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读书吧

发布时间:2014-05-28

你属于我所热爱的那个世界

 

    《两地书写》

/赵曙明

    三联书店最近推出了刘再复的作品,其中散文精编选七《两地书写》为刘再复旅居美国后和女儿刘剑梅的通讯、对话、相互评说类文字的精选编集。父女俩面对日益世俗化的时代,于书信中交流对历史、文学的反思,虽主谈学问,但侧重于心灵。看完此书,让我于他们精彩的对话和智性的对谈中,既得到了一种亲情的浸染,又收获了一些文学知识的熏陶。

    书中的父亲刘再复摒弃了传统父亲容易生硬说教的角色,更像一位历尽沧桑后的智者,用优美的语言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娓娓道来,引导着女儿的为人为文。女儿进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深造,他提醒她,“你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中国,只是学到一点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尚未深刻地感受中国文化气脉,而到了西方,则刚刚踏进美国文化大门,两头都是生疏,不可骄傲。但是,你如果从此有意识地在阅读中感受,体认两种文化的气脉所在,就一定能月月年年有所长进,不至于落入只争一个博士桂冠的留学悲剧。女儿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学位,他提醒她要以平常之心对待获得的学位,以平常之心对待即将得到的职位和未来可能获得的荣誉和可能遭到的曲折。平常之心是一种自然之心,就是齐物之心,就是平等地对待他人他物的心灵原则。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要,人的尊严不是把自己视为要人,而是把自己视为,即视为平常但又拥有尊严与追求意义的人,对自己充满信赖但又拒绝自我拔高与自我膨胀的人。女儿做了妈妈,感受到时间的紧迫,生命之爱与事业之爱的冲突愈来愈烈,孩子横站在她与事业之间,与她争夺时间,他理解她的处境。不错,孩子将要使你的生命继续变形,变成保姆、变成奴隶、变成牛马、变成爱唠叨的小妈子,变成神经过分敏感的小巫婆。你要小心。但只要你有心理准备,也可避免。同时又引导她,爱虽然总是把人推入困境,爱的真正对立面可能是冷漠,冷漠把自己置之度外,倒不会陷入困惑。人到年纪大的时候,就容易冷漠,那是因为爱的减退与消亡。所谓成熟,也往往是冷漠,与冷漠不同,爱总是热烈的,热烈地拥抱是非,拥抱苦难,拥抱善恶。

    如果说上面引述的一些话更侧重于儿女情长,那么下面的一些文字又格外发人警醒。在《论灵魂的根柢》中他写到,“我到巴黎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是巴黎有灵魂。无论是到卢浮宫、奥赛宫还是巴黎圣母院、先贤祠,我都有这种感觉。先贤祠建造于1755年,原先叫做圣·热纳维埃芙教堂,法国革命后才把教堂改为埋葬法国伟大儿子的墓地,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布莱叶、子拉、米拉波等都在这里安息,这些名字都是法兰西的灵魂,每个名字都是法兰西的一道强大的根柢。在参观名播四海的拉雪兹神父墓地时,我一看到灵魂的名单就禁不住心跳,除了我原先知道的伟大的巴尔扎克和莫里哀在这里之外,这时才知道歌德、普鲁斯特、拉封丹、缪塞、王尔德、肖邦、邓肯、斯泰因以及大画家安格尔、毕沙特、莫迪里阿尼都在这里。这都是巴黎的灵魂啊!每一个灵魂的根都深进海底,然后穿越蓝色的沧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法国在1789年经历了一场大革命,但没有文化大革命,他们的政治倾向可以不同,但都共同保卫住自己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不是靠人去大书特书的,而是靠积淀,靠自己天才的儿子去创造和积累。在美国经历了9·11事件后,他于《牛仔惊醒之后》一文中写道,倘若美国人也向我们过去那样,个个心中紧绷一根弦,那么,这个世界就乏味得多。你希望美国的定义永远是自由、开放与包容,我还希望美国的定义永远包含着天真与对人类的信赖,不要被恐怖野兽搞乱眼睛。美国面对的敌人既是一群凶残的、掌握现代技术的暴徒,又是一群不敢承担责任的流氓。恐怖分子的炸弹不仅拥有杀伤人身的暴烈力量,而且带有繁殖仇恨的细菌,如果不小心,就会把自己也变成善于仇恨的种族,在冤冤相报中与暴徒同归于尽,甚至把自由与日常生活的安宁也作为代价。在《劫火重铸英雄观念》一信中,他又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英雄的原始意义应当是救人、助人、造福人,认为崇拜破坏性英雄,忽略或蔑视建设性的英雄,在英雄观念里丢掉心灵准则和人性准则是一种文化的病态。他引用了鲁迅在《拿破仑与隋那》一文中的感慨,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是敬佩他的英雄,甚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还恭维成吉思汗自从有了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虽然有些人大起来还是去给英雄做炮灰,但我们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杀人者在破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是在恭维杀人者。

