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鼓浪屿的教育遗产

发布时间:2017-09-13

 

 

立达苑 · 俞可

 

“丝绸盖珠光,承载砖心过海洋,传递到他乡,呼唤真心来欣赏,茉莉开异邦,绽放文明赞东方,远朋如亲近,包容信念和信仰,为寻砖心郎,乘风鼓舞又破浪,同舟共济世,共赢共享共担当……”由厦门市民共同创作的这首公益歌曲《砖心》唱出“鹭岛”的沧海桑田,即中原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侨乡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在此邂逅、碰撞、交融。恰恰因为百年来享受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滋润,厦门成为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承办地的首选。

厦门的万种风情几乎一概凝聚在钟灵毓秀的鼓浪屿,一片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2017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正式把这座约1.88平方公里的岛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因鼓浪屿例证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互鉴与共赢的历史,为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提供标杆。而最新开馆的故宫博物院鼓浪屿外国文物博物馆落户鼓浪屿,就在于其展品与鼓浪屿的文化遗产均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该馆选址定在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救世医院设有医学专科学校堪称闽南西医的“黄埔军校”。

教育实为岛上最值得书写的一份文化遗产。早在1844年,新式教育便登陆鼓浪屿,即由英国伦敦会宣教士施敦力在鼓浪屿开办的福音小学。1898年春,在鼓浪屿一幢牧师楼,“怜儿班”,家庭式幼稚班,悄然诞生。因应者云集,同年改为幼稚园。以“怀德”为名,该园掀开中国幼儿园历史首页。尚未登陆神州大地的德国福禄贝尔和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业已渗透于园内每一个教育教学设计。飘荡于此的儿歌,是闽南童谣配上欧美名曲。翌年,园内便开设暑期师范,以“怀德幼师”载入史册。“闽粤南洋幼稚园教师,出其门者不胜枚举。”

1906年,该幼稚园迎来一位5岁女娃。在此,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开启这位南洋归侨之女的智慧与志向。之后,她相继接受蒙学、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完成中学学业并留校任教,1921年离岛走向她奉献终身的中国现代妇产科学事业。这位鼓浪屿女孩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其母校厦门女子师范学校由周寿卿牧师于1906年创办,引进西方师资与西方现代女学课程,所培养的杰出女性还有周寿卿的侄女周淑安,中国第一位女作曲家、合唱女指挥家和专业声乐教育家。周淑安受益于这座“钢琴之岛”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即由“御前清音”南曲、乡土民曲锦歌、西洋音乐融汇而成。周淑安的堂弟、周寿卿之子周廷旭,同样出生并成长于本岛,日后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首位外国会员和我国参加奥运第一人。

音乐、绘画、体育,以及地理、天文、算术、生理学、代数、物理,对于晚清的官学与私学,这些“洋里洋气”的课程闻所未闻,却在鼓浪屿遍地开花。1870年创办的毓德女学,1877年创办的怀仁女学,1881年创办的寻源中学,1889年创办的养元小学,189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1909年创办的福民小学,1912年创办的维正小学……毓德女学被办成一座“毓德市”,设有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市政部门”,班长任公安职员,副班长任教育职员,由此,把整个社会搬入课堂。浸淫于多元文明氤氲中的鼓浪屿教育,其自以为豪的学子还有一文一武,武帅就是被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誉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的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全国体育总会主席马约翰,文豪即为蜚声寰宇的林语堂。

这位基督教牧师之子认为,就读寻源中学“是完全浪费时间”,却因这所教会学校以及鼓浪屿所弥散的多元文明氤氲而受益终生。“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其作品堪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比较文化现象。在用英语撰写的代表作《吾国吾民》中,林语堂写道:“情为人类的天性,理为永久的道理。情代表柔韧的人类本性,而理代表宇宙不变的法则。”让多元文明在学子胸中激荡,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学子心中播撒,教育方可孕育林语堂式人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相通、情相融、理相连。鼓浪屿最大一笔文化遗产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