最大特点是银行无需兜底,而是像基金管理公司一样只收取管理费,从而大大降低了潜在风险。

    银行推出自主资产管理计划被认为是银行回归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一旦银行的资管计划成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这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信托机构。在目前的银信、证信合作通道业务中,资金、项目都来自银行,为了规避监管,才不得不走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一旦银行理财通过资管计划,以债权形式直接向企业投资成行,对目前的通道业务将会产生冲击,通道价值也将迅速贬值。当然,这些情况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处于风险规避因素考虑,监管层不可能完全放开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也不可能迅速投向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所以短期内信托所受冲击并不大。长期来看,信托业的生存空间将被逐步压缩。

    对投资者来说,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出喜忧参半,喜的是未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出现将会变成现实,而忧的是随之而来的本金损失风险,以及投资者对于资产管理计划风险的判断。因此,资产管理计划较为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而对于大多数风险厌恶型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当前的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仍将是其第一选择。可以预期,随着资产管理计划的逐步放开,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将逐步受到挤压,但其生存空间犹在。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与资产管理计划并存。

    对实体经济来说,资产管理计划可以说是一大福音。过去,由于监管的限制及银行风控的要求,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实体经济。银行理财资金往往需通过一个乃至多个通道才能最终进入实体经济,而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一系列的中介费用,这些中介费用最后均由实体经济承担。资金使用成本的大幅上升降低了企业利润,使本身经营困难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雪上加霜。与银行理财产品不同,资产管理计划允许资金直接投资实体经济,无需经信托等通道机构,这将大大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出解放了银行,挤压了信托,利好于实体经济,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