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衡中开的什么号?

发布时间:2017-05-10

 

 

草垛 · 金钱草

不知是不是水多克火,火遍大半个中国、准备在浙江大捞一把的衡水中学,却被迎头浇了冷水,媒体用“衡水中学单挑浙江素质教育”报道衡中“平湖分号”的揭牌。本次冲突最大看点是官方的表态,不仅浙江省教育厅出来说 “不”,连教育部都表示要“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看来,阴阳五行这东西,不可迷信,也不能不信,本来“衡水”就是“漳水横流”之意,还非要进浙江入平湖,结果大水冲了龙王庙,生生呛了自己,一看就是没经神仙指路。

这次衡中算是选错了地方,三年时间,衡中攻城略地,在8个省份开了18家分号,只有在浙江掀起轩然大波。浙人虽以经世致用著称,看起来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有一种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刚烈。一个最好例子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三千浙军收编沿途五千游兵散勇,攻下需十几万军队才能攻克的南京城。作为文化大省,浙江自古就有兴教办学的传统,民国时,杭州就有个叫惠兴的传奇女子,因创办贞文女校,割臂明志,以身殉学,可见教育在浙人心中的位置。今年是浙江与上海作为全国高考两个改革试点省份,实行三位一体招生的元年,师生家长焦头烂额,怨声载道,衡中的野蛮闯入,可谓撞到了枪口上。

遭到围剿的衡中,表现的相当淡定,身兼18家分号名誉校长的校长张文茂,用但丁的名言回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言外之意,只要不封号,说什么都不介意。由此推断,衡中的扩张步伐并不会受平湖事件影响,而且会加快在全国各个省份布局,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孩子都会就近入读“高考集中营”,在燕赵文化引领下,慷慨悲歌地复制一个个高考神话。

同教育界和媒体的口诛笔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孩子的“用脚投票”,衡中分号开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一股衡中热,衡中耀眼的清北录取率,成了最好的安慰剂。让一个个焦虑的家长,不惜掏出血汗钱,把孩子送上名校流水线。“没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输在冲刺线上”,这正是“衡水模式”大行其道的市场基础。

三年前,还有声音为衡中的教育情怀辩护,说这是寒门子弟逆袭的最后通道,随着一个个分号的开张,这种声音越来越弱,每年数万月的学费,已不动声色地把寒门子弟拒于门外,连做高考机器的机会都没有。按照衡中分号的办学规模,个个都是超级中学,以“平湖分号”6000人的招生估算,每个学生3.5万学费,年毛收入就过2亿,十八家分号的利润顶上一个规模企业了。而动辄数亿元的投资规模,远非一个“名校加工厂”有能力操作。仔细研究衡中扩张之路,每一家分号背后,都有社会资本的介入,衡中只是输出了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坐收加盟费,说白了就是出让冠名权,以无形资产入股。“衡中模式”就是一种“民企+名校+民校”的投资行为,已超出办学性质。

正如马克思形容资本的毛孔一样,社会资本的介入,让衡中分号所到之处,都露出了野蛮生长的姿态,高价掐尖、违规招生、巨资奖励,大肆掠夺教育资源,使本来就脆弱不堪的教育生态雪上加霜。

记者采访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衡水学生,据说没一个后悔在衡水的奋斗经历,衡水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招牌,招揽更多的学生。但据浙江教育部门统计,按照衡中600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清北录取率仅为2.58%,远没有杭州二中6.13%高。那些花重金买来的尖子生,在哪里都能考上清北,他们只是慕名而来,无意间成了吸引普通学生的诱饵。没人对那些普通学生感兴趣,更没人去采访他们的感受,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衡水中学的四处扩张,让人想起了为虎作伥这个成语,伥是个什么鬼?它们生前为虎所噬,死后却甘愿为虎驱役,助虎为害。这话虽然说得狠了点,但看到一批批孩子,前赴后继地奔向各个衡中分号,心甘情愿地接受魔鬼训练,为投资方贡献大把的银子,让人担忧的不仅仅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忧虑的是社会资本是否会受此启发,在股市已经炒崩、楼市已经炒高、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情势下,大量涌入教育市场,开始大肆炒孩子?

能够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对衡水说不,让我们向浙江各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