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6-10-26

 

北京城门——正阳门箭楼100

 

20081

 

民国结婚印花税票

 

民国税票1

 

清代红印花税票

 

清云龙图20文印花税票

 

2008北京印花税票之四 北京坛庙

 

 

重视印花税票的集藏价值

■ 文/宝木

印花税票是由税务部门印制和发售的一种印花税完税凭证,主要是针对从事商业活动、财产转移、权利许可、证照接受等行为而书立、使用、领授的凭证,为征收一定数额税金的一种税。通常印花税具有一定面值,其形式与邮票非常的接近,一些国家在特殊时期,往往会形成邮票与印花税票通用的现象。因此在集藏界人们将两者称之为姐妹花,1991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做出决定,印花税票和邮票一样,可以组集参加邮展,并辟出了一个的新门类。

我国自清代光绪年间已征收印花税,印制和使用印花税票的历史逾百年,迄今印花税票仍然在使用,如近年来房地产交易中的产权证即贴有印花税票,而工商营业商户的帐簿也贴有各种不同面额的印花税票。实际上,印花税票与人们的接触是非常广泛的,且历史仅比邮票晚了14年。尽管印花税属于舶来品,但我国在清代已发行了印花税票,尤其是中国早期珍罕邮票中的《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即是在1896年发行的红印花税票上加盖后使用,目前红印花原票的价值同样不菲,已成为集邮者和印花税票集藏者追逐的珍品。

不过长期以来,中国的集藏者并没有关心印花税票的收集,尤其是一些集邮者放弃了税票的收藏而专心于邮票,导致我国税票收集的水平并不高。1994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根据国际集邮联的邮展规则,制定了印花税票的参展标准,由此引起了不少集藏者的关注,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的印花税票集藏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不少品种的价格出现了十倍乃至数百倍的上扬,一些先入为主的投资者已在印花税票上获得了人生的财富膨胀,至今印花税票的集藏和投资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趣的是,尽管邮市在近7年中步入了低迷,大量邮品投资者深套其间,但印花税票的投资收益却不错,这多少让那些忽视印花税票的投资者感到非常的惊讶。

绝大多数印花税票的外观与邮票十分的接近,票幅、面值和印制方式都很类似,但前者发行部门是国家税务部门,而后者则是国家邮政部门,因此两者存在的区别依然十分明显。而且印花税票的种类远比邮票要少得多,如1988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版印花税票后,此后的13年没有发行过新版印花税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开始重视印花税票的发行,原则上每2年发行一套新品种,其中第四版印花税票于2001年发行,而2003年则发行了第五版印花税票,即使如此印花税票的种数仍然不多,但目前有加快发行的趋势。

从市场角度分析,目前清代、民国和解放区的印花税票的价格已非常高了,个别品种的市价高不说,集藏的难度也不小,市场价格十分成熟,一般价格1000元上方的品种是投资重点。此外近年来新中国发行的印花税票集藏热点突出,虽然如1949年发行的6枚成套《耕牛图》(宜昌版)价格高达6000元,但也有不少品种价格较低,象1950年发行的《旗球图》(新疆第一版)5枚套的价格仅30元。而第三版到第五版全套均为9枚,全套面值都是168.8元。通常面值高的印花税票市场价格较高,由于使用范围较小、印制量不大造成的,也是近年来升值前景最好的对象,往往成为全套的总筋票。有趣的是,国家税务总局从2001年发行第四版印花税票起,还发行全套9枚组成的小全张,显示出提倡集藏印花税票的趋势,值得集藏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作为有志于印花税票集藏和投资朋友,不妨多关心新中国的印花税票,尤其是价格在200元下方的成套品种,需要重点关注。毕竟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重视印花税票的集藏,印花税票极可能在未来形成一个集藏热点,而其能够参加正规的国际邮展现象,会在今后奠定印花税票的市场重要地位,这一点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在许多人没有感悟到这种中长线的机遇之时,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捷足先登,去把握藏品市场将出现的历史机遇。像近年来发行的税票设计明显上台阶,价格却不贵,但过上几年之后,其情况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需要加以重视。

当然,需要提醒集藏者和投资者的是,印花税票同样有赝品和伪品,收集或投资时最好先提高印花税票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形同印花税票的“花纸头”应该坚决抛弃,而对于那些加盖改值的印花税票,就必须重点考虑赝品的可能性,因为近年来不少加盖品种的赝品层出不穷,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

 

 

古典家具辨伪

■ 文/梁志伟

明嘉靖、隆庆以前的高档家具都是白木质地的漆艺家具,因白木胎漆艺家具质地松软榫卯结构易散架,雕漆、镶嵌剥落、开裂,故明中期以前的漆艺家具传世品极其罕见,在艺术品拍卖会上,也仅见小件的黑漆镶嵌箱子、几案类。

传世的古典家具收藏,其实主要指明清家具收藏。明清家具主要分明中晚期至清康熙早期的明式家具清康熙晚期至清末的清式家具;民国年间的仿明式、仿清式家具;当代新仿明式、清式家具等。

