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大萧条始末

发布时间:2017-05-31

 

辛乔利

192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萧条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尽管有关这个题目的书籍和文章数不胜数,但至今我们对它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资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回顾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为我们理解现代金融创新产生的背景以及未来危机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

大萧条的诱因

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变革离不开三大要素:战争、自然灾害和危机。二十世纪初的最大一场危机是大萧条。大萧条这个词本身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主要是指西方工业国家自工业革命曙光以来,程度最深、持续最久的一次经济衰退。大萧条从1929年夏天开始,1933年最为严重,期间,美国工业产值下降47%,真实GDP下跌30%,批发价格指数下降33%,失业率超过20%,约有1500万美国人失业,全国接近一半的银行倒闭。尽管大萧条听起来更像一个艺术词,但所包含的内容与情感远远超出词语本身的界限。大萧条是一场威胁到人类基本生存的危机,股市全面崩盘,数百万投资者的财富变成废纸;饥饿与无家可归摧毁了一切社会价值和人的尊严,是对人类文明的震撼。更让人为之心寒的大萧条让人们丧失对未来的信心,像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人至今仍对饥荒充满恐惧一样,大萧条的幽灵至今仍在一些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心中徘徊,它早已成为一段刻骨铭心、不堪回首的如烟往事,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有关大萧条的起因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由于审视角度不同,几乎所有的诱因都有其合理性: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在一些重大经济和货币决策上的失误、农业生产泡沫和投资者的非理性等因素,但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无疑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股市崩盘

金融业是最容易诱发人类内心贪欲的行业,而股市成为羊群效应集中体现的场所,它一方面制造着一个个一夜暴富的奇迹,一方面又顷刻之间让无数的投资者倾家荡产,股市泡沫一直陪伴着金融市场长期的演变过程,金融机构在历次危机中所扮演的推波助澜角色千古不变。

英国的衰落促成美国股市的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英国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在遭受到战争的打击后,大伤元气。由于昔日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崩溃,导致工业竞争力全面下降。尽管是战胜国,但英国却由于身背沉重的战争债务难以翻身。伴随着金本位的动摇,英镑在行使国际货币功能方面举步维艰。而一战后的美国,战争拉动的生产优势将其带入了工业化的黄金时代,经济正经历着重大转型,改变着行业和资本市场的结构 。美元也开始初露锋芒,国际资本为了安全起见从伦敦流入纽约,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黄金也开始从伦敦转运到纽约, 让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后起之秀。

新崛起的资本市场为投机与冒险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1925-1928年间,美国股市规模增长了200%,特别是在1928-1929两年间,股票交易量从每天200-300万股上升到500万股,股票平均价格上涨40%。股市的火爆导致全社会的狂热,当时最让人眼红的行业就是股票交易商,交易商一夜暴富的新闻接二连三地在媒体爆出。一位名叫杜兰的股票交易员三个月内赚了5000万美元的消息不断被各类媒体追踪和渲染,在社会上立即造成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银行家和交易员们的社会地位转眼之间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一个奸诈、贪婪的掮客摇身一变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被当成事业成功的标志。数以百万计的散户投资者心潮澎湃,野心膨胀,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不愿失去这个改变命运的良机,纷纷投向股市,试图从这个火爆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早已忘掉了股市有风险的警告。

股民放松对风险的警觉也不无道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实现了如期回报,让广大民众尝到投资的甜头,战后, 这些散户仍延续着对战争债投资回报的梦幻,从学校老师、军队士兵、乡村医生到公司职员都幻想着为子孙的教育和生活提供些资助,将辛勤劳作挣来的血汗钱购买股票,有些人甚至将一生的积蓄押到股市。全社会都陶醉在纸财富的幻觉中,一时间,投机取代勤劳致富成为实现美国梦的核心。

股市泡沫带来1920年代后期的奢华与畸形消费,无论是喧嚣的年代、疯狂的年代还是爵士年代的标签都从不同程度上勾勒出当时的浮躁与狂热。与此同时,经济与金融的火热也让社会、科技、艺术和文化方面焕发出奔腾的活力:汽车、电力、电话和电影的普及,加上工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增长,不断刺激着消费需求与人类无限的欲望,明星派对、香车美女、纸醉金迷、娱乐至上成为社会时尚。全社会盲目乐观情绪不断上升,从政客到经济学家们都普遍认为美国已经踏进一个没有贫困和衰退的新时代,而且这样的好日子会持续下去。民主党主席约·翰雅各·布拉斯科拉(John Jacob Raskob)在当时最流行的《妇女家庭报》上发表文章提出:“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权利”,鼓励普通民众投资股市;耶鲁大学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代表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宣布:“股价已上升到看起来永久的高增长期”。 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坚信只要继续买入股票,股价会继续上涨,将那些质疑市场泡沫的少数人视为十足的傻瓜。

狂热的股票市场上弥漫着浓重的投机气氛。银行通过垄断、关联交易和激进营销等方式从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