    除此之外,书中随处可见各种精彩的引述,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仿佛一并见识了许多智者的风采。如他引用作家莫言曾描述有些人进入电脑网页时的心态是,胆大包天,厚颜无耻。既没有他律,也没有自律,只图骂个人仰马翻,玩个天昏地暗。让女儿在金子与泡沫并存的时代,更应当认真阅读思考,不要助长泡沫,加剧鱼目混珠的混乱现象。在《论精神之旅》一信中引雨果在1853年为《颂歌与民谣》所写的序言中的话,从棚店向皇宫攀登,可以说既罕见,又崇高;从谬误向真理攀登,那就更罕见,更崇高了。在谈到人文境界时,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认为李后主原是帝王,突然变成囚徒,巨大的反差和变动,很容易产生仇恨和复仇的心理。越王勾践从帝王变成囚徒后,内心燃烧的就全是怨怒,但李后主没有仇恨,反而从自己的身世中领悟到人间的苦痛,并产生了一种大悲悯之情。在谈到美国文学的灵魂时引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充塞于创作史空间的应当是指示人类心灵深处从远古以来就存有的真实情感,这古老而至今遍布在心灵的真理就是:爱、荣誉、同情、尊严、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在论张爱玲的局限时引用傅雷的一句聪明机智成了习气,也是一块绊脚石。他让女儿于文学作品中多放一点热量,将来如果有机会写小说,可学张爱玲的技巧和笔触,但还是保持自己的傻气与书呆气为好,不必太精明伶俐。对于写作,他引王国维的话来述一个伟大的作家所以受人尊敬,就是他用精彩之笔,打破一切围墙,消除一切界线与隔阂,让人感到心灵相通与人际温馨。他自己写道:从事我们这个职业的人,常常处于贫困状态,但有一个好处是我们生活在自己心爱的领域中。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独坐于灯火之下,读完了一本书,常常会激动不已。我们是在一个最美的职业上创造意义,我们可以把心灵存放在最美又是最心爱的地方。

    手捧这样一本有温度的书,我想起书中作者写的一句由法国总统密特朗说出的让《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最感动,以至于热泪盈眶的话:你属于我所热爱的那个世界。

    我真想将这句话再转赠给他。

 

 

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亲爱的小艾:

    爸爸特别想你!

    爸爸又到了黄湖,可爸爸一直都记着在北京时怎样和小艾一块玩,你还记得吗?

 

/公孙欠谀

    《新京报》2013年生活书获奖作品《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丁午先生的遗作,也是先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写给女儿的61封信件,据说老先生生前还在一直寻找这些信件,在先生去世后,他的后人找到了这些信件并付诸出版。

    这就是一本图画书,上面写了一些给女儿的话。从1969年到1972年,当时丁午先生被下放到河南黄湖的五七干校劳动,一个特殊的政治时期,中间又经历了婚姻的变故,女儿小艾是他最牵挂的人,他只能用写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面对一个89岁的孩子,识字不多,不谙世事,就给她画画,再加上一点简单的文字。一对父女的家书,成就了一段特殊时代家国记忆。

    人的情感是有隐蔽性的,而且父爱又是人间最难表达的一种感情,可以看出,丁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自己千里之外的孩子,几乎每封信都是用小艾,我最亲爱的女儿,爸爸是特别特别地想你小艾,爸爸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开头,配图的内文也多是有一天爸爸晚上值班看蔴,天上有个月牙,爸爸好象看见小艾就在月牙上笑哪!爸爸就唱了好些小艾喜欢听的歌,你听见了吗?”“爸爸把小艾的照片看了很多次,收到信封里,又拿出来,又收到信封里,又拿出来,后来灯灭了(我们这里每天十一点钟灭灯,跟北京不一样),爸爸还想看,就划了一根火柴看小艾,一根火柴灭了,又划一根。画面上自己躺在床上,一只手拿着点燃的火柴,一只手拿着照片,脸上挂着泪珠。