古典家具收藏,相对于历史悠久的、形式多样复杂的古陶瓷、古书画、古青铜器收藏,其辨伪比较简单主要分:样式辨伪、材质辨伪、工艺辨伪、旧气辨伪。

其一,样式辨伪。

面对一件值得收藏的古典家具,首先要辨别其样式属于明式家具还是清式家具。明式家具线条简洁流畅、清秀内敛,重自然木纹的表现,具有一种天然之美。清式家具样式繁琐沉重、张扬外露,重木材雕琢的表现,具有一种人工之美。

正宗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当年是在文人画家的设计指点下制造的,其尺寸比例恰到好处。而正宗的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式家具风格却截然不同。尤其是清式紫檀木家具之风格,极尽雕琢之美、极尽奢华之气,独创了家具纹饰雕琢工艺之美。清中期红木家具纹饰虽然没有紫檀木家具精致,但样式大气、大度、繁密、高贵,处处显示出一种拥有着的高贵身份。

当掌握了正宗的明式、清式家具欣赏方法之后,再欣赏感觉在气韵上缺一口气的仿明式、清式家具时,年代评判自然会从脑海里跳跃出来,那属于清末民国的仿明式、仿清式家具。在古典家具市场,其实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那种清末民国的仿明式清式家具,这些大多属于实用收藏品。不属于真正的明式、清式家具纯粹的收藏品。至于新仿明式清式家具,只有保值使用价值,而无坚挺的收藏价值。

样式辨伪是古典家具的整体辨伪。此外神韵辨伪、气韵辨伪,属于古典家具的美学范畴,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二,材质辨伪。

古典家具辨伪,最难的其实是材质的辨伪,这是古典家具鉴定的基本功。古典家具的收藏赏玩、拍卖估价,以材质为基点。以花梨木的价格买进黄花梨家具就是捡漏,以老红木的价格买进紫檀木家具就是走运,两者之间价格可能相差十倍以上。但是训练材质辨伪的眼力,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实践经验,是难以称之为行家的。真正称之为专家的,通常都具备了几十年的实践赏玩功力,这与陶瓷、书画鉴定情况类似。

但古典家具材质的称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就给材质鉴定造成很多的不便。如古玩界如今所指的黄花梨,唐宋年间称黄榈木、花梨木,清末至民国初年称老花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古建筑学者梁思成发现,明清家具中的花梨木与当代仿明清家具所用的新花梨木即行内俗称的香红木材质不同。为了区别,把老的花梨木称之为“黄花梨”,以后才开始在古玩界流传开来。但一些老古玩家,仍延续传统,喜欢称老花梨。但1956年至1980年,植物学界的侯宽昭在《广州植物志》一书上称之为海南檀, 1980年至今成俊卿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一书,又把其称之为降香黄檀。也就是说,古玩界所说的木材名称黄花梨属于俗称,植物学界所称的降香黄檀(黄花梨)才是规范的学名。如想收藏赏玩古典家具、仿古典家具,过不了材料辨伪这一关,永远只能是门外汉。

其三,工艺辨伪。

广义的古典家具工艺,属于家具风格范畴,指明式家具工艺、清式家具工艺,广式家具工艺、苏式家具工艺、京式家具工艺、晋式家具工艺、海派家具工艺(包括西洋装、东洋装、本装三种装饰风格);

狭义的古典家具工艺,属于家具工艺手法,如明清民间硬木家具在看面上是看不见通榫的,也看不见木材的横断面,部件连接均采用卯榫结构。如不明显处发现用钉子,那肯定是仿品;如广式家具基本上用一种印度红木等,如发现有不同材质的,那肯定是修复品;如苏式家具在背面、抽屉,不显眼处为节约珍贵红木会使用替代材质。如在正面发现有不同材质的或形制有些奇怪妖气的,行话就是“爬过山头”的,即整修或改装过的。

当我们熟练掌握了每一种古典家具的工艺表现风格、工艺辨伪手法之后,在鉴定某一种工艺风格家具时,平时积累的鉴定知识就能用上。至少赏玩古典家具你属于入门了。工艺辨伪里面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辨伪诀窍,那就是打磨辨伪与包浆辨伪。关于打磨辨伪:如对古典家具赏玩常识还一知半解者,也可以参与古典家具的真伪鉴定,其具体方法就是看局部的打磨工艺。明清民国年间,王公贵族、富贵人家请工匠打制整套硬木家具,多是作坊工艺,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力求工艺精湛。故明清家具精品雕花部位和地子,打磨得地方都非常细致、细滑、细腻,手摸上去都很糯滑。当代工厂化机械化生产的仿古硬木家具,工匠们多拿计件工资,厂家生产也追求产量,故除个别名牌厂家外,一般私人作坊生产的新仿硬木家具大多雕工粗糙、打磨粗心、偷工减料,明眼人一眼就能辨真伪。

