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16-04-13

瞬间 ·皇后镇(二)  第六站

 

Arrowtown(箭镇)

Arrowtown(箭镇)是途径皇后镇的一个小镇,以挖金而出名,1862年,被一个叫做Jack的人发现此处有黄金,但他本人对淘金并不感兴趣,后来大量淘金者聚集此地,其中不乏大量华人淘金者沿河流一路淘金。

 

 

海拔最高的公路

这条公路位于海拔1076米,建于1861年。两旁一片苍茫。离开Wanaka向南面山区行进,周围的风景渐渐改变了风格,不再是郁郁葱葱的绿色草原,色调变成末日荒凉般的金黄色。公路海拔渐渐升高,我们就在这满是荒草的山坡边盘旋,直到最高处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来时的路。

 

 

中土世界

    中土世界,原是西方神话的土地,出现在托尔金小说著作中的一块架空世界中的大陆和世界,名称来自于古英语中的“middangeard”,字面含义是中间的土地,意指人类居住的陆地。《霍比特人》、《魔戒》和《精灵宝钻》等等都是发生在中土世界的故事。

我们自驾着一路跋山涉水,毫不夸张地趟过了8条河流,每一次阻隔在我们面前的河流都让我们担心汽车搁浅,或许真的有神灵帮忙,最终总算是有惊无险的一一度过,深入其中,豁然开朗,顿时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精灵们的世界。

 

回程的路上,一条绵长的云腰带一路相随,好似仙境般,慢慢的,散去,变成了云海。

 图文/冰蓝

 

 

立达苑 · 俞可

盛宣怀的自强之道

今年427日,盛宣怀第一百个忌日。以独揽中国近代实业半壁江山,盛宣怀叱咤史册。1897527日,他在上海外滩开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为国人自主创办银行并发行货币之发轫。这位被张之洞誉为承上注下,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的红顶商人在教育、慈善、银行、煤矿、钢铁、铁路、航运、电信、纺织等领域实现十一项中国首创。唯有办学堪称缔造百年伟业。一代宗师唐文治曾言:当世论公政绩者,曰轮船、铁路邮电,而公实以学校作根柢

    盛宣怀,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父盛隆为举人,曾任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与李鸿章深交,曾以布政使衔任湖北盐法武昌道。盛宣怀自幼入塾诵读四书五经,颖悟洞彻,好深湛之思,质疑问难每出所肄诸经外,塾师或无以对而心奇之。青年盛宣怀跟随父亲建义学,设人范书院,凡我族中子弟有质可造就者分住院中肄业。然乡试三次不第,遂绝意科举。18704月,盛宣怀入李鸿章幕府,深得倚重与扶掖,飞黄腾达。

    经李鸿章举荐,盛宣怀1875年入鄂创建煤矿钢铁业,绸缪全局,力创其难,江汉数千里躬亲履勘,冒涉炎暑,一切调停筹画,费尽苦心。此项事业以失败告终,推原其故,皆缘中国矿学无人,徒仰成于外洋矿师。考察福州船政学堂,对于嫉科举如仇的盛宣怀,无疑柳暗花明: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1880年开设天津电报学堂,盛宣怀相继创办上海电报学堂等13所实业学堂。

    甲午惨败,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梁启超语)。盛宣怀审时度势道:维外洋国富兵强,根柢全由于学校。学校为人才之所出,人才为富强之本源。他进而提出: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一份捐设新式学堂规划便应运而生。该计划拟在各地捐建大学堂、小学堂、时中书院若干所,大学堂又内设中学堂,大中小学三级现代教育体系雏形由此确立。办学经费由盛宣怀旗下的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金矿局等认捐。1895年和1896年先后建校的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与南洋公学即在规划之列。前者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后者则开中国师范教育之先河。

    其实,南洋公学并非一所师范院校。公学所教,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然而,开设南洋公学,师资之忧远甚于生源。盛宣怀深谋远虑道:惟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进而呼吁,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惟虞弗及。《申报》189735日发表专论:京卿知中国之不振,则因乎无人才;所以无人才,则因乎不能兴学;所以不能兴学,则因乎师之不得其教。南洋公学首个机构即为师范院。189748日,南洋公学校门两侧分别悬挂校牌一块,左为南洋公学,右为师范学堂。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

