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门神 门神

发布时间:2016-01-27

天成老店掌门人尹国全

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率兵攻占开封后,当地的百姓向他诉苦说,由于连年的战争,无辜死去的冤魂太多,每到夜里城里经常闹鬼,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世民也噩梦不断,每晚都被惊醒。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得知后,一个手持双锏,一个紧握金鞭,威风凛凛站在唐王的卧室门两旁,自此便夜夜无事。这让李世民灵机一动,让谋士将秦琼、敬德俩人画像贴在两扇城门之上,以保百姓的平安。恰巧朱仙镇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来到开封,看到城门上将军的画像,回去后把两人的像刻在木版上印成门画。百姓们为了避邪,纷纷购买这种门画,门画供不应求,门画慢慢演绎成门神,后来又发展成年画。从此,朱仙镇木版年画便一举成名。

 

 

 

天成老店,一位老艺人正在为顾客选购的年画上加盖朱仙镇年画的印章   /CFP

 

来自英国的留学生到开封市朱仙镇体验木版年画套色印刷工艺   /CFP

 

 

门神 门神

 

 

印制年画的模板

 

天成老店的第七代传人尹金堂

 

尹国全说他对民间文化传承有个想法,像朱仙镇木版年画这样的传统印制技艺,传授起来绝不能再用老传统的方式带徒弟了。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才学了些凤毛麟角,就敢出来开店印制年画,不仅有损老店的名声,也不利于传统年画的传承。因此,他希望与艺术类的高等学府结合,让这项传统的技艺成为高校里一门学科,达到科学传承的目的,如果真能这样,他将毫无保留地把印制技术奉献出来。

 

 本报特约记者 张靖/图文

    说起木版年画,就不能不说朱仙镇。朱仙镇在开封西南约二十公里处,虽然是个小镇,但在明末清初时,却与江西的景德镇、广东的佛山镇、湖北的汉口镇并列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尤其是在宋朝的时候,那是朱仙镇最为繁荣的时期。繁荣的朱仙镇也慢慢有了开封的南大门之称,在历史上也算是京畿要地。南宋时期,这里是岳飞大败金兵的地方,然而,让朱仙镇真正闻名全国的却是它的木版年画。在当地有一首流传已久的民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最数天成老店,如今的天成老店就座落在镇里木版年画一条街上,门前一条不算宽的土路就是了,街的另一边就是横穿镇中央的运粮河,据说这条运粮河在宋朝时期从东京(开封)直通陈州(淮阳),当年包拯去陈州放粮时就是走的这条水路。斯人已逝,如今的运粮河岸柳拂堤,河水潺潺地向东南方向流去。

    进到天成老店,墙壁上挂的木版年画和桌子上各种奖杯映入眼帘,尹国全和他的老伴儿都在店里,他已经是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了。尹师傅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坐在工作台前,聚精会神雕刻着印制年画的模板,老伴儿坐在一旁剥着花生。寒暄过后,尹师傅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忙着他手中的活计。尹师傅说现在镇里做木版年画的没有几家了,一是这个纯手工工艺没有印刷品精致好看,更重要的是木版年画的成本要高于街上卖的年画好几倍。

    尹师傅的老伴儿在一旁插话说:生意真的不太好做,很多人买这些木版年画都是为了收藏,没有人会花几十元或上百元买一张贴在门上。连俺家逢年过节都是买对联,农村人大都图个喜庆,花花绿绿的贴在门上就是好看,虽说这木版年画也是经过五种配制的染料套色印出来的彩色图案,但底色还是白色。

    “为什么不把门神底色弄成彩色的呢?这样不就更好卖些?

    “不行。尹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回答说:这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包括一些模板,都是老辈留下来的,宁简勿繁,这就是传统木版年画的特色。尹师傅同时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首先应该尊重原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色就在于线条粗犷,人物形象夸张、饱满,还有就是纯植物熬制的颜料,全部都是沿用的传统工艺。如果一味追求精细化、批量化生产,会失去木版年画原有的味道。

    说到木版门神年画的起源,不能不提李世民。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率兵攻占开封后,当地的百姓向他诉苦说,由于连年的战争,无辜死去的冤魂太多,每到夜里城里经常闹鬼,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世民也噩梦不断,每晚都被惊醒。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得知后,一个手持双锏,一个紧握金鞭,威风凛凛站在唐王的卧室门两旁,自此便夜夜无事。这让李世民灵机一动,让谋士将秦琼、敬德俩人画像贴在两扇城门之上,以保百姓的平安。恰巧朱仙镇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来到开封,看到城门上将军的画像,回去后把两人的像刻在木版上印成门画。百姓们为了避邪,纷纷购买这种神画,门画供不应求,门画慢慢演绎成门神,后来又发展成年画。从此,朱仙镇木版年画便一举成名。

