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从《我的前半生》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7-11-15

 

 

「寻 · 元气乌龙」

七月份,我关注的所有公众号都在说《我的前半生》。这部剧如此火,吸引了我的兴趣。此前我没有读过亦舒的作品,看到许多亦舒迷为电视剧改编愤怒,我也便没有理由不去拜读一番原著。只看《我的前半生》当然不够,《喜宝》、《流金岁月》、《玫瑰的故事》……得一路看下去。感谢我的工作还不是那么忙,飞机延误的时候、堵车在路上的时候、下班窝在酒店里头的时候,我尚可以大快朵颐地一本接一本地读小说。

说来很惭愧,我的年纪已经比亦舒名作《喜宝》里初遇勖存姿的姜喜宝还大了,可我非但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亦舒小说,做人也并没有比姜喜宝更高明。说来又算一种缘分,若不是此时相遇,我再浑浑噩噩长几岁,就快过了能够喜欢亦舒的年纪了。尽管读谁的书也不是人生必修,但能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事物,不得不说是很幸运的。

我一篇一篇地读完那一长串讲《我的前半生》的公众号文章,最喜欢柏邦妮的《宁恋物,不缠人》。文章写得不媚俗,客观而有时代感。我相信柏邦妮是早已对亦舒有自己的完整认知的人,而不是此时来借电视剧的东风,攀个立意找个角度出来写一篇文章的。如此可读性自然超过一般为追热点而编撰的评论。她说,亦舒是旧日流行,我们时代给予我们的养分,发出的呼声,应该比亦舒更强大,我们的女性,应该能比亦舒女郎走得更远。对此,我也有感。按理说,这个时代的许多女孩子,就算没看过亦舒,也已经被时代教育得比亦舒女郎更坦荡地面对物质,更理直气壮地呼唤独立,她们回头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亦舒,不应再会奉她为精神导师。然而,亦舒女郎的昂扬乐观,意气风发,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来,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绝不怯场于人生舞台,这种一往无前、头破血流也要脱胎换骨的勇气,现在的女孩子却不是人人都有的。

退回看自己身上,作为一个还很不合格的职场新人,这旧日流行十分适合现在的我,就算不可奉为圭臬,当面镜子总是好的。初入职场,什么都不明白,唯有话总是说的太明白,跟罗子君一样的菜,跟姜喜宝一样,被人一眼看去,就能被认出还是学生。电视剧里,杰克苏男主角贺涵随便说句“职场金句”,我都会承认他说得很对,然后觉得连这样烂俗的话都能让我点头称是,自己真是又蠢又嫩、可悲可叹啊。

八月里,我随老板见一个台湾投资人。投资人七十岁,生意和房产遍布世界,新近在塞纳河边上买了别墅,每个房间都看得到埃菲尔铁塔。餐桌上,红酒、豪车、在贫困地区盖十几间小学的公益事业、与活佛的交际,跨国企业的投资和管理,毫不张扬娓娓道来,好像只是和人坐在高高的谷堆上说过去的故事。台湾人典型的温文尔雅之至,处处谦卑,于小辈道别时亦诚心诚意合掌鞠躬,谢谢谢谢再谢谢。见毕,老板问我觉得这位投资人怎么样,出于礼貌和感慨,我大表荣幸,曰大陆难以见到生意做这么大还没有一点架子的人。老板听后哈哈狂笑,说,你也太天真好骗了,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他就是一个台湾商人而已。接着,老板又说,你再多工作一年就不一样了,会学到非常多的。

好,学到非常多。现在我无所谓有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或是很多很多的钱,只想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事,见过很多很多的人,直到什么也不能让我大为赞叹或是大惊失色。说回亦舒,在她和她的小说之外,这个年代的女性本该有新的处世哲学,但是并未见得有谁来写就新的小说。不过,作为照应,近年来讲职场女性的电视剧都大热,从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东京白日梦女》、《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到我们的《欢乐颂》、《我的前半生》,不一而足。时代变化太快,父母辈的经验已经有点老土了,他们追求的东西,也已不是今日的追求。现时大部分的父母并不晓得都市意味着什么,也无从理解这个被互联网深刻改变的时代。年轻一代的女孩子嘴上说着要做自己,其实心理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彷徨无依,我相信她们是想知道该怎么活出个人样的,她们太想在文艺作品里找到自我的投射了,否则这些电视剧不会这么火,她们不会这么急于想看别的女孩的现实人生。

可是,有了好故事也不一定就能当作指路明灯。毕竟故事是人生榨汁了又榨汁的精华,而我们所过的人生依然是不经缩水的。不过,我相信热潮褪去,许多人仍然会感谢这一年夏天有这么一部《我的前半生》,感谢香港有亦舒,感谢天下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