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鸿晨 做文学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8-05-16

 

鸿晨  做文学的守望者

他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创造的是小人物中的典型形象,是许多人“心中有”,但“笔下无”的人物。

 

 

他像一位老农,躬身于生他养他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芬芳的田野里,感受着劳作带来的充实和平静。

 

 

文/尹常有

丁酉初冬的一天下午,鸿晨亲手送来了他的第二本小说集——《返乡》,心里顿感暖暖的。连夜拜读,在感受他美妙文字的同时,也为他在文学上的坚守所感动。

我和鸿晨相识于2000年4月的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由于当时我所在的果洛州分行撤销,分流安置到海北州分行,鸿晨恰好就在海北州分行工作,于是就非常荣幸地结识了他。一日听同事说,鸿晨是个才子,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小说(即现今的微型小说),心里充满了敬意。虽然本人没有一篇文学作品发表,但却是位各类文学的忠实读者,对文学充满了向往。爱屋及乌,也热爱创作作品的人。听说身边有个文曲星,真是无限景仰,于是开始主动接近鸿晨。

初识鸿晨,就萌生了好感。他是个厚道人,总是笑嘻嘻的,对人彬彬有礼,非常客气,显得沉稳低调而乐观,让人特别容易接近。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遇见鸿晨就会有说不完的话。一杯薄酒,可以聊至深夜。有时在西海镇周边的草原上席地而坐,一叙就好几个小时,直至夜幕降临,兴尽而返。我多次跟着鸿晨去他的亲戚家做客,也有幸借他的光结识了海北的许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频繁的接触,我对鸿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鸿晨本名王金鸿,蒙古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出生于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湟水河源头的海晏县,这里历史悠久,水草丰美,民风纯朴,牧歌悠扬,“花儿”高亢,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区,也是典型的农牧区交汇地。东汉著名的西海郡故址就在这里。《在那遥远的地方》从这里的金银滩草原飘出,传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这里也是“两弹”诞生地,承载着祖国的荣誉和骄傲。鸿晨自小就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清亮亮,奔腾不息的湟水滋养了他,河畔纯朴的民风熏陶着他,古老的歌谣启迪着他,乡村有趣的故事撩拨着他,使他总有种想表达的强烈愿望,于是他找到了反映他情愫的最佳出口——文学。

从省城财经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北州海晏县一个偏远的牧区乡上从事财会工作,孤单的生活没有消磨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反而更加追求“缪斯女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作品,也写了不少小小说,有的稿件寄出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他也收到过不少的退稿信。但他愈挫愈勇,坚持不懈,笔耕不辍,达到了只管劳作,不计收获的境界。在他看来写作只是追求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写作过程的享受,是一种灵魂的寄托,别无他求。勤奋的人总会有好运气。此时,他得到了当时在政府从事文秘工作的恩师——青海省著名蒙古族作家察森敖拉老师的帮助与指点。每有新作,他便寄去让老师指导修改。自此他插上了文学的翅膀,翱翔在文学的天空中,耕耘在文学的百花园里,作品也不断被省内外有分量的报刊杂志采用。

鸿晨十多年前送了我一本他精心创作的首部作品《悠悠湟水恋》,此时又有《返乡》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真佩服他的勤奋与坚守。关于写作技巧,我不敢妄言,因为我实在不懂文学评论。不过由于同为湟水河畔长大的人,可能对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的生活较为熟悉的缘故吧,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和亲近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扑面而来。他笔下的人物,就像故乡的左邻右舍;他描写的生活,就像乡亲们的琐碎日常。他把那些乡亲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多有传神之笔,好像他们就在我眼前。缓缓流淌的文字,常将我的思绪带到那个十分熟悉的场景,有身临其境之感,自己也仿佛融入到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了。两本集子里的作品都很短,但短中显功力,尤其结尾处的出奇不意常常令我拍案叫绝,叹服他精妙的安排,留给我无尽的回味。他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创造的是小人物中的典型形象,是许多人“心中有”,但“笔下无”的人物。我想这是他用心观察生活的结果,因为文学来源于生活,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给予他的丰厚回报。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这里多姿的风情,多彩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鸿晨是一个桑梓情结很重的人,他眷恋家乡的草滩,麦田,焦巴洋芋,蚕豆花儿,作品里里散发着浓烈的“炕烟”味道。对生活的全心热爱,不断丰富着他的创作,植根于这片厚土,使他佳作频出。

鸿晨曾从事乡镇的会计,也在政府财政、审计以及银行工作过。在银行从事过多个岗位,担任过县支行行长以及州分行中层管理职务,在业务工作中多有建树,深得领导赏识和同事好评。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磨砺,拓宽了他创作的思路,也锻炼了他驾驭这类题材的能力。生活中鸿晨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嫂夫人没有工作,只靠他一个人的薪水生活,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将两个儿子养大成人,他还接济过众多的亲友,亲友们每当说起他,都是满满的感激。不管工作如何繁杂,生活如何清苦,他从未放下手中的笔,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试图用他全部的心智和心血来叙写生活,剖析人生,抒写对天地的感受。如今鸿晨从繁忙紧张的工作岗位上退而休养了,在众多人的心目中,这时候应尽享天伦之乐,带带孙子,侍弄花草,好不乐哉。但他没有就此止步,近年来他又参与青海蒙古族研究会海北分会海晏联络组搜集整理《海晏蒙古族八旗》旗志以及编写《海北蒙古民俗》的工作。2017年在与人合作完成65万字的《海北蒙古族百年实录》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集《返乡》。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鸿晨对文学的坚守一直是“涛声依旧”。也正是对文学的无比钟情,使他总能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着达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使他能够冷静地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体味文学带来的无限乐趣,就像一位老农,躬身于生他养他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芬芳的田野里,感受着劳作带来的充实的平静。

我衷心祝愿鸿晨在写作上有更大的成就,也期盼他的新作问世。

(建行青海省分行)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