    它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情节设计,都是讲父女之间一些简单的生活琐事,抓青蛙、吃鸟蛋、杀猪、做木活、演杨子荣。对女儿的要求也很简单,希望你学会游泳,希望你帮助别人、希望你好好学习,要经常给爸爸写信,不要把爸爸写给你的信都收好,不要拿给别人看……信纸上还会有眼泪的痕迹。正因为这些事,让人感觉太接地气,好像就是自己的事情,太容易触动自己心底的脆弱,一次翻开读几页就鼻子酸酸的,坚持着,再往下读,直到泪留满面。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就发觉当父亲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责任和情感辛劳与幸福交融,孩子是上帝给我最好的礼物,要好好珍惜他。这本书我准备给儿子留着,虽然他现在才和书中的小艾同龄,很多事还不懂,但总有一天他会成为爸爸的,他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在《新京报》2013年生活书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上,丁午先生的儿子丁栋代姐姐小艾说了一句:人们出来没有间断过对人间真情、温馨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爸爸,小艾也特别特别地想你!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感谢丁午,感谢他在发黄的纸页间留下的泪痕与父爱,在那个荒诞的岁月,生命与爱是不可战胜的,历劫不灭。

    即使他并不快乐。

 

 

编辑手记

把心灵存放在最美又是最心爱的地方

    最近,爸爸们好像都很忙的。昨天还在追问,爸爸去哪儿呀?转到今天,爸爸们就回来了!全世界的爸爸们都在忙不迭地刷着存在感,这让2014年的父亲节似乎有了真正的主角。

    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记忆里,母爱是一种本能的情感体验,而父爱,似乎成了上天的馈赠,在浓郁母爱的空隙处,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沉默。记得多年前,读朱自清的《背影》,那个蓝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着跑去买橘子的肥胖背影,定格了父亲的形象,和收放自如的母爱比起来,父爱显得笨拙,还有些怯怯的。诗人北岛写过一首诗,《给父亲》,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父子间的缘分,只是追随,不是偎依,渐行渐远间,隔着的是时光。

    博尓赫斯说过,我们有两种看待时间大河的方式,一种是时间从过去,不知不觉穿行过此刻的我们,向未来流去;另一种是从未来迎面而来,眼睁睁地看着它越过我们,消失于过去。不管是从过去流向未来,还是从未来回溯到过去,在时光消遁的旅行中,我们似乎只能站定脚跟,在原地,等待时间和你正面交锋的那一个瞬间,然后,都来不及说点什么,世界就已经老了。

    两代人之间的爱不过是决绝的目送,他们一路老去,我们一路成长,彼此张望,却从无交汇。

    所以,当那个叫爸爸的男人和你说点什么的时候,一定要珍惜。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仅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这是《傅雷家书》中傅雷说给儿子听的,关于艺术和美的对话让父爱成为一段人间佳话,那爱是历久弥新的。还记得《父与子》吗?一本很老很老的漫画书了,是父子间一段充满童趣的故事,让我们在这个糟糕的世界上,重温了浓浓暖暖的亲情。试着不谈理想,也是艰难生活中一抹明亮的底色吧。你想过当你对一个人说爱却永远得不到回应的煎熬吗?在《爸爸爱喜禾》里,虽然喜禾是个可能永远都不会叫爸爸的患自闭症的儿子,但这个叫做蔡春猪的爸爸却用戏谑回击了命运,不是痛楚,是一段有笑有泪的日子。一个爸爸面对劫难的态度,可千万别说这是乐观,太励志了,连蔡爸爸自己都说,这么多年,我费尽心思想干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件能干成的,成的事都是偶然,无心插柳的事情,包括这次的这本书,也是很偶然的意外。喜禾一定也是个意外,但爱却不是。你相信吗?顽主王朔也有柔软的一面,《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爱情和历史的絮叨史,据说他原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书里从讲猿人开始到琐碎家事,铺满纸面的是一个看似成功的男人的辛酸和中年危机。反正无所谓啦,我是你爸爸,说和不说,都没所谓。我再爱你,也还是有诸多对不起。还有两位爸爸推荐了《两地书写》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认真看看。在《两地书写》中,父女二人像是以文会友的忘年交,是一个父亲陪伴女儿灵魂的成长史。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据说这是老六力荐的。一本快乐有趣的书,漫画家为8岁的女儿画出了那个冰冷年代中最最珍贵的温情,冷暖人生,父亲用一整本有字有画的信努力屏蔽掉了现实的丑恶和谎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里了。这是关于父爱的童话。