    传说归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真正起源于北宋时期,是我国有史可据的最早的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和发祥地。与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大木版年画之乡。

    

    “天成老店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是一枝独秀,历经五代传人和200多年风雨,道路坎坷,饱受磨难,至今仍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社中绽放着异彩。

    坐在我面前的尹国全师傅已经60多岁了,虽然他名望很高,但依然是一身纯朴的装束,一幅朴实的农民形象。他不善言辞,坐在凳子上,凝望着屋外,脸上写满了沧桑,满是老茧的两手不时地摆弄着刻刀。说起天成老店的历史,尹师傅打开了话匣子。

    清朝嘉庆年间,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能人尹清元,继承发扬祖辈流传下来的木版年画制作技术,在朱仙镇的估衣街,正式开创了自己的天成老店,这也是当时镇上唯一有字号的门神店。最初成立天成老店时只有五个成员,除掌门人尹清元之外,还有他的长子尹德顺、次子尹德成及他的两个得力徒弟。

    那个时候,正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也许是受到明末对绘画内容导向的影响,传统的道释人物画逐渐衰落,而在民间兴起的风俗画及吉祥喜庆画却得到空前发展,这对原本就是来自民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天成老店就抓住这个时机,在继承传统道释人物画的基础上,挖掘、发展、拓宽风俗画及吉庆画的画路,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制作的年画艺术风格深受百姓喜爱,天成老店规模迅速扩大,店内人数发展到近百人。为了便于经营,天成老店又分出了天盛德天义德二合永”3家分店,天成老店的第二代传人尹德成为了扩大影响力和规模,把天成老店从朱仙镇搬迁至开封书店街。

    清朝末期至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及廉价的胶印月份牌年画的兴起,天成老店终难抵挡这后起之秀,苦苦支撑数载,却未见起色,朱仙镇木版年画由此也步入了低谷。不但解散了几家分店,又把店铺从开封搬回到了朱仙镇。此时天成老店由第四代传人尹国全的父亲尹福祥经营,迫于各种压力,尹福祥经过苦思冥想后,终于首创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第一块独立黄版,使其一直延续到现在。

    尹国全说他自小与木版年画为伴,他幼时就喜欢画画,6岁时开始正规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术。也许是对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和流程耳濡目染,在他16岁那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

    尹师傅抚摸着刻有天成老店的牌匾,牌匾不大,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讲到天成老店雕版的独特之处,尹国全师傅如数家珍:我从小就上作台随父亲学习木版年画印刷、雕版、套版、套色、调色等技艺,所以对木版年画情有独钟,那时勤奋好学,我18岁的时候,就成功雕刻出《大灶》、《二灶》、《马上鞍》、《五子登科》等多套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说到这里,尹师傅从架子上分别拿出五块模板,然后又从展品柜里拿出一副门神画,说:这是左边门神画,人物是大将秦琼,手持双锏,不怒自威。细看尹师傅的这幅门神画,纹络清晰,套印十分精巧,图案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幅构图饱满匀称,画面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明快鲜艳。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2002年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不久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能全面掌握年画雕版、印刷、调色的老艺人已寥寥无几,尹师傅是目前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命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唯一的传承人。

    

    “天成老店的几代传人依靠他们的勤奋,默默无闻地传承着朱仙镇木版年画,他们一代代呕心沥血、传承并丰富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印制技艺。从小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术的尹师傅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技艺完整地保存下来更是历经波折。

    就在尹师傅技艺有成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场风暴开始了,木版年画首先被列入四旧,而闻名遐迩的天成老店也成为破四旧中的典型被清理了。一夜之间,红卫兵把他家的刀、作台、版料抄走,把其祖辈传下来的5000余块雕版拉到朱仙镇西门外当众烧掉一大部分,有l000多块雕版被开封县文化馆没收,上百种祖上留下的雕版至此失传。

    满头华发的尹师傅眼含着泪水,向我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为了不荒废这门手艺,他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躲藏在自家白薯窖里偷偷印制年画,印制出来的这些年画还不敢在当地销售,只有卖给从远方来的熟客。