关于包浆辨伪:古典家具上的包浆又称“皮壳”。古典家具在传世使用中,有些外露部位,因长期被人抚摸,而形成一种柔和美丽的玻璃光泽,光滑温润,给人一种郁郁的神秘感。包浆是任何古玩特有的一种光色,凡经长久把玩过的古玩器物,都留下了这岁月的痕迹。

不少老道的古玩专家,凭长久的包浆就能辨别古玩的真伪。至于明清家具仿制者,通常上腊,布擦打磨。在家具的扶手处、几案的边延处,也能做出似乎像长久留下的“皮壳”。但这种“新皮壳”比较薄、比较软,水布擦后干透,老“皮壳”的光泽依然黝亮,因为“老皮壳”的光泽是从内向外闪出来的,收藏者长久抚摸而留下的人手上的油脂已深入到木质里层,通过光合作用,真像是烙上去的印记,愈抚摸愈?亮,不会轻易褪色。此外,“新皮壳”大多是局部感觉,整体上看一件仿制的明清式家具,在有“皮壳”和无“皮壳”处缺乏一种大面积的自然过度。尤其是桌上的面板背面,以木长的榫头处,常见做旧时用香灰涂抹缝隙留下的痕迹。仿制的明清家具仿制得再高明,除非再经过三五年边使用边做旧的长年工夫,可能会蒙蔽一些准行家。但真正的专家,总会在样式、材质、工艺上,在地子打磨包浆做旧等局部发现破绽,便会以一票否决制,判这件乱真仿制的家具为赝品。

古典家具的辨伪诀窍多多,以上仅仅是理出古典家具辨伪的框架作为参考。

总体而言,古典家具辨伪最神秘的是样式辨伪中的神韵、气韵辨伪;最基础也是最难得是材质辨伪;工艺辨伪最容易的是打磨辨伪;做旧辨伪中较难的是包浆(皮壳)辨伪。

当你掌握了以上的辨伪诀窍,也不能贸然入市,唯有了解行情,懂得价格辨伪,你才可以放开手腿,真正开始进入赏玩古典家具之门。

 

 

 

书法作品《朱子家训》地铁卡

■ 文/李天一

201211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了杨建臣书《朱子家训》地铁个性纪念卡一套,发行量500套。

明代朱柏庐撰写的《朱子家训》,全篇522字。《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该文以名言警句形式,劝人修身治家守分守已,是以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朱子家训》可口头传训,也可写成对联张贴。其中著名的句子比比皆是,例如“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人们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杨建臣先生1962年生于上海,别署醉竹斋、新篁轩。著有《杨建臣书法》、《杨建臣书法集》、《杨建臣草书唐诗一百首》。

细细欣赏杨建臣先生所书《朱子家训》,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在强调基本功力,强化线条质感的同时,又敢于发挥自己对小楷书法的艺术审美看法,注重个性的抒发,师承魏晋,感悟钟王,线条刚柔兼备,点划富有意趣,尽现魏晋小楷古朴雅致风韵,其字结体秀美,笔意潇洒,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采飞扬。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的确是优秀的小楷作品。

杨建臣先生十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所以在杨建臣先生的作品中,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沉着安稳,灵动飘逸的气息,如同清风扑面而来。再细观杨建臣先生小楷的单字,用笔轻松,点画灵活多变,字形多为左右取势。字中的撇捺等笔画有时候进行适当的夸张和伸长,笔力运送到位,使本来有些平正的小楷书法变得遒劲有力,神采飞扬。而在章法构成上,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表现得精妙非常,奇趣横生!小楷书法风致清和,用笔简远,单字不仅结构严谨,字形秀美,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一种来自文人的温文儒雅之气,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书写者具备静得下来的心境,需要书写者对每一个字的结构造型有着深入熟练的把握,还需要书写者有静逸的心态,这是最考验一个书家综合素质的。

小楷是指二厘米以下的小字,多用硬毫书写,形成于魏晋而发展于南北朝,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书家钟繇、王羲之父子在这个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新疆、甘肃等地发现的大量手抄经卷,也说明了当时小楷的应用和发展情况。隋唐两代,是楷书发展的全盛时期。

杨建臣先生的书法,以他擅长的楷书书体,浓缩在地铁纪念卡这一相对较小的天地之中,既充满了精致典雅的艺术美感,又显示出小中见大的特点。一一读来,觉得杨建臣先生在小小的地铁纪念卡上,写得疏密有致,处理得轻重得当,行笔自然,字势逸宕,婉丽遒逸,玲珑精巧,冲和疏宕,神采飞跃,笔势圆劲,字体精妙。杨建臣先生所书《朱子家训》地铁纪念卡,应该具有较好的收藏投资价值。事实上,也是这样,自从杨建臣先生所书《朱子家训》地铁纪念卡面世以后,即受到地铁纪念卡收藏投资者的喜爱,目前在邮币卡二级市场上,杨建臣先生所书《朱子家训》地铁纪念卡近乎一卡难求。杨建臣先生在2011年面世的《心经》地铁个性纪念卡、2013年面世的习近平语录《中国梦》地铁个性纪念卡,与《朱子家训》地铁纪念卡鼎立而三,均为书法作品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