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岁月如歌——我熟悉的年画

发布时间:2018-04-11

 

 

 

年画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也是一年之中最为盼望的时候,因为一到贴年画的时候,就意味着离春节过大年的日子不远了……

曾记得六十年代初期过年,虽然正赶上自然灾害时期,人人勒紧裤带,但是人们过节的时候还是要买些年画来贴的,以讨个吉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贴在中墙壁上的一张“年年有余”的年画,一个大胖小子,浑身肉嘟嘟的骑在一条翘尾大鲤鱼身上,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喜庆,预示着:“连年有鱼”,这也是当时人们最现实的追求与希翼。二爹的房子里挂着一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年画,那是他和二婶新婚燕尔贴在家里的,因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两张“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这两张年画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忆犹新,大盖近五十年了,岁月如歌,年画总是以它最热烈、最喜兴、最浓艳的色彩,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并预示着人们美好的希翼与期待!

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年画也成了被视为“四旧”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那种“横扫一切牛鬼是神”的宣传画以及不是“打到”就是“砸烂”的漫画。那时过年,平平淡淡,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人们仅仅在家中吃个团圆饭罢了,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一切从简,好似这样过才算过了个“革命年”,更甭说过年贴年画了。

八十年代的一年,春节我曾带着爱人和孩子去琉璃厂厂甸逛逛,居然什么活动也没有,街市依旧,使我的心绪一下跌入低谷,孩子本来在我的鼓动下来到琉璃厂,现实让我很是尴尬,我无法向孩子解释,本来我的心意是让孩子感受春节的氛围,看看老北京的民俗,卖的年画、窗花、对联、风车、空竹、绢人,给孩子卖点过年的玩意……只得带她们到公园转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逐渐摆脱了那种为人活着的局面,越来越活得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年味逐渐又回到了人间,2001年琉璃厂才将一年一度的厂甸恢复起来,说起来其间中断了近40年,因而,我更加珍视这迟到的厂甸,每年都要去逛,在厂甸中,寻找我儿时的记忆,看看热烈、浓艳、喜庆的年画,有什么新样式,买几张,贴在家中,讨个吉祥!

我爱年画

年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年画,有名家绘制的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得珍贵。从年画本身的艺术特色来看,年画首先贴近生活,让大众喜闻乐见,其次是印刷考究,雅俗共赏,再者主题鲜明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又是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为喜庆吉祥于节前购买贴用的。可以说年画伴随着我们童年成长,我们的成长潜移默化地受到年画的影响,它可以说是除了课本、课外读物以外,对儿童身心教育有影响的宣传品,可以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 文图/金鉴

 

开国大典

这幅由董西文先生创作的以开国大典为题材的年画很著名。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天安门广场是那样的宽阔,到处都是兴高采烈的人们,天安门城楼上,在毛主席的身后,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著名的民主人士都是这一历史时刻见证者,它印证着中国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今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之年,我国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行进着。

 

扫雪(木刻年画)

这张我国最著名的版画家古元先生创作于1956年的木板年画,每每看到,都觉得很温馨。年画与我出生的年龄大致相仿,是我出生以后古元先生创作的,五六十年代不仅雨水大、雪也大,画面上厚厚的雪,将美丽的家乡打扮起来,那时清晨,我们见到屋子外边厚厚的白雪便欢呼雀跃,迅速地拿起笤帚簸萁走出家门扫雪,先是扫出一条主道,然后是扫到通往各家的小道,这时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那种温馨的感觉简直太妙了,雪扫完了我们便与院子里的学伴一块儿踏着积雪上学校,当然早早的到校,是为了参加扫雪,我们不约而同地到校,心中都有一颗为别人的心,扫出道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走起路来更加方便,将第二节课后上操的广场打扫出来,这需要同学们与老师的齐心努力。看着古元先生创作的《扫雪》这幅彩色木板年画,画面上的少先队员就是六十年代的我们,皑皑白雪将世界打扮的多么可爱啊,我们热爱劳动、帮助别人的心更可爱……

 

小放牛

小放牛年画,那对金童玉女,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美丽的对唱唱腔与动人的舞蹈牢牢地刻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之中。

 

铁杵磨针

曾记得我刚上小学时,曾经见到有些同学的家里贴有《铁杵磨成针》的年画,这张年画,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也有。杵磨成针的故事看起来很平淡,但是对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有一定影响的,很多贪玩的孩子开始用功读书。

 

刘三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轰动一时,家喻户晓,而且出版了《刘三姐》以对歌为题材的年画,那时的我们不仅熟悉电影中的细节,甚至刘三姐所唱的歌曲,我们都会唱,刘三姐对歌的美妙旋律,使得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唱上几段,当时每当下学以后,吃完晚饭,北大东门内的旧邮局,全院的孩子便聚在北大东门内不大的空场上,唱着刘三姐流行的歌曲,边唱边跳,直到很晚。那时的我们,精力充沛,不知道什么叫累,天真活泼,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

 

女排夺魁

这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年画,是由著名画家李慕白、金雪尘二位先生创作于1984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女排的主人公应该是以铁榔头郎平为形象描绘的。中国女排获第三次世界冠军的时间是1981年12月21日,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特别出版了两张一套的邮票,一张8分是“顽强拼搏”,另一张是20分的“为国争光”,我对这两张邮票和这张年画,印象很深刻,郎平那时还年轻,戴着金牌,左手搂着排球,右手托着巨大的奖杯,旁边有国旗鲜花,运动服上有“中国”字样。这张年画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看了后都会非常自豪。要知道她们为了拿到世界冠军,而且是连拿三届,靠的就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她们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以女排为榜样,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时风气。后来“顽强拼搏”之精神,被大家誉为女排精神。

 

努力学习,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这张年画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忻礼良先生于1966年创作的,原来在学校的教室里都悬挂着这张年画,三名少先队员,正在动脑筋思索,讨论着功课,后面的墙壁上贴着雷锋叔叔的画像,画面下边有:“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这张熟悉的画面,看起来就显得亲切,彷佛我又回到了六十年代……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这张年画,便是我们童年最熟悉的写照,那时的我们,拾金不昧是最基本的做人品德,一分钱看起来小,但是在六十年代二分钱可以买一小包酸枣面,可以买给称的小梨、海棠、枣之类的果子,一分钱就不值得称了,一分钱就抓一把给你,这一分钱当时就有这么大的作用,作为孩子要禁得起诱惑,将捡到的一分钱交给老师或警察叔叔,这在当时是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