    为了把传统印制技艺完整传承下去,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尹国全父子从未间断过刻板和印刷,潮湿的地窖常常使充当简单印色的油丹纸反潮变形,尹师傅的父亲尹福祥为了避免年画漏色,使年画印制得更精准,首次尝试雕刻一块独立的黄版,从而改变了祖传下来的4块木制印版的模式,并在尹国全的传承下使其一直使用到现在的5版印制方式。

    然而,这样的光景也没维持多久,由于被扣上了宣传迷信的帽子,尹师傅带着全家跑到了新密市一个叫罗沟村的山区里待了一年多。直到现在,尹师傅的老伴每当想起当年带着3个幼子背井离乡的辛酸,都忍不住流下泪水。他们一家天天靠架子车拉石头度日,但无论生活再苦,尹师傅也不愿祖上留下的技艺在他这里失传,他还经常跑到山洞里偷偷雕版、印制年画,然后拿到山区里的集市上去卖。

    尹师傅说,年画之所以能传承下来,离不开民间百姓的喜爱和认可,民间是最为肥沃的土壤。有一年,他们偷偷地卖自己印制的年画,一张仅卖五分钱,就卖了四、五百元钱。文革结束后,他率先由地下偷干转入公开作坊,并及时把老工人请来负责印刷,他不分昼夜地赶制雕版、按祖上单传秘方调制矿、植物颜料。

    在尹国全的细心打理下,天成老店又红火起来了。

    

    透过历史的天空,去看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难想象,那时的朱仙镇该是怎样的一种繁荣景象,因为木版年画,它的盛名享誉全国,年画种类由单一的门神,慢慢发展到灶画、中堂、桌裙、门头、影壁、斗方以及对联等,名目繁多,种类俱全。

    “天成老店的木版年画制作技术极为考究,独具特色,步骤也颇为复杂,仅它的用色染料就多达9种。并且印色全部采用植物原料精心熬制而成,据说里面还添加了一些名贵中药,因而印制出来的木版年画色彩鲜艳,永不褪色,就是把刚印染出来的年画放在水里,也不会洇染,更不会串色。

    尹国全凭着对木版年画的深厚感情,从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多年来,他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精心雕版数百块,其中《刘海嬉金蟾》、《秦琼敬德》、《佛祖全堂图》、《柴王推车》、《上官下财》、《千手千眼佛》、《打登州》等年画,不断获得大奖,很多作品被省、市级博物馆收藏,他本人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确认为天成老店年画作坊传承人,他的作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协会、《光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及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媒体报道和收藏。

    201111月,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产地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尹国全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参加申报工作的唯一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还为《朱仙镇尹国全木版年画集》题写了书名。

    说起刚刚获得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尹国全喜中有忧:获得这个称号让我感动,这么多年的坚持总算没有白搭,我现在也彻底放心了,这门手艺我一定会把它传承下去。 尹师傅说他对民间文化传承有个想法,现在光招徒弟不行,毕竟好苗子也不好遇,像朱仙镇木版年画这样的传统印制技艺,传授起来绝不能再用老传统的方式带徒弟了。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才学了些凤毛麟角,就敢出来开店印制年画,不仅有损老店的名声,也不利于传统年画的传承。因此,他希望与艺术类的高等学府结合,让这项传统的技艺成为高校里一门学科,达到科学传承的目的,如果真能这样,他将毫无保留地把印制技术奉献出来。

    

    在采访中,尹国全的二儿尹金堂始终低着头,在台灯下专心雕着年画的线条版,他如今是天成老店的第六代传人。尹师傅说:我教手艺、带徒弟没有太多限制,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不愿学这个,我也不强迫他学。二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悟性也不错,对刻版也很有兴趣。8岁时就独立刻了传统灶王年画

    正在刻版的尹金堂抬起头来羞涩地笑了一下。尹师傅接着说:只要是棵好苗子,不管是谁都可以学,这没有啥保密的,我不搞只传自家人那一套。我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俺这个二孩儿学木版年画,也是一早就不上学了,这样可怎么行呀。

    说到这里,尹师傅一声叹息。他的两个孙子初中刚毕业时,想早早跟着他学木版年画,他硬压着让孙子继续上学,但同样的情况还是发生在他的孙女尹丹丹身上。丹丹从小有绘画天赋,但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了。不过让尹国全高兴的是,孙子和孙女文化虽然不高,但作为第七代传人的两个孙子,如今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孙女负责家里的装裱店。

    不管怎样,天成老店的招牌毕竟还是后继有人的。(河南省开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