    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的师范院共历7年,育人71位,如民国元老吴稚晖与钮永建。设立师范院旨在解决南洋公学的师资问题,而公学本身又可为师范生提供绝佳的教学实践基地。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盛宣怀语)。作为高等小学堂的外院于1897105日招生,119日开学,首批招收818岁学子120人,分大中小三个班,每班又分正次。18996月第三次招生,入学考试排名第五和第六为范静生和蔡艮寅。前者便是北洋政府期间出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范源濂,而蔡艮寅即护国讨袁第一人蔡锷。外院既充当师范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也作为中学堂的预科。大班毕业生可升入1898422日开学的中院,即高等中学堂。自外院而中院,而上院,即自小学而中学而高等学校,是为南洋公学正式之系统。(蔡元培语)

《清史稿》认为:中国教育由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南洋公学四院分级办学模式为延绵1300年的科举制度敲响丧钟。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秉持如是自强之道,盛宣怀虽科举失意,却既造真才开风气

 

 

草垛 · 金钱草

清明记事

 免费能有好事吗?我可不想被儿孙撒到海里喂鱼!楼下广场上,几个老人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晚报免费海葬的消息。年逾八旬的老李头咚咚地敲着拐杖:不管乐不乐意,一蹬腿,一闭眼,喂不喂鱼就由不得自己啦!俺看晚报时扫过这条消息,同事老刘还因为自己不是本地户口,不符合葬身鱼腹的条件,遗憾了好一阵。

    其实海葬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邻近几个沿海城市都领先好几年了,就是本地也推行三、四年了,但老百姓还是不能接受。记得大前年,二爷、二奶相继在大连过世,堂叔自作主张为他们举行了海葬。消息传来,举家哗然,待从三爷口里说出,就变成了:小顺子把老二的骨灰扬到海里啦!堂叔因为违背了薄养厚葬的传统习俗,成了三爷及姑奶奶不共戴天的仇人,全家族人都参与了口诛笔伐。

    “若要富,敬上租自古以来,身后事就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家族大事,再不济的人家也要请风水先生择位置、选日子、立坐向,不惜重金立碑文、拟对联。若是某人发达了,便会有人赞叹:祖坟冒青烟了!稍有不顺,则会退而修坟立碑,连无产阶级文学家矛盾都反复纠结:我家祖父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形不全。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俺一王姓同学今年闺女考研,清明节前特意回老家给父亲改碑文,他说闺女高考失利,就是因为碑文刻错了名字,这次无论如何要转运。

    上次回去看公婆,姑姐就向俺们筹钱修祖坟,看老公不热心,就说:现在农村家家都比着呢,不修不好看!这才想起回来时经过的那片茔地,有的墓碑就直接修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一圈高大的院墙,花岗岩地面,大理石墓碑,豪华程度超过村里大部分民居,可见立碑修坟确实是乡间一等一的大事儿。有一次吃酒,遇到老公一同村发小,那人举杯就说咱们左邻右舍喝一杯!看俺诧异,连忙补充:再等50年,还不都住一个山头上?虽然俺知道那是全村风水最好的地方,村里有史以来德高望重的先人们都住那儿,但一想到百年之后要栖身荒郊野外,不禁连打了几个冷战。

    当年爷爷过世前,要求葬在烈士陵园旁的公墓里。那个年代,十万块钱能买套气派的住房,老人家本来就是进城投靠儿女,儿女们都是工薪阶层,叔叔大爷们算来算去,还是把老爷子送回了乡下祖坟。虽然也入土为安了,但因为没满足老人家的临终愿望,后辈人总觉得些许遗憾。

    父亲去世后,俺们因祖坟太远,心中不舍,就请了风水先生,在当地最好的公墓里择了风水宝地,大家心里都很欣慰。倒是母亲近来忧心忡忡,反复向俺们打听:墓地的产权只有二十年?凭什么我们花了钱,20年后还要交管理费?邻居家的邹姨则简单得多,她的亲家就在山后的城中村,亲家爹找村里通融了一下,一分钱不花,就葬在了一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了。不过,俺一直为她担忧,连活人的住宅都说拆就拆了,这种非法建筑能长住久安?

