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快女”的忙与乐

----——访大连市分行人力部培训管理团队董伟华

发布时间:2014-03-05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特约记者 王浩民

    记者的话:对于工作和理想,董伟华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从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度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必须清楚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想干什么是一回事,喜欢干什么又是一回事。她觉得自己的幸运则是干了自己喜欢的事儿,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了

    两年前,研究生毕业的安宁来到了大连建行。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刚来报到的头几天,始终有一位看起来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短发女孩陪伴她们。新员工培训开始了,安宁才知道,那位短发女孩是负责全行员工培训的领导,也是年长她们好多岁的前辈董伟华。前辈开口便笑,但说起话来语速奇快,赛过电视里背稿子的女主播。董伟华便有了人称快女的雅号。

    下课的时候,董伟华习惯性称安宁她们为丫头,这让远离家乡的安宁感到一种莫大的亲近感。很快,她便和这个和善的大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安宁说:她是我来建行之后的第一个老师。

    在董伟华眼里,新员工刚刚踏入社会基本还属于白纸一张,思想单纯却又充满理想化——“对他们的不足需要宽容和理解,对他们的进步需要鼓励,对他们不切合实际的好高骛远需要泼凉水。帮助他们准确定位自己,才是踏入职场最首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优渥的成长环境往往会让人乐观自信,但也会带来浮躁和挑剔。为此,父亲用尽苦心。1999年,她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后,自己选择了一份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可能是因为长得娇小,公司领导最初将她分配到后台做一些文秘性质的工作。上班不到半个月,父亲来到公司,了解她的工作情况,这才知道女儿做的是文秘工作。第二天,董伟华就被分配到工地,由师傅带着负责工程质量检查。最初她曾怨过父亲:自己家境不错,为什么强迫我下工地?但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性格迫使她挺了过来。

    工地没有楼梯,每天在一米多高的钢管架子爬上爬下;工地没有男女分开的厕所,所以白天不敢喝水;每天早上5点半赶到工地,晚上8点下班,可以施工的季节没有休息日。柔弱的她学会了露天吃饭、站着打个盹,也学会了和工地工人们聊天。工地的力工是最底层、最辛苦、赚钱最少的工种,可有个力工在年尾工程结算时,拿着赚到的5000元钱在她面前炫耀说,他现在是他们村子里最富有的人,任何一个大姑娘都会愿意嫁给他的……董伟华回忆:那个场景我终身难忘,我一下子顿悟了,明白父亲为什么迫使我下工地。其实我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的,对此我应该感恩。

    每年的新行员入职培训都是分行的重点项目,如何让新员工快速完成角色转变,成为优秀的员工,一直是董伟华和团队的重要课题之一。2012年,董伟华和她的团队推出了大连分行《新员工培养计划》,包含认知培训、跟岗见习、持续成长、跟踪评估四个阶段。从新行员的日常礼仪、服饰装束到各种金融业务讲座,从业务流程的实战操作到不同形式的拓展体验,进而了解新员工在进入职场后的困惑,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因此,董伟华基本没有在办公室长时间逗留的时间。从学员的考勤记录到考试测评,从教学安排到学员生活起居,哪怕是教室桌椅摆放、学习用品、音响设备的调试等细枝末节,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坐下来面对面访谈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其他两次见面都是在培训班的现场。晚上7点半,孩子仍在哺乳期的董伟华像普通学员一样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在网点现场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参与服务演练。

    培训即将结束时,一位来自外地的男学员不慎把钱包给丢了,董伟华一边安抚这位学员,一边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并带头资助,帮他在附近找到了合适的住处,就连乘公交车的线路也设计好了。

    在多数人眼中,培训工作只是锦上添花。繁杂琐碎、没有成就感,但董伟华却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为此,她曾两度放弃去支行的机会。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是培养人才的职业,每当看着一批新人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总有说不出的满足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