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用数据说话

----——从国际收支数据看资本项目可兑换

发布时间:2018-06-06

 

 

 

 

■ 胡珊珊

回顾2014-2016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曾短暂放缓。2017年,我国资本外流的现象明显改善,人民币价格也逐步企稳回升。当前已再度处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窗口。

跨境资本的流动性已明显提高

1996年底,我国便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至今,我国仍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其中,完全不可兑换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工具、衍生品工具,以及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基金、境内居民个人对外借款等。

一是跨境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增大。2005-2009年,国际收支顺差中,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顺差①贡献率分别为74%和26%;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10-2011年,全球主要央行逐步启动宽松货币政策,资本流入增加,相应资本项目顺差贡献率升至60%;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的2014-2016年,国际收支累计逆差1595亿美元,同期资本项目逆差902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7424亿美元,资本项目逆差的影响更大。资本项目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增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走势将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相应汇率出现快速调整的可能性增加。

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提高。近20年来,我国累计共有26个季度出现跨境资本流出,其中,2014年至2017年的16个季度内,有11个季度出现了资本流出,且规模明显增加。

三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大。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差额被认为是基础国际收支差额,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差额则被用来衡量短期资本流动。近20年,共有37个季度的短期资本流动占基础国际收支差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其中,2011年至2017年的共计28个季度中,有20次短期资本流动占比超过一半。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的2014-16年,每个季度的短期资本流动占比都超过一半。

稳定健康的资本流动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背景

资本外流的正规渠道只有两种,一是新增对外投资,二是债务偿还。观察近20年数据,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新增对外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这是我国企业在全球资产配置的结果;二是契约性债务偿还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相关:在人民币稳定升值阶段,企业倾向于增加外债,而当人民币价格出现贬值预期,企业倾向于尽快偿还外债,这是正常的财务摆布;三是整体资本外流的波动明显增加。

数据上看,2014-16年经历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在人民币单边升值走势被打破,且美联储逐渐加息的背景下,企业持有外债不再合算,因此在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出现了集中的债务偿还,累计共偿还外债逾4000亿美元。同时,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让企业加速了海外并购步伐,2014年至2016年的3年内,累计新增对外投资近1.46万亿美元,几乎是此前10年对外投资的总和。由此,2014年至2016年,我国累计资本流出1.58万亿美元。

在此阶段,为降低资金非理性流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扰动,以QDII、RQDII、QDLP等为代表的境外证券投资的过渡性制度安排逐渐暂停,债券通南向通也未启动。

2017年,资本外流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企业再度借入外债2595亿美元,较2016年扩大近2.7倍;新增对外投资2867亿美元,同比减少58%;相应,资本流出规模由2016年的逾6000亿美元收窄至272亿美元。

稳定的跨境资本流动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机遇。近期,人民银行宣布从5月1日起把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同时,“沪伦通”也正在准备,预计将于年内开通。未来,有望见到更多措施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序进行。

(建行金融市场部)

注:①指资本账户及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总和。