    这些年,没感觉自己老,亲人们却开始不断谢世,清明节变成了最忙碌的节日,兄弟姐妹凑起来给父亲上坟的机会都难得。今年清明节,俺们避开高峰期,提前一天去父亲,第二天,姐姐、妹妹分头去公婆,俺们则一家三口驱车百公里去老公家祭祖,本想一鼓作气赶到老家祖坟给爷爷上坟进香,闺女不干了:一共三天假,要上三个坟,作业还没做,下周就其中考试了!

老公叹了口气:我们这一辈子就这么地吧,将来这么多老人,你也管不过来了。万一跑到了美国,还能回来上坟?我和你妈老了,你就直接把骨灰扬到海里,不用购什么住宅了,心里有就行啦!

 

 

四百击 · 毛尖

让九零后干掉陈坤

《火锅英雄》是杨庆的第二部剧情长片,比他的第一部作品《夜·店》,好看不少。两部片子结构差不多,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江湖黑黑黑三帮人马火并,最后取得嘿嘿嘿效果。两部电影都有一句核心台词:你拿走了我的东西,我要把它拿回来。

    这句台词出自《英雄本色》,周润发不愿像狄龙那样从良,他要复仇,别人拿走了我的东西,我要拿回来。这个东西,在《英雄本色》中,是周润发的尊严;在《夜店》中,是徐铮的九千五百元彩票奖金;在《火锅英雄》中,是白百何写给陈坤的往日情书。这样,从主题台词看,《火锅英雄》其实无关英雄,三位火锅侠,陈坤、秦昊和喻恩泰,最后不过在奋力致青春。因此,看到一代黑道英雄小马哥硬邦邦的台词,被风华绝代的陈坤以如此煽情的方式说出来,我在心里呻吟了一下:让九零后干掉陈坤吧。

    如果九零后是这部电影的主角,《火锅英雄》会成为一部真正的时代大片。电影开场,戴着唐僧师徒面具的四少年劫匪登场,他们冷静地抢劫,冷静地处理危机,最后冷静地从地道撤离。可惜的是,千万算计都抵不过命运插手,四少年在撤退中,先是遭遇了八零后火锅侠,接着又被赶来收拾火锅侠的六零后领队误认为是火锅侠帮手,两场混战下来,三个火锅侠渔翁得利,九零后劫匪剩下一个,六零后带来的队伍彻底崩盘,领队对陈坤说:把那小子给我杀了,你欠我的23万赌债不用还了。于是迎来电影最后一战,当然陈坤不是为了赌债。

    陈坤和九零后以韩国老男孩风格进行银河映像式厮杀,不为什么,因为少年劫匪拿走的背包里有白百何给他的一封情书。天地良心,如果这部电影主配倒转一下,如果这个时候编导能够站在冷静的九零后这边,对狗血的致青春进行倒戈,让陈坤说出他要少年劫匪包里的情书,然后让少年把情书蔑视地扔给陈坤,导演杨庆就可能真正进入他反复致敬的江湖黑帮电影的内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血染的风采被甜蜜的往事插足,黑色题材被粉色细节改了剧情,弄得前途无量的重庆九宫火锅活生生变成了青春豆腐饭。噫嘘兮,什么时候中国银幕上能停止喷洒青春狗血,把满屏幕的爱情活口给好好清理一下,中小成本电影重新启航才能焕发新气象。杨庆的两部电影,无论是《夜·店》,还是《火锅英雄》,砍掉毫无价值的爱情线,毫无疑问两部电影都将因减法而得到掌声,尤其是《火锅英雄》还拥有比女主更动人更美貌的陈坤和秦昊,让观众凭什么相信白百何能同时拿下中国银幕上最美的两个男人!

