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还给孩子一支笔

发布时间:2017-04-12

 

 

立达苑 · 俞可

最近,在沪上民国教育史的课堂,学生上台汇报,言及圣约翰大学,便罗列一大串杰出校友,从荣毅仁、宋子文、林语堂到年初仙逝的周有光。但遇上“聿”字,这位学生骤然卡壳,不会念。我一瞥,原来是贝聿铭。我认识“聿”字,就肇始于这位全球建筑设计界的旷世奇才。今年4月26日,贝聿铭喜迎百岁寿诞。

其实,贝聿铭的大学生活在美国度过,先入读宾西法尼亚大学,旋即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最后归顺哈佛大学。而1935年赴美之前,从祖籍地苏州来沪的贝聿铭在上海圣约翰青年中学校(解放后更名为和平中学,今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中学学业。贝聿铭坦言:“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大上海,在时代潮流中洗礼;姑苏城,在家族私家园林狮子林中嬉戏。这就是贝聿铭所言的“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对贝聿铭的毕业设计,世界建筑史里程碑式流派“包豪斯”缔造者格罗皮乌斯曾写下如下评语:“一位能力出众的设计师既可以坚持他所认为的那些仍然存在的传统,又可以不放弃设计上的先进理念。”

尤其在大上海,贝聿铭发现“在苏州未曾见过的未来或是未来的开始”。中学时代,每逢周末,贝聿铭便百般无聊,以打弹子和看电影来消磨时光。弹子房设在由跑马厅改建而成的上海公共娱乐场(今人民公园),与大光明大戏院隔街相望。戏院放映的是好莱坞影片,但三十年代初停业并拆除重建。就在与公共娱乐场、大光明大戏院呈鼎足之势的那个街角,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正在拔地而起,同时诞生的是大上海地标。这是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斥资兴建的四行储蓄会大厦,1931年3月设计,1932年8月开建,1933年10月竣工,1934年12月启用。这幢远东第一座摩天大厦让少年贝聿铭怦然心动,比他父亲督造的外滩中国银行大楼更为瑰丽。于是,他毅然远离打弹子和看电影,转而专注于楼层节节拔高,伸向苍穹。“人家说这幢楼要造24层,可我就是不相信。你想象一下,周围的楼都只有5层、6层、7层、8层,而这幢要有24层!所以每到周末我就去看它慢慢升高。”楼层盖得越高,跑去的频率也越勤,最后几乎天天去,甚至回家悄悄画出一张24层建筑图纸。

四行储蓄会大厦的设计者是旅华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一手重建大光明大戏院,一手打造远东第一,不仅是第一高度,而且是第一大饭店。Park Hotel即今日国际饭店,上海地理坐标原点。由此,身为银行家之子的贝聿铭决意放弃父业,寻找人生坐标原点,奉邬达克为偶像,视建筑设计为终身事业。

对造房子目不转睛。这是何等乏味!少年贝聿铭却兴味盎然,甚而欲罢不能?母教使然。

贝聿铭母亲因罹患癌症,常去深山寺庙静养。在那里,“母亲让我在那里呆上一个星期左右,那真是难呆的地方,因为无事可做,又没有人和你玩。不过我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沉寂——连一星半点的声音都没有,然后,天快要破晓的时候,响起一种嘎吱嘎吱的古怪的呻吟声,那是一只只竹笋从泥土一齐向上钻出来时发出的。听辨寂静,这是我母亲给我的非同寻常的天赋。”尽管13岁那年,母亲离他而去,持久打坐以静观静听静思,却成为少年贝聿铭对话并驾驭世界的利器。

聿,形似手握笔,笔的本字,意为书写。静观静听静思,这就是贝聿铭书写建筑梦想与建筑人生的那支笔。

静观静听静思,当今少年少女哪来这份闲情逸致。即便片刻发呆,也会遭受怒斥。而像少年贝聿铭那样呆呆地让时光在建筑工地旁流逝,更可上纲上线为荒废光阴。媒体近日报道,即将迎来建校150周年的沪上某名校,有位小何同学,自小痴迷各类交通工具,进轨道交通站关注客流来来往往,去机场拍摄飞机起起落落,还创建区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应者多达千人,但学业成绩不佳。这份兴趣与热情,熄灭还是呵护。该校校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就是扬长容短,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梦想。又有谁能预言,少年时代的“不务正业”即为日后铸就大业做准备?

还给孩子书写梦想的那支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