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绿色金融引领健康之路

发布时间:2016-10-26

按: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成立了各类环保组织,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各国共同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之后环境保护事业逐步展开。 近些年,由于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世界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开始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对产业、能源、金融等各行业的政策进行全面调整,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型。21世纪初,各种以旨在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交易活动也孕育而生,而绿色信贷业务正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绿色金融引领健康之路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G20会议,做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推动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探讨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也就在G20会议的前夕,2016年的831日,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充分释放了中国政府未来将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的信号。

绿色金融是指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20077月,国家环境保护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正式开始。随后,银监会联合各部委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绿色信贷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的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建设银行在今年7月中旬印发了《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围绕“推进绿色领域业务发展、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社会责任自身表现”三大任务,制定了未来绿色信贷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明确了下一阶段建行绿色信贷发展的重点工作。

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建行绿色信贷贷款实现涉及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产业基金,新增绿色资产配置超过50%。建行福建分行于2016128日成功承销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成为系统内承销的首笔绿色金融债。建行北京分行根据发改委、工信部、环保行业协会推荐的名单,确定487家节能环保行业重点目标客户,并按企业自身条件将这些目标客户划分为不同的星级,进行分级营销和管理。建行湖北分行在低碳减排等环保领域拓展业务机遇,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了总额为200亿元的“低碳产业发展与湖北碳金融中心建设授信协议”,与华能武汉电厂签订3亿元碳质押贷款合作协议。建行江西分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工作取得成效,获得2015年当地银监局绿色信贷考评最高分。

建设银行明确了绿色信贷业务发展重点。将清洁能源、清洁交通、节能减排、节能环保服务、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污染防治、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节能低碳园区建设9大领域确定为绿色信贷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严格控制环保不达标、环境违法违规、高污染或高环境与社会风险、落后产能及工艺的客户和项目,以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企业的新增授信支持。

建行已启动绿色信贷重点领域产品创新工作。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业务创新优化;计划2016年底前,创新推出海绵城市建设贷款、城市疏解贷款产品;2017年底前,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排污权质押融资产品;2018年底,创新推出新能源项目建设贷款/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建设贷款和现代(生态)乡村建设贷款产品。

宁波、重庆、苏州、深圳、福建、广西、厦门等分行探索以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项下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与运营。北京分行针对北京市碳交易市场企业公司,创新制定《碳排放配额质押业务管理办法》,对该项业务的贷款条件、期限、质押率、用途、利率、贷款流程、贷后管理及违约事项进行规定。

厦门分行与厦门市环保局开展“环保助保贷”业务合作,针对具有排污权的小微企业,采用“排污权质押+政府风险补偿”的合作模式给予支持。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绿色”的准入门槛,可以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主动进行经营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既有利于通过信贷资源的配置、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实现银行自身的客户结构优化。推行绿色信贷,把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融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为商业银行规避、管理或转移环境风险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根据普华永道2015年的《私募基金责任投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约36%的私募基金将环境、健康、和安全作为其投资风险管控的一部分。约79%的私募基金未来两年会更关注责任投资。71%的投资人会在投资前进行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方面的审慎调查。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投资人已经开始不仅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投资的单一目标,环境保护、员工利益、劳动安全、产品质量等已经早已进入了关注的视野,且成为风险管控和提升投资价值的一部分。(建行信贷管理部)

 

 

链接

同业绿色债券发行和产品服务创新

绿色金融债发行

201510月,农行在英国伦敦发行9.95亿美元等值的双币种绿色债券,实现了亚洲发行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的创新和突破。

20167月,中行发行30.3亿美元绿色债券刷新此类债券的最大国际发行规模纪录。其中包括:一批22.5亿美元,一批5亿欧元,以及一批在纽约发行的共计15亿元离岸人民币的债券。

20161月,兴业银行落地境内绿色金融债,发行的3年期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完成全部缴款;7月,再次发行200亿3年期境内绿色金融债。

20161月,浦发银行成功簿记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200亿元,债券期限3年;3月、7月又分别发行150亿5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投放绿色信贷,支持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项目。

产品服务创新

兴业银行2010年首发低碳信用卡,将绿色金融业务从企业项目领域延伸到个人消费领域;2011年发放国内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授信等创新性的绿色信贷产品也相继落地。

浦发银行创新推出绿色金融整体服务方案——《绿创未来——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版。

光大银行推出“节能融易贷”产品,该产品以节能服务商为主要授信主体,以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未来节能收益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北京银行推出以未来收益权为质押的“节能贷”、以政府奖励资金账户质押的“节能补贴贷”,并与IFC合作推出损失分担等业务模式。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与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小企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合作协议”,为不超过300万元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支持。

 

 

绿色投资缺口巨大 融资需求增加

 

● 未来五年内中国每年的绿色融资需求将达到2万亿人民币每年

● 其中环保方面的融资需求将达到40%,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各占25%,能效项目占10%

● 其中85%的融资需求将来自于私人投资

资料来源:Green finance task force

 

 

500家金融机构已经减少化石燃料行业融资或从煤炭行业中撤资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

 

 

国企改革驶入加速道  建信改革红利专注主题掘金

国企改革正驶入加速通道。据悉,距离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文件印发已满一周年,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已累计出台18个,同时,央企与地方国企改革势头同样表现亮眼。受益于政策利好,不少相关主题基金逐步显现投资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止920日,建信改革红利近2年收益率74.88%,在4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7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改革红利的释放有望带来超额投资收益,投资者可借道相关主题基金分享改革红利。在全市场众多相关主题基金中,建信改革红利投资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行业股票,主要包括国企制度改革、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以及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等相关行业上市公司。WIND数据显示,截止920日,建信改革红利自20145月成立以来实现总回报86.60%,长期业绩稳健。

记者了解到,建信改革红利基金经理陶灿从业经验丰富,在投资方法上,注重实用与创新,先求同再存异、重对策轻预测。展望下一阶段,陶灿认为,宏观经济层面依然充满挑战,从上半年的稳增长到下半年的抑制资产泡沫。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多经济政策引起的“不确定性”、“风险”最终又都在相机抉择中得到控制。所以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依然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行业、个股层面寻求超额收益,努力为持有人贡献超额回报。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国企改革,尤其是6月以来,国企改革布局明显提速。国资委新闻中心近日牵头出版《国企改革12样本》,第一次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的方向和细节。截至目前,“1+N”政策体系中14个专项改革意见已出台。预计下半年随着8个配套文件的相继落地,国企改革将着力推进。

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及试点情况可以看出,政府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较为坚定、布局较为合理。总体看来,本轮国企改革在经历了前期的试点摸索之后,从今年开始进入了快车道,政策推进落地速度明显加快。投资者借道相关主题基金,分享国企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