在爱情泛滥的年代让我们选择做个无情的人吧,新登场的九零后,虽然目前还抢不到聚焦,但《火锅英雄》至少提示了一点,无论是六零七零还是八零,都打不过九零后了,因为他们没有感情包袱。这个,将是九零后既残酷又清新的起点,凭着他们面具般的出场,他们可以干掉陈坤,干掉病入膏肓的青春剧,并藉此,缔造出一种更不动声色的银幕形象来平衡一万场青春癌。

 

 

话匣子 · 红英

北京“ROOM”

第一份工作在清华,随附的是清华园西北角的一个床位。住宿条件和读研时差不多,只不过室友由三名减至两个,由筒子楼二楼朝东变成了筒子楼一楼向北。好在两位室友颜值都高,性情尤好,在阴冷发霉的冬日夜里,抱着热水袋剧透彼此恋爱进展,也是姑娘们的乐事。当时的一件奇事就是我男友单身宿舍和我单身宿舍的钥匙竟然一模一样!因为彼此都没有家传的宝贝,亦没有钱去买,就交换了钥匙作为信物。

    后来陆续结了婚,张和先生都在清华,分到一间有小院的平房,杨也搬到中科院宿舍。我先生住在六里桥单身宿舍,两人一间,其同居者意气风发地南下下了海,他得以独居一室,算是我们的新房。书桌、书架、椅子、二合一的床都是公家的,只有人是我的,当然也是单位的。我带着一把牙刷,算是过了门。

    六里桥的单身宿舍楼有个公共厨房,并配有一名厨师,偶尔我俩也在屋里用电炉子开个小灶,就有很多人过来吃,那是我厨艺发源之地。宿舍旁边是活动室,有个电视,某天电视不见了,管楼的大爷上上下下找了很久,最后发现被某位颇有个性的员工搬自己屋里去了,似乎也没退回。没了电视,活动室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久被一个带孩子的家庭占用了。他家小男孩长得非常好看,不知为何我们俩颇得他的欢心,小人儿常常挎枪持刀来征服我。记得看过一个美国女人写她解放前随丈夫到天津定居,她丈夫是自来水公司总工,解放后在全国自来水工程建设中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她深受打击患上了抑郁症,那时政府进行住房改革,她带着孩子搬进了筒子楼,在邻居的帮助下和筒子楼这种全无隐私的环境中生活,她发现自己的抑郁症消失了,又能重新开始生活。

    闪婚的原因是男友号称单位要分房(结了婚才有分房资格),但我们还是在单身宿舍等了两年,终于分到了蒲黄榆的单元房。单面坡屋顶的多层楼房,一梯两户,顶层是一户,因贪恋两个朝阳的大房间,选了顶楼,厨房和卫生间都没有窗户,夏天做饭等于蒸桑拿。虽然终于有了房,但我上班要从东南往西北穿越大北京城。后来怀孕,先兆流产,母亲很是担心,只身来京看护我。亏得学校一直给我保留了床位,于是周一母亲和我一起做两个小时公共车到清华南门,再走 40分钟到宿舍,周五再一起回到南城的家。那时孕妇的营养餐是母亲每天到照澜院买点排骨用电炉子煲的排骨汤,虽然辛苦,但有母亲陪伴,日子也就一天天安心过了。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先生单位再次分房,我们有机会换到了西城,我上班的路程近了一半,而且终于无需再用桑拿厨房,很是开心。住一起的多数是相熟的同龄人,孩子们也变成了开裆裤发小,记得夏天在二楼阳台上看儿子和小伙伴在院里吃冰棍,小朋友吃一口,然后给儿子:我没什么病,吃吧!,于是乎两人一人一口幸福地分享了一支冰棍。2004年,婆婆过来常住,并有多年未见的表姨也过来住住,虽买了双架床,但还是觉得拥挤和不便,于是到处看房。那时附近有个非常好的楼盘,但看来看去总觉得太贵,等终于下定决心去买时,已经没有一手房了。好在少数炒房的人拿了一年没怎么涨,着急卖,于是我们也就以差不多一手的价钱买了个二手房。

    搬进现在的房子,我们已住了十年,一直觉得很安心。最初都是陌生人,但孩子们在院里玩耍相熟,青梅竹马,父母藉由孩子之故相识相交,不少邻居成为很好的朋友。孩子上小学放学早,我们上班没法接,一直都是邻居帮忙接。

    曾近的邻居,工作转到了香港,在那边租着房,也一直没计算着把北京的房子租出去,因为这儿有她儿子最好的朋友,孩子惦记着放假了可以回北京。

一路乔迁房子越住越好,其中回放的不止有房屋的琐屑,更多的是一个个生动的面容。最初的室友,已失联多年,如果有机会再见,想来还会如当初一样亲密随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