    “书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它可以对抗恶、死亡与恐惧,它也可以弥合爱的伤口。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中,得了不治之症的母亲,面对死亡的宣判,她选择了一种奇异的方式:阅读,来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并由此获得了母子间默契而动人的情感交融。死亡其实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世间最好的告别,或许只是一次阅读。虽然这是一场母子之间的对话,但我想说的重点是阅读。两代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两代人之间的相处。

    又一个清晨醒来的时候,翻翻这些书。把心灵存放在最美又是最心爱的地方。

    爸爸去哪儿啊?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话清谈

爱若诗文,情似笔墨

/清馨

    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说: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三个因素决定: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俗,很自然地会套在一个人身上……”明清小品善用日常生活琐事及普通人物,寄寓作者的真情实感,影响后人的审美习惯。以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寒花葬志》为例,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家常生活的画卷,文中蕴含的诗情画意,亦令人产生共鸣和遐想……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开篇,即用彩色泼墨方式,把简朴的书房生活,描述得悠然自得,充满闲情逸致,颇具唐人刘禹锡《陋室铭》之风骨: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余稍为修葺,……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是家中残旧的南阁子。……我稍加修缮,……在庭前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我(在书房)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自独坐,聆听万物的声音;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也不飞开。每逢月圆之夜,月光照在墙上,桂树影子婆娑生姿,微风吹来,树影摇动,轻盈、舒缓又可爱。

    现代诗文对爱情和婚姻的情感表达,可以很直白。但古人唯有通过简略、含蓄的叙事来表达,却不能直抒胸怀。归有光的爱情,是母亲生前所定,属遵从父母之命,所幸婚后夫妇情深意笃,其思念亡妻之作,以《寒花葬志》为例:婢初媵时,年十岁,……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寒花陪嫁到归家时,年仅十岁,……有一天,天很冷,家中煮荸荠,寒花把熟荸荠削好皮,盛满了小瓦盆,我刚巧出外归来,取来就吃,寒花即刻拿开,不给我吃 …… 妻子就笑(想来是笑我嘴馋和寒花心急护主的神态) …… ”归曾在《请敕命事略》中提及魏孺人: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可见,归妻生性贤慧,待人宽厚,从她对寒花的态度亦可窥一斑:寒花不给归有光吃荸荠,貌似对主人不敬,但归妻体谅寒花自幼就随侍她,心中只把魏家小姐当主人,不懂也须敬重魏家小姐的丈夫,感觉这孩子毫无心机,稚气可爱,于是就笑了…… 从寒花忠心顺从的态度来看,主仆之情亦颇融洽……且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即是说:妻每次让寒花靠着小桌吃饭,她马上就吃,(一边吃)两个小眼珠还慢慢转动,妻子又笑着指给我看(寒花若有所思的小大人模样)……

    中国家庭雇用仆人,古已有之,但专为家仆作文,归有光应属开先河之士,《寒花葬志》看似悼念早逝的寒花,其实是缅怀归妻及日常生活的意趣。作者用淡淡的笔墨,状情摹态,细心描绘,往昔琴瑟祥和的画面,好像都被定格,妻子的和颜悦色和婢女的娇憨之态真切生动,恩爱怜惜之情更是诚然可贵。归在增补《项脊轩志》时说: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即是说:我作上面的志,过了五年,妻子嫁到我家,她常到项脊轩中来,问我一些古书上的事,有时还倚着桌子学写毛笔字……又说: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即是说: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家转述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阁子,什么是阁子呢?可见,归妻在娘家从不讲婆家是非,只讲丈夫的书房逸事……她的知书达理和温厚娴淑,让归有光十分感念: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即是说: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项脊轩也逐渐破败,我不想修理…… 其伤感之情,令人动容……

    网络时代的阅读,或许是一种奢侈的体验。穿越古今,静心观察,生活其实永远不乏诗意,或许只是少一颗感悟的心。回想有位可爱的京城小友在电邮中说,新春马年在瑞士列支敦,因想寄明信片,曾致电我……我答道:虽没收到,但心意领了!联想到中国诗人海子《日记》中有: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的诗句,笔者所言绝非客套,而是领悟后的爱惜和感恩,无论如何,想念是纯真的……

    忽然记起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中说:上街买菜去,大约是带有一种落难公子的浪漫态度……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为什么。原来,张爱玲是带着这样一种落难公子的浪漫态度小菜场!所谓爱若诗文,情似笔墨,无论是明清小品,还是现代诗文,只要留心给繁忙的日常生活加一点儿文学想象,就能成为许多人向往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