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中国产业升级的启蒙与孕育

发布时间:2014-05-28

 陈新兵

    近来一直在思考从创意到收益,未来中国产业会走怎样的路。

    但总体来讲,中国制造价值创造能力是被动的,究其原因:第一,一、二产业融合不够,第三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三个产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是落后的;第二,全国性垄断、区域性垄断,甚至一条街的垄断,使利润分配出现两级分化,其中很大部分中小企业和经营者仅能维持生存;第三,对比90年代初期下海潮和近年来公务员热,从生存文化观变化可以判断中国制造缺乏人为推动力;第四,世界工厂惯性、随遇而安的思维、企业和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保守、经营者盲目发展观等,使企业及其经营者寻租思维压过寻利思维,形成创新阻碍。

    有人总结出2013年中国十大供应链创新模式。其中无论是小米、阿里还是顺丰优选、海底捞等等,运用郎咸平价值创造非常6+1模式分析,这些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到终端零售这6大流程推进滴水不漏,各流程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及时交换,六大环节综合推进并敏捷触发生产制造,专注1(即:中国制造)的粗放经营正在改变,呈现出立体作战新姿态。从对产业链利润挤压过程来看,这些企业正在学会如何垄断利润,似乎让人依稀看到了中国产业转型的脉络。

    是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春天就来了呢?笔者认为为时尚早。从国际环境分析,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在国际竞争中并非强大,重要的是国际定价权的缺失,使产业升级压力巨大。中国产业的现状是:第二产业要承接第一产业的工厂化,又要想法提升对第三产业的依附力,自身的发展还要想办法尽量少的消耗能源、资源。而美国通过金融、军事垄断实际控制着世界经济发展,使其在本土营造了产业升级发展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中美经济的根本区别。而中国产业升级在稳增长、调结构基调下呈渐进趋势,是启蒙与孕育并进的过程,但自始至终要有全球化、全产业链的大局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将得力于创造力思想启蒙,而第二产业将借力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孕育才能顺势而为、扬长避短。

    据统计,到2033年中国每5个人要养活9个人,以农业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产业承载作用将日益凸显,毕竟说到底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衣、食,哪怕是美元。从小农经济完成升级必须启蒙农业人口的思想去创造、去寻利而不是寻租。新型城镇化为第一产业人口内部消化或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基础。当前,农业实现机械化不是主要矛盾,关键是增产量要多几个袁隆平而不是转基因;要有龙头企业,还要扩大农业经纪人队伍,建立如顺丰优选一样的直供全生态农业供应链模式,解决产、供、销一条龙推进问题,让农业人口稳定而有利可图。

    为什么第二产业要借力国际先进生产力孕育呢?国资改革很重要,关键是控制国资企业的利润分配,国企发展要去行政化,借力国际先进生产力,不断构建自己的全球化、全产业链,而不是在国内继续吃政策饭。再谈中小企业发展,宏观层面关键是破掉垄断,使企业在全产业链中有一席之地,让富的人带着他们一起富;微观层面关键是提升公司管理效率,中小企业做不下去还要硬撑的土豪经营,资不抵债仍想借钱还魂的赌徒心理,这些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危害还要大,我们要借鉴国际先进公司治理制度加以规范,特别是信用的建立,因为它是融资的基础。

    第三产业看重的更多是商业机会而非科学技术,正如微信聊天用不上登月球的技术一样。大家应该没忘记当年淘宝是怎样干掉易趣的吧,第三产业做大的经典案例十年前就有。而到2013年小米、阿里们在细分市场竟露行业顶尖之端倪,究其根本是因为企业走上了国际化道路。但中国第三产业并非只有这些企业,还有高端服务业。对我国刚起步的高端服务业必须进行创造力思想启蒙,催生其构建全球化体系、全产业链、全自由竞争的思维,使其竞争力无论在国门内外都要强大,这样墙内开花才能墙外香。

(建行江苏省南通分行)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