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拐点上的房地产基金

发布时间:2014-07-02

 赵红英

    20141季度,地产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基本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各城市间的房价和成交分化加大,部分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下跌;一季度土地市场先高后低,1月还延续了2013年的火爆,一线城市出现多个地王,23月渐趋平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强调是的城镇化,而不再是大规模圈地造城运动。如此,刚刚经历2013年融投两旺的房地产基金该何去何从?

    首先,要搞懂人民币房地产基金兴旺的实质。国内市场上的房地产基金投资始于2004年,早期主要是外资基金,涵盖募投管退全流程,投资组合里既有收购并自行运营的收益性物业(办公、零售、公寓、研发、物流仓储等多种类型),也有开发企业或项目公司的股权投资。期限一般在5年左右,也有达到收益目标提前退出的。应该说,这些机构的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能力以及独立性都比较强,也在第一轮基金周期里赚到了超额利润。但是,自从人民币基金兴起后,房地产基金就变了样,说白了,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房地产基金都是假股真债的类信托。这类基金避开了银行、信托贷款的四三二限制,灵活性高,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需求,调控基调确定后,投资猛增,而传统融资渠道未放开甚至收紧,资金需求量大;二是利益,IPO停摆使股权投资市场整体较沉闷,房地产基金投资周期短(通常只有1-2年),回报稳定,退出也更加便利,吸引了大量PE转投。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市场出现转折的信号,灵活性以及专业管理能力的不足就成了这类基金的最大风险。灵活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没有底线,这类基金的LP基本都是自然人或自然人集合(一些财富或者投资管理中心),群众一警惕,募资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募集的钱也很难找到好的投资项目。类信托房地产基金注定是昙花一现的繁荣。

    房地产基金的出路在哪?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基金从来都是机构投资人的重要资产配置方向,其与现存人民币房地产基金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国外房地产基金的LP主要是机构,如大学捐赠基金、养老、社保及银行等机构投资者,这些资金规模大、投资期限长,要求持续稳定的回报,正好与房地产的长投资期、重资产属性相吻合。

    如何才能募到机构的钱?基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管理能力,二是稳定的投资方向和渠道。对于前者,是目前现有基金管理公司的软肋,由于过去只是类信托的玩法,所以基金们只注重抵押、担保以及书面方案,基金经理们其实缺乏深厚的房地产行业经验和资产管理能力,团队大都没有说服力。机构LP和自然人不同,也都是资本老手,绝对不会把钱托付给不如自己的人。换个角度看,专业性也是房地产基金的优势所在,只要能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就有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底气。

    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方向和渠道。现在再搞房地产基金,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找到存在的理由,找到有刚性需求和抗周期的房产类型来投资,满足风险厌恶型机构投资者的需求。笔者认为以下方向可参考:1、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资金缺口巨大,需要政策性资金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也需要创新金融产品;2、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和工业厂房,这类物业的资本增值能力通常不如住宅或商业用房,但租金稳定,与经济转型的长期需求相吻合,这类物业供不应求,将有独立走势;3、再城市化中的民生项目,如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这类项目的需求比纯商业项目稳定,波动小;4、养老养生、医疗、文化等强抗周期行业的房产投资,可在这些行业的资产轻化转型中寻找投资机会。养生养老、医疗、文化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与服务,房地产基金投向这类机构的固定资产,通过专业建设和资产管理获得稳定但适中的收益。

    可见,拐点上房地产基金,有两步路一定要走,走了不一定成功,但不走一定是死。第一是端正态度,不要老想赚快钱,要培养基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双重专业能力;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厘清属于自己的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那口清泉。

(建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