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战争片的反战情结

----——《敦刻尔克》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8-23

敦刻尔克,一个二战初期极其重要的时刻,描写它的电影却出乎意料的少。图文/托托

 

 

《他们最好的时光》

(2016,英国)

说到电影的威力,这是英国人自己拍的讲述当时电影工作者的电影,他们拍的片子就是讲在敦刻尔克救人。

 

《敦刻尔克》

(1958,英国)

从一支英军小队和几个来救人的平民两个线索讲述故事,以小见大。

 

《敦刻尔克的周末(碧血长天)》

(1964,法国)

从法军的角度展现的大撤退。

 

《伦敦上空的鹰》

(1969,意大利)

了解敦刻尔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一下本片,在开头用简短的旁白讲解了“发电机行动”的背景。

 

《米尼弗夫人(忠勇之家)》

(1942,美国)

片中一段讲米尼弗先生开着自己的小游艇去敦刻尔克救人。别看这个海报这么小清新,丘吉尔曾盛赞这部片子的威力超过一支驱逐舰队。

 

《赎罪》

(2007,英国)

那个描写敦刻尔克的长镜头,估计诺兰也没法超越了吧?真奇怪多数海报都是把男主角放到那片花的背景前,不知是怎么想的。

 

 

 

 

 

战争片的反战情结

——《敦刻尔克》背后的故事

 

■ 严敏

在战场上,打仗恐怖得犹如地狱;而在银幕上,战争片却是热门卖点。当下,国际形势十分复杂,一些地区如中东、朝鲜半岛处于敌对状态;反恐形势严峻,英法德等国纷纷打击恐怖分子。作为应时的反应,775种类型片种的主流类型——战争片不胫而走。好莱坞尤甚,预计战争片现时又会大受欢迎,近年来砸巨金制作了不少,既有彰显武功的《美国狙击手》及其续集《谢谢你们的服务》,又有渲染未来保卫地球战争的《神奇女侠》,更有重温二次大战的,除了获奥斯卡奖的《血战钢锯岭》外,今夏特别推出由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敦刻尔克》。

有学者认为,西方观众嗜爱的战争片一定是那些打了胜仗且有英雄人物的,而反战片只能在社会动荡或太平盛世之时方有市场。上述诸片,虽然道德判断和美学判断各有不同,但都投合了当今西方的观众口味。

《敦刻尔克》由《黑色骑士》、《盗梦空间》等名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兼编剧。国际影坛对此有这样的评价:“诺兰出品,必属精品。”该片铺陈的是1940年5月末至6月初英法等联军因敌不过德军的闪电战而横渡英吉利海峡撤退,这场“二战关键之战”在英国民众的历史记忆中恰恰是“胜仗”,是“伟大的奇迹”,因为有30多万军人从“大绞杀”中成功突围,保住了之后英国抵御和盟军反攻的有生力量。

这部被誉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战争片,公映前就赢得满堂喝彩。笔者认为,该片的成功归因为诺兰传承中有创新。众所周知,当代世界电影的美学风格和艺术手段出现了“返祖化”。不少知名电影人都表示:“总觉得默片时代结束的太早、太快了,要是有声片晚10年问世,一定会留下更多的伟大作品。”诺兰拍摄《敦》就从多部经典默片中汲取灵感,借鉴它们的优质艺术表现手段,比如借鉴了1916年格里菲斯《党同伐异》的复式叙事(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平行展开),借鉴了1927年茂瑙《日出》的不间断拍摄,等等。另外,他仍用胶片拍摄,拒用CG(电脑特效)来营造视觉奇观。诺兰说:“这并非出于怀旧情绪,我对任何技术创新都很欢迎,但创新意味着要超越之前的成就,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创新做到了超越。”

凡拍战争片,贵在逼真。《敦》的制作理念是“战争实录”,全片纪实感很强。当然这是赶浪潮的做法。早先不乏多例,如《黑鹰坠落》取材于1993年10月美军空降索马里首都时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近百名美军伤亡;《吾等军人》改编自早期越战一段真实战事。此两片极受美国军方关注,叫好又叫座。而诺兰为了求得高度的真实感,率领庞大的摄制组到当年大撤退地点——加莱海峡及其南北敦刻尔克和多佛两个港口实地勘景取景,还一直在现场指导众多演员在实地演绎大撤退的情景,要求“一切都非常真实”。开拍前,诺兰浏览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搜集了史书对这场战役的栩实叙述及幸存参与者对撤退时惨象和喧哗的亲身描写,甚至还有当时水文地貌和舰船的资料;安排演员们进行体能训练,叫主角扮演者去敦刻尔克体验生活,如在冰冷的海里蹚水,穿吸满海水的毛制军服、扛枪支弹药游泳,等等。另外,诺兰雇佣了数千名临时演员,包括英法等国军人;所有人物都按国籍操本国语言,如法、英、德、荷兰语;借用真的战车、飞机舰船等。因当时参战的“那些士兵非常年轻”,诺兰又一反惯例,大胆启用多位年轻的演员,如主角汤米就挑中19岁的新人费·怀特海德来担任,另一个重要角色也请无银幕表演经验的著名歌手哈·斯泰尔斯来担任,而肯·布拉纳格等大明星反倒饰配角。诺兰表示:“找一些跟角色同龄的演员是想叫他们去感受当年这些年轻人的经历”;又要求他们“不刻意诠释”,“所有的反应都是本能反应”。

