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死亡的商品化

发布时间:2014-03-19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艾滋病的流行引发了一种复杂的人寿保险做法。它在当时被称作保单贴现行业,是一个由艾滋病人群和其他被诊断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拥有的人寿保险单所构成的市场。其运作方式如下:假设某个拥有10万美元人寿保险单的人被医生告知自己只有一年的寿命。再假设他现在需要钱来进行治疗,或许只是为了在他所剩无几的短暂时光中好好地生活。于是,一位投资者提出以折扣价——比如5万美元——从这位病人手中买下这份保单,并且替他缴纳年度保险费。在这位保单原始持有人去世的时候,该投资者便可以得到10万美元。

1988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则关于一位愤怒的密歇根投资者的故事,他在5年前够买了肯德尔·莫里森的人寿保险。莫里森是一名患有艾滋病的纽约人,当时他已病入膏肓。多亏了抗逆转病毒药物技术的突破,新药的发明使莫里森恢复到平稳的健康状况,而这让那位投资者大失所望。莫里森说:以前,我从未觉得有人希望我死掉。他们不停给地给我寄这些联邦快件并给我打电话,好像在说你还活着吗

与普通员工保险不同,保单贴现行业服务于一种明确的社会善,即为绝症患者的最后岁月提供财力支持。但保单贴现的道德问题在于他们是在对死亡下赌注。这种赌博式的投资者与被其购买了人寿保险的病人的早日死亡之间有一紧密的利益挂钩。

一种与保单贴现更为类似的赌博游戏死亡赌局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上流行开来,几乎是在保单贴现行业盛行的同时。像打赌谁将在橄榄球比赛中获胜一样,人们竞相预测哪些名人会在某一特定年份死去。

同保单贴现一样,死亡赌局在道德上也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它们做的是一种病态的买卖。但是与保单贴现不同的是,它们并非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严格来说,它们就是一种赌博,一种获利和娱乐的来源。尽管死亡赌局令人生厌,但是它们还很难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严重的道德问题。在各种恶的排序中,它们还只是小恶而已。但是,人们之所以对它们感兴趣,乃是因为它们作为一种极限状况,揭示了保险业驱动的是其代理的道德命运。

普通员工保险、保单贴现和死亡赌局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出现,被看做是20世纪末期生命与死亡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这种趋势变得愈发严重了。

根据迈克尔·桑德尔著作《金钱不能买什么》一书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