《敦》片场107分钟,较之于诺兰先前所拍影片长度都超过了两小时(《星际穿越》更长达169分钟)确实嫌短了些。但它不同于传统的战争片,没有凸显一两个英雄,而是塑造群像,以彰显集体英雄主义。为增加叙事容量,诺兰采用了当今流行的多角度叙事手法,从海陆空三个方面来展现这次大撤退的方方面面,以期不是迎合而是彻底征服观众。三条线在同一个叙事空间内交叉推进,突破了传统的观影逻辑。“如此大规模的撤退隐藏着无数的危险,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实际发生了什么而陷入恐慌,这是最令人害怕之处”,诺兰如是说。三个角度叙事,其一是被围困在沙滩上的步兵(陆军)(图3),其二是在海上漂泊了一天的水兵(海军)(图1),其三是燃油只剩下1小时航程的飞行员(空军)(图2)。有位已故电影大师认为:“电影是一种角度艺术。”其所谓的角度从视角出发,涵盖观察角度、思想观点和叙事角度。《敦》中上述三个群体的具体视角分别为新兵们环视周遭、水兵们从潜望镜窥视和飞行员空中俯瞰。全片正是透过他们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当时的处境,传递出他们十分困惑和惶恐的心情。这三个叙述层面分别展开,不时穿插,形成十分精巧的复式结构,颇类似《盗梦空间》的非线性多重堆迭。评论认为这样的处理是“极具实验精神的”。

另具实验精神的是,《敦》采用65mm胶片和胶片摄影机拍摄(卢卡斯拍《星战·前传》亦用此法,成本降低不少而画面的质量仍很好),虽然影像颗粒较粗,但质感十分真实。全片几近黑白,影调冷冽,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对白甚少,靠画面和音响推动剧情,不时给动作配上模拟心跳的电子乐和钟表的滴答声,让人产生“倒计时”的感觉。1953年法国有部名片叫《恐惧的代价》,从头到尾让人惊心动魄。《敦》借鉴之而营造出紧张不已的气氛。

当代电影讲究体验,不论3D、巨幕还是高帧频,都要给观众侵入式体验。《敦》海报上写明:“用IMAX摄影机拍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IMAX拍摄法,摄影师们肩扛便携式IMAX摄影机(每台重50磅)跟随人物走动移摄,或者放在狭小的船舱或机舱内近摄,也或者把IMAX摄影机捆在机翼上侧摄或俯摄,结果不论外景或内景,所有镜头既景意又景深。诺兰和总摄影师范·霍伊特马的用意正是“直接将观众一下子拽入跟当时年轻士兵们一样的恐慌境地。”

《敦刻尔克》自8月全球公映以来,IMdb和烂番茄的评分均达到了8.6分。评论称赞它是“一场不戴VR眼镜的VR之旅”。业界也认为它将是明年奥斯卡奖的大热门。

 

 

关于敦刻尔克

1940年5月末至6月初,接壤英法的加莱海峡大雾弥漫,灰蒙蒙的天幕下一艘艘舰船挤满了英,法,荷,比国的士兵,向北岸的多佛港驶去,而南岸的敦刻尔克港更是黑压压一片,焦急的联军士兵丢弃战车与大炮,涌向停靠的舰船;德军飞机不时袭来轰炸扫射,血肉飞舞,人群逃窜……这就是二战史上规模最大又最惨烈的撒退情景。

原先英法荷比为防止德军入侵,组成联军,共147个师,300多万兵力.法国相信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但德军的闪电战绕过这道花了50亿法郎和12年建造的防线,以134个师和3000辆坦克的兵力从阿登山区很快攻入法国境内,联军40万人被围困在狭长的沿海地带.为避免全军覆没,英法制定了一个叫“发电机计划”,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动用各种渡海工具,包括军舰,民用船甚至小艇,一共860艘,从5月26日起陆续把这么多军人运往英国.为时8天的抢运终于救出了33.82多万军人。“在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被认为二战史上最为关键的事件,然而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现在这一认知就要改变。”

的确,有关这场大撤退的电影远不如诺曼第登陆的电影那么多,除了一些当时拍摄的纪录片外,仅有1964年法意合拍的《血腥的周未》等几部.这部故事片长120分钟,“新浪潮“丑男明星贝尔蒙多饰一个法国军官,以他为视点呈现撤退的慌乱和惨烈。现在英法和美国,荷兰联手再度把这场大撤退搬上银幕,片名直接取《敦刻尔克》(Dunkirk),类型定为惊悚的战争动作片,但级别为PG13,之所以限制13岁以下儿童,是因为“片中有 紧张的战争体验和一些粗话“.该片原为戛纳电影节开幕片,后改为7月中旬全球首映。9月初,该片将在中国内地上映。

 

 

为什么拍这样一部高难度影片?

诺兰的父亲二战时曾任轰炸机飞行员,而他本人在25年前和其妻子艾玛(也是《敦刻尔克》一片的制片人)曾乘朋友的小船经过敦刻尔克,目睹其险恶环境感触万分。“很难想象有三十多万人在此成功撤退,我对参加战役者产生极高敬意,一直想拍,一定要完整呈现。”最终,他说服了片商投资1.4亿美元。

如何让观者身临其境?

大到飞机船舰,小到枪支子弹,诺兰在实拍下要求高度还原。他租借了二战遗留下来的设备,包括3艘扫雷舰、1艘长107米的法国驱逐舰等。实在满足不了要求就购买外观和尺寸与喷火战斗机近似的牦牛战斗机。坠机一场戏中更是复制了一样大小的飞机以求逼真的震撼效果。另外他还在现场重建了152米长的防波堤。在细节上,诺兰要求扮演者系军靴的鞋带为直结而非交叉,以符合